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城摄影奖”是中国首个青年纪实摄影师联盟“拾城”举办的纪实摄影奖。“拾奖”启动于2021年,这是中国首个只评选单幅纪实摄影作品的奖项,也是中国首个采用线上视频直播方式进行终评评选的摄影奖。我们希望让那些和拾城成员一样热爱纪实坚持拍照的摄影人,以及那些记录着真诚与思考、触动与回响的照片让更多人看见,也让拾城“捡拾微影像 汇聚大时代”的理念被更多人所了解。
第四届“拾城摄影奖”终评即将于7月17日晚19:30举行,为了更好地让读者与入围摄影师了解“拾城摄影奖”及终评评委,拾城推出终评评委的采访,听听他们对摄影的理解。本期为第七期。
⬇️终评直播扫码预约⬇️
王身敦
独立摄影师;前路透社首席摄影记者,亚太地区新闻图片副总编辑;前盖蒂图片社(Getty Images)大中华地区首席摄影记者、新闻图片总监;1998年、2003年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荷赛)评委;2000-2018年世界新闻摄影比赛大师班学员提名委员会成员。
在公众地方发生的事情是纪实摄影师无法控制的(摆拍除外)。街头摄影需要善于观察、感受、预测将会发生的事情,从而快速和不引人注目地出现在适当的位置去捕捉转瞬即逝的时刻和情感。街头摄影是对纪实摄影师很好的训练。
通过街拍的学习,您逐渐变成了一个极简主义者,信奉“Less is More” 的理念,并形成了鲜明的个人摄影风格。您能分享一下在街拍学习之后,您是如何确定并发展出现在这种摄影风格的吗?
我喜欢简约主义,并非受摄影的影响,只是在摄影方面显示出来而已。街头是非常复杂的公众地方,有很多的事情在同一个时间发生,所以在街头摄影中,减法是重要的。摄影师会用镜头角度与拍摄的位置来减少照片里面干扰讲故事的元素。真正的个人风格是一面镜子,它反映出的是摄影师的个人艺术与文化修养,生活经历与价值观。
1985年,吉林长春火车站。
这种摄影风格最终汇聚成了您的系列作品《漫游中国》。该作品讲述了改革开放中普通人的生活,而拾城摄影奖同样关注普通人的日常。许多人认为普通人的生活重复、单调、乏味,您认为普通人生活的魅力在哪里?
您拍摄的照片以黑白影像为主,而拾城摄影奖几乎所有照片都是彩色。在您看来,黑白影像和彩色影像在表达方式和观看情感上有何不同?
黑白照片用来讲故事和记录感情是简洁的。彩色照片对色温和不同元素的颜色需要小心地控制,因为色温与颜色除了影响心理外还可以干预观众理解照片所讲述的故事。
2013年3月,浙江杭州京杭大运河边。
拾城的摄影理念是“捡拾微影像·汇聚大时代”。自1998年起,您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最迅速发展的20多年。您认为哪些影像最能与这个时代紧密相关?
真实的照片才能真实地记录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时代。大时代没有小照片。
您曾在采访中强调摄影师拍照时要全身贯注在现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专注,数码时代的照片回看方式则会让摄影师“身离其境”,不同的在场状态会影响到最后的拍摄效果,您是如何在拍摄过程中保持这种”身临其境"的状态?
尽量的感受与专注其中很重要,摄影师需要预先判断事情的发展,从而出现在适合的位置。我在拍摄数码时,会尽量少去检查拍摄到的照片,不喜欢这种在精神上不停进出现场的感觉,这样会影响我的预判能力。
2013年9月,北京某商场。
2011年12月,湖北武汉一菜市场。
您曾担任两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的评委,从评委的角度和从摄影师角度审视照片时,两者的视角有何不同?
作为评委,对每一张照片的评论与挑选都要专心与专业。作为摄影师围观一个摄影比赛会比较轻松与随意。
拾城摄影奖的最终评选通过直播进行,吸引了众多网友和入围摄影师在线观看。您对这种创新的评奖方式有何看法?
在出席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评选时也讨论过在网上现场直播评选的做法,当时我们的结论是这样对评委会带来不必要的压力,令他们评选照片时的表达会有所保留,不能畅所欲言。
2011年4月,重庆。
2011年4月,重庆。
摄影比赛的风格是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评委的影响。今年挑选出来的获奖作品,明年的比赛就会出现很多跟风的参赛作品。
2012年8月,上海。
2013年3月,杭州。
视频号:拾城dixphoto
小红书:青年纪实摄影师联盟拾城
微博:拾城DIXPHOTO
抖音/Instagram:dixpho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