拾话 | 朱晓兵:很多画面没有意义,但我很满足

时事   2024-09-10 08:32   北京  



读懂一张照片,也想读懂照片背后的创作者。长久以来,拾城习惯将照片用平铺直叙的方式展现在观者面前,让他们替摄影师说话,现在,我们将这些习惯于埋头在相机背后的摄影师拉到照片前,听他们的故事,去理解藏在照片中的、他们看待事物的方式。

【拾话】是拾城推出的摄影师访谈栏目,本期为第三十九期。





朱晓兵

祖籍山东省,硕士研究生,曾工作于北京《竞报》,现任福建省华光摄影艺术博物馆副馆长,《海峡影藝》杂志副主编。

我经常问自己,摄影是什么?如果把它看成一种行为,它就像走进深夜食堂,在每个寻常日子里,听着平凡人不同的故事,故事里每个孩子都长大了,每个年轻人都恋爱了。



Q&A

拾城人问拾城人」



周馨:能介绍一下你的摄影经历以及现在在做的事吗?

高三的时候,我爸给我买了台凤凰单反,从那时候开始接触摄影,然后顺利的考上了大学,在大连医科大学艺术学院开始系统学习,这对我来说,是一段特别重要的经历。

在本科没毕业的时候我就来到北京,在《竞报》找了工作。做过摄影师,也做过图片编辑,时间不长。过了4年左右,我回来读研,告别北漂生活,开始大概10年的“安稳”生活,这种安稳无非就是娶妻生子,开个小画廊,做几个展览。也就是这个十年我身份逐步转变,从摄影师到策展人。现在的策展工作多于拍照了。

王炳皓:比较喜欢哪些摄影师,TA们的哪些作品让你印象深刻?

这问题不好回答,其实我喜欢的摄影师还是蛮多的。刚学摄影那时候喜欢过亚当斯,韦斯顿,后来粉马丁·帕尔,当然现在也喜欢。像张照堂,深濑昌久,蒋志等都是我喜欢的摄影师。印象深刻的也很多,倒不如说一个影响我最深的作品,就是杜瓦诺拍的毕加索,餐桌前面包那张。看到这幅照片的时候我还小,大一下学期,我在想,原来照片可以这么随性又好玩,原来可以这么拍。

周馨:你拍了不少宽画幅的片子,为何要选择宽画幅?你觉得宽画幅给你带来了怎样不同的观看视角和感受?你还同时拍摄中画幅或大画幅吗?选择不同的器材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2011年的时候我去大理,试用了单增辉的xpan,这种很有张力的构图瞬间打动了我,但那时候我用巧思,还没想到去尝试。可能是缘分吧,几年兜兜转转,当年试用的那机器到了我手里,最初我是想用它拍北方的海岸,没想到最后拿来扫街用了。它在视角上更接近于我的喜好吧。

我有很多个相机,有时候也带着66出门,我觉得不同的画幅除了在品质上不同之外,更重要的是它能否为你的影像感和内容服务。

康昊:为什么选择黑白+大颗粒这种呈现方式,有受到森山大道的影响吗?

咋说呢?其实和森山大道没啥关系。以前的基础课是从暗房开始的,高感胶片和迫冲都是尝试过,黑白大颗粒在某一段时间,也成为我主要练习的内容。还有就是大家看到的很多是手机拍的,画质决定了它粗糙感,xpan呢,镜头光圈不大,经常性用高感胶片。

周馨:在你的画面中,人物总是比较小的存在,偶尔占比大一点也是背影,是你有意为之吗?能展开说说吗?

我可以解读别人的照片,到了自己这里,好像就失语了。你说的很对,有种距离感。其实也不是有意为之,主要和我的性格有关系吧,我不会走的太近,远远地拍摄挺好。

张良弓:在你的照片里会更重视形式感还是内容多一点?

要是把这两者放到一起的话,我觉得自己的照片里,形式感是大于内容的。如果非要较真地比较一下,那么我愿意用更好的形式感让观众来关注我的影像,也就是关注内容。至于内容怎么讲?解读各有不同吧。

周馨:你的作品里总是呈现出一种荒凉、孤独、荒诞、出离的感觉,这是你要表达的感觉吗?你曾说“试图用主观视角突破视觉表现的局限”,这些画面是否反映了你的某种潜意识?

很多人这么评价我的照片,其实我是不认同的。我依然认为在我按下快门的时候,那1/125秒的时间承载不了太多的东西,我觉得自己看到的是真实的,我的视界就是这样,我觉得它繁华,充满生机。它确实是我的潜意识吧,各类因素在引导。

贾如:你在英国学摄影期间,有哪些训练方式对你的启发比较大?

