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话 | 康昊:云游70国

时事   2024-10-10 08:28   北京  



读懂一张照片,也想读懂照片背后的创作者。长久以来,拾城习惯将照片用平铺直叙的方式展现在观者面前,让他们替摄影师说话,现在,我们将这些习惯于埋头在相机背后的摄影师拉到照片前,听他们的故事,去理解藏在照片中的、他们看待事物的方式。

【拾话】是拾城推出的摄影师访谈栏目,本期为第四十期。





康昊

1977年生,重庆人。因从事外贸工作奔波世界各国,约2007年开始拍摄风光照片。后转拍摄人文地理。2014年转拍纪实。深谙世界各国风土人情,做过旅行KOL,也带过不少影友到世界各地拍摄。目前已拍摄过70余国。
我笃信光锥之内皆命运。是摄影让光片刻停留在世间,让这乱糟糟和闹哄哄的世界变得有序和有趣起来。闯入我镜头的众生啊,亦是命运......


Q&A

拾城人问拾城人」


周馨:去了那么多国家,你最喜欢在哪个国家拍照?为什么?

那一定是缅甸,2012年我在缅甸旅行时认识了一个叫Auttra的僧人(现在是我缅甸最好的朋友)。我们聊起了印度,他说他也去过,他说他去印度捐肝,救一个肝癌病人。我本能地问他拿到了多少钱。他很诧异问我,为什么要钱,我只是想去救他……这件事给了我极大的震撼,于是在2013-2018年前前后后去了20余次缅甸拍摄小乘佛教。

2014年4月16日,缅甸曼德勒,佛学院里的小沙弥在互相挤痘痘。拾城 康昊

周馨:师从卢广,你觉得收获最大的是什么?对你的摄影观有什么影响?

卢老师原话,“想法比拍摄更重要,纪实摄影需要好的图片编辑重新赋予图片意义。”
这也是我后来恶补图编的原因。

2016年1月6日,缅甸实兑,捕鱼归来的渔民。拾城 康昊

2016年1月7日,缅甸实兑,渔港里收鱼的老板。拾城 康昊

周馨:在国外拍照,你最想提醒的注意事项有什么?你有些什么好建议?
充分了解当地情况是最重要的。这需要做多方面的攻略,语言,风俗,地理,安全等等。当然,如果有一个可靠的当地人朋友,可以事半功倍。
如果初次到达一个陌生的环境,请至少花行程一半以上时间去了解情况和社交。这是一种投资,以后去的次数越多,得到的回报也越多。

2015年6月12日,以色列耶路撒冷,神父和修女。拾城 康昊

2016年7月17日,以色列耶路撒冷,哭墙下的祈祷。拾城 康昊

郑新洽:你的摄影题材是如何选定的?
全凭个人喜好,比如早期我很喜欢拍摄小乘佛教题材,甚至于宗教题材。原因在第1点。
郑新洽:投入摄影的第一步是要有钱有闲吗?你认识的摄影大师中有其他可能性存在吗?都有哪些可能性?
起步就有钱又有闲当然很好,而且这是最好的一种情况,但这是一个极端,并不是唯一。另一个极端是仅凭一腔热血投入到摄影里却生活艰难,最后草草收场。
一开始就把摄影当作人生事业的唯一,这是很辛苦的,特别是在中国当前这个经济环境下。在All in摄影之前,不妨仔细考虑摄影是否能带来足够的收入维持生计,并支撑自己摄影事业的良性可持续性发展。
这是一种折中的选项,既不辜负生活,也不辜负热爱。事实上这也是多数摄影人的选项,他们有的不停创作,出售作品,再创作;有的做个人工作室,用摄影专业知识和经验换取报酬,同时不停创作;也有的借助互联网网红经济,跨界做KOL,这些都是不错的模式。