训练方式我觉得区别不大,不同的是英国的研究生就是一年,没有花里胡哨,就是严谨,甚至可以说是刻板。

导师克拉克带给我一种新的对待摄影的方法。一丝不苟的训练让我的影像更加平和,也是这个时候开始,我观察的视角更宽泛,摄影的心态也回到初心,不再让别人的评论左右我的影像,用自己的想法做自己就可以。

贾如:拍摄过程中遇到过哪些令你印象深刻的好玩的事?

如果回顾拍摄的过往,有很多这些印象深刻的事情,但大多和悲痛哀伤相关,例如采访被打、北川逃亡。我会主动屏蔽这些记忆。说件好玩的吧,2021年在拍摄《搜神记》的时候,我拿了一条暗红色的薄毯子做遮光布,拍完就披在身上换片夹。此时身后有人在问我:这位师兄,您用的可是胶片么?回头我发现两个僧人站在我身后,他俩把我当作拍照的和尚了。

崔力:你刚刚策了个四人展,完全不相同的四种风格是靠什么把他们放到一起?

你说的四人展,其实是三人的,我们做了一个系列就是‘三个人的理想国’,确实是不同的风格。但是无论哪一场,我们要在这些作品中看见社会的变更,摄影的自觉,看见“摄影家”在不同的处境中身份的转变。

“重建理想”展现的不是摄影作品,而是讨论一个话题,讨论当下艺术家在各自作品中呈现出来的精神符号。如何在千篇一律的时代中,寻找摄影人独特的存在方式和精神状态。这是我们做这个系列展览研究的方向。

浦峰:摄影于你的意义是什么?

摄影对我来说,其实本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最初学摄影的时候,只是觉得摄影师这个职业会很好玩,很刺激。之后它让我得到一份不错的工作,仅此而已。非要赋予它意义的话,那就是某种程度上改变了我观察世界的方式吧。

苏里:如何给自己未来的摄影感觉做些规划呢?

说实话么?关于“摄影感觉”我没有规划,这个东西是规划不了的。但更多的时候我会跟着感觉去拍。或许有很多画面没有意义,但对我来说就很满足。

贾如:你在大连有没有特别喜欢拍摄的地点或场景?

当然有。这是个有殖民史的城市,遗留的文化和海洋融合在一起,是很有意思的。这里的广场,老街,海滩都是我喜欢去的地方。

浦峰:一把年纪了,为啥总深更半夜不睡觉?

我也经常问自己,尤其过了40之后。可能我就是为数不多的那些不需要太多睡眠的人,据说全球只有5%;也有可能想的事情太矫情,就睡不着了。很多人问过我,更多的是觉得我太轻松,无所事事而已,其实我们之间隔了一座山。

浦峰:经历过生死,怎么看待生死问题的?

从何说起呢,当你预判到极大危险来临会危及到生命的时候,我觉得看待生死都没那么高尚,这个时候没有人品,只有人性;当你遇见突如其来无法反应的灾祸,当你睁眼发现还活着的时候,你不会去想“珍爱生命”,没那个时间。当我醒来看到满身绷带的自己,我只想到:这腿废没?破相没?摔下山谷还活着,老子真TM运气好,大概就是这样。如何看待生死?好好活着呗。

浦峰:过了这么多年,为啥去年会对拾城感兴趣,现在还有兴趣吗?

哥哥,我觉得这个问题是个坑,正式成员之前,我早有投过稿子。其实没有为什么,说白了还是对媒体的一种不舍吧。


相关链接:拾集|朱晓兵:想让自己重新审视与这个世界的关系


- 拾城出品 -
视频号:拾城dixphoto
小红书:青年纪实摄影师联盟拾城
微博:拾城DIXPHOTO
抖音/Instagram:dixphoto
编辑:王炳皓
视频:赵牧
设计:袁诗然
   (2024.9.10)   



点击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关于拾城

拾城创立 | 拾城1周年 | 拾城2周年 | 拾城3周年 | 拾城4周年 | 拾城5周年 | 拾城7周年 | 拾城8周年  |  "一开始都是冲着爱情来的!" 对话十位青年摄影师,"拾城"的爱恨纠葛 | 互联网时代发单张照片没人看了么?28名摄影师的尝试与困惑 | 拾城,给你的不仅仅是一座城 | 27个摄影师的中国马格南梦!他们用抓拍,记录了中国城市中最真实的一面 | 拾城——纪实摄影乌托邦?拾城者 | 拾城摄影联盟:时代洪流交响中的一股清音 | 微影像汇聚大时代

年度精选

Pictures of the Year 2015 | 2016摄影师私货大起底 和2017发生的一段关系 | 2018,我们想和你谈谈 | 2019,世纪初叶的终结 | 2020,不平凡的开始与坚持 | 2021,这一年真的存在过吗?| 2022,是结束,也是开始 | 2023,片刻即永恒

年度主题

12元素- 黄金 | 火红 | 江河湖海 金属 | 

12颜色-  | 蓝 |  |  | 粉 | 黑 | 绿 | 黄 | 白 | 橙 | 灰 

12度温度速度厚度高度密度湿度力度气度角度亮度经纬度灰度 

12身份孩子 | 青年 | 年轻父母 | 老人 | 消费者 | 被“算”之人 |  打工者 | 少数人 | 乡民 | 成功者 | 穿制服的人 | 

12面孔城市的脸 | 看不见的面孔 | 
 |  |  |  |  |   |  |  |  | 

12空间广场 | 古建筑 | 商业街 | CBD | 市场 | 车站 |  | 工厂 | 城乡 | 娱乐场所 | 居民区 | 山河

拾话

仲争舸 | 张杰 | 虫姑娘 | 林宏贤 | 张磊 | 米杜 | 米度克 | 陈维松 | 黎湛均 | 周馨 | 王效 | 崔力 | 倪黎祥 | 赖鑫琳 | 武晓慧 | 王警 | 白渺 | 刘阳 | 陈中秋 | 浦峰 | 华剑 | 姜豪 黄向华 | 蔡山海 | 王炳皓 | 王伟哲 | 贾雅楠 | 刘斌 | 刘磊 | 夏天 | 剪墨 | 梁永祥 | 吴薇 |  | 贾如田卫涛 | 张良弓 | 陈冲 |

号外

原来,拾城在你们眼里,竟是这样!每周三,把城市影像拾给你看 | MAO | 一辈子免费的儿童写真摄影师 | 拾城摄影师看九三阅兵 | 那些年我们一起吸过的霾 | 清明节,复活这些“死去”的照片 | FP时代:崛起的粉丝经济 | 水深火热才是夏天那一年,我错过了荷赛 | 摄影和我们改变的世界 | 100位摄影师“一起拾城”(上篇)100位摄影师“一起拾城”(下篇)如何拍摄孤独? | 去北京,是为了有一天能够离开它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片蓝 | 拍马P?看10位摄影师镜头里的马云 | 不油腻的记者节 | 当我们拍摄“美国”时都拍了些什么?“拿来主义”圣诞节 | 爱情自有天意 | 风吹落了一片影子 | 缝补微笑 | 汶川往事 | 10年前的奥运,10年后的你 | 宫里有人 | 我和我的祖国 | 2021年的春春春春春春节 |  | “中国制造”的一场模仿秀 | 博物馆有什么好看 | 冬奥会预热,看看民间“冰雪运动” 新冠疫情来之前的春运 | 妈妈,谢谢侬 | 儿童节快乐 | 举头望明月 | 墙上的印痕会消失,人心里的呢?  | 举头望明月 | 2024儿童节

疫情专题

道路漫长 愿你珍重 |  直面强敌 城中安静 | 武汉!武汉!为疫所困:京沪双城 | 抗疫!心甘情愿宅 | 疫情下的“日常”武汉的2020-2021 | 疫情反弹后的京沪双城 | 漫漫四月——上海疫情封控日记 | 再见 封控生活 | 武汉45天,不得不“铁石心肠“ | 拾城成员新冠感染手记

城市系列

香港 | 成都 | 杭州 | 上海

拾集

浦峰:三年,坐在这个窗口  |  郑新洽:北京边界  | 武晓慧:在北京看烟花  |  刘磊:王四  |  贾雅楠:芳名卡门  |  蔡山海:逍遥三章 | 苏里:我还想回到媒体蔡颖莉:切片 | 黄向华:未来生产力 | 权义:马航10周年——“希望”永不会消逝 | 陈冲:广州塔下王炳皓:散落门江黄向华:人神共舞-贵池傩 | 刘磊:一起在潘庄长大,然后天各一方

每逢周三  遇见拾城

拾城
“捡拾微影像,汇聚大时代”, 中国首个青年纪实摄影师联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