2017年2月24日,埃及,村民冒险进入伊斯纳水闸向尼罗河游轮上的游客兜售纪念品。拾城 康昊

2017年8月31日,秘鲁琴切罗,印加妇人。拾城 康昊

浦峰:现在很多人喜欢拍国外画面,追求的是一种视觉陌生感,你是吗?
对于我而言,拍摄国外是因为我借助在国外出差的便利,并不是追求视觉上的陌生感。事实上人生无非生老病死,在资讯如此发达的今天,世界是如此的小而亲密,足不出户就可以知晓百事,没有什么内容是视觉陌生的。
浦峰:你说去过十多次泰国,但目前看到的照片感觉还是停留在视觉表面,有没有规划过拍深入一点的内容?
讲真,我并没有一个拍摄泰国的计划,之前也没有规划地拍摄过泰国。我每次去泰国长或10天,短也就是2-3天就离开了(多为转机,公差或访友)。同为中南半岛国家的缅甸我拍摄得很深,图片也很多,这些都需要花功夫做图片编辑来呈现。而缅甸我还有继续拍下去的意愿,但是目前缅甸的形势要继续拍下去,安全问题上难度极大。

2016年11月20日,泰国安帕瓦,刚去世的老泰皇的纪念像。拾城 康昊

2018年11月22日,泰国清迈。寺庙里的僧侣和一只小狗。拾城 康昊

浦峰:你的照片是不是大部分都是随团或者参加活动拍摄的?有没有自主选择去拍的?有没有印象深刻的故事?
我在带朋友们出门拍摄时需要不停思考大家的安全、拍摄点、出片效率这种问题,自己出不了多少作品。事实上在带队前的踩点,之后的跟进,往往是我出作品的时机。我在境外摄影生涯中最印象深刻的故事,参考第1条。
张良弓:你照片里现实与臆想的临界点在哪?
这往往出现在对当地不是非常了解的情况下做的图片编辑。图编需要重新赋予图片意义,但是对当地当时的情况不是很了解,又需要编辑出一组作品时,我会掺杂一些天马行空的想象。

2017年9月5日,智利复活节岛上的原住民。拾城 康昊

2017年12月5日,墨西哥坎昆,某夜总会内。拾城 康昊

朱晓兵:你走了这么多地方,能不能简述一下幻想中的地理和你看到的有什么异同?
在没有到达目的地前,确实会心存很多幻想,但我更多幻想的不是具体的地理环境,因为不管是气象还是山水亦或是人类聚集地这些都是具象的,有据可查的。
最大的差异是当地人个体之间的性格差异,这很大程度上左右着我拍摄前的社交活动,从而影响行程和拍摄方向。
比如北非穆斯林给我们的印象大多是保守、古板、懒惰,不守时等等。但事实上我却碰上好几个开明,守时却又狡黠的朋友。
梁永祥:摄影对于你而言是一件什么事,或者说有什么特殊意义吗?
摄影不仅是我投入最多的爱好,同时我也把它当作一份事业在经营。摄影也让我认识了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拓展了人脉。

2019年6月3日,以色列拿撒勒。拾城 康昊

2019年6月25日,突尼斯基尔巴岛上的涂鸦。拾城 康昊

崔力:按照你的拍摄脉络,谈谈拍风光、拍人文地理、拍纪实的同与不同。
按我现在的理解,纪实是一个大概念,它包罗万象,风光也好,人文地理也好,都是纪实摄影的一个小门类。我之前提到并放弃的风光和人文地理指的是过度后期制作,无厘头摆拍合成的摄影类型。
崔力:走了这么多地方,很多走马观花,说下你印象最深的拍摄和印象最好的地方。
走马观花的地方确实不少,比如突尼斯,我只去拍过两次,其中一次还是带着团队去。目前也没有一个明确的题材。又比如墨西哥,我曾深入位于恰帕斯的Lacandon的雨林里去拍摄Lacandones排除外界文明影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却被向导明确告知见好就收,不要离开他的视线,不要过分深入,碰上毒贩会很麻烦,于是只好作罢。印象最深最好的地方,都来自于小乘佛教国家。缅甸的具体参考第1条。
另一次是在老挝琅勃拉邦,我在寺庙的食堂里拍摄,当时带着一台副机,拍摄过程中我嫌它挂脖子上麻烦便取下放在地上。后来离开时已经忘记了,直到约2小时后才想起,返回竟然发现相机在原位。食堂里的工作人员笑笑,你不回来拿,我们是不会去移动它的,但是我们会一直照看着。
在缅甸拍摄中还有一个趣事,2016年我一个僧侣朋友带着我在曼德勒的一个小村庄里拍摄。他想在村头的小卖部吃些东西(缅甸的僧侣过了中午12点就不能吃固体的食物),应对一整天的消耗。于是我独自在村里边走边拍。后来发现一个老头子拿着一根棍子一直跟着我。眼看离村头的小卖部越来越远,我心中莫名恐惧。于是快速返回村头小卖部,一路上老头依然拿着棍子跟着我。直到和朋友碰头和持棍老人交流后才知道,他担心村里的野狗会集群攻击我,于是拿着棍子跟着以防意外。

2018年4月29日,希腊苏尼翁角海神庙。拾城 康昊

2018年4月29日,希腊圣托里尼,英国歌手Karima Francis。拾城 康昊

沈伯韩: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什么最先或者说最容易引起你的注意,为什么?
人,能够帮助我展开行程,熟知当地情况,打听消息,并且没有语言障碍的、忠诚的、守时的当地人。这是境外拍摄最难的,且可遇不可求的事情。这也是我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花50%以上精力做社交的原因。往往我的运气都不错,每一个我多次往返的地方,都有那么一个朋友,相互牵挂。当然,这种社交需要一定的天赋和技巧。
这个人能快速消除我对当地的陌生感,和当地人的隔阂,快速地和拍摄对象建立信任并找到拍摄状态。而且通过一定时间的磨合,以后每次返回时,拍摄会越来越顺利。
沈伯韩:你认为现实中的“陌生感”,对你的摄影是好事吗?或者说有帮助吗?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陌生感带来的好处是,能不停激起我的好奇心,对拍摄目标也会更有探索欲望。

2023年5月21日,重庆,小女孩给自己买了一捧鲜花。拾城 康昊

- 拾城出品 -
视频号:拾城dixphoto
小红书:青年纪实摄影师联盟拾城
微博:拾城DIXPHOTO
抖音/Instagram:dixphoto
编辑:纳塔
视频:王伟哲
设计:袁诗然
   (2024.10.10)   


点击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关于拾城

拾城创立 | 拾城1周年 | 拾城2周年 | 拾城3周年 | 拾城4周年 | 拾城5周年 | 拾城7周年 | 拾城8周年  |  "一开始都是冲着爱情来的!" 对话十位青年摄影师,"拾城"的爱恨纠葛 | 互联网时代发单张照片没人看了么?28名摄影师的尝试与困惑 | 拾城,给你的不仅仅是一座城 | 27个摄影师的中国马格南梦!他们用抓拍,记录了中国城市中最真实的一面 | 拾城——纪实摄影乌托邦?拾城者 | 拾城摄影联盟:时代洪流交响中的一股清音 | 微影像汇聚大时代

年度精选

Pictures of the Year 2015 | 2016摄影师私货大起底 和2017发生的一段关系 | 2018,我们想和你谈谈 | 2019,世纪初叶的终结 | 2020,不平凡的开始与坚持 | 2021,这一年真的存在过吗?| 2022,是结束,也是开始 | 2023,片刻即永恒

年度主题

12元素- 黄金 | 火红 | 江河湖海 金属 | 

12颜色-  | 蓝 |  |  | 粉 | 黑 | 绿 | 黄 | 白 | 橙 | 灰 

12度温度速度厚度高度密度湿度力度气度角度亮度经纬度灰度 

12身份孩子 | 青年 | 年轻父母 | 老人 | 消费者 | 被“算”之人 |  打工者 | 少数人 | 乡民 | 成功者 | 穿制服的人 | 

12面孔城市的脸 | 看不见的面孔 |  |  |  |  |  |   |  |  |  | 

12空间广场 | 古建筑 | 商业街 | CBD | 市场 | 车站 |  | 工厂 | 城乡 | 娱乐场所 | 居民区 | 山河


拾话

仲争舸 | 张杰 | 虫姑娘 | 林宏贤 | 张磊 | 米杜 | 米度克 | 陈维松 | 黎湛均 | 周馨 | 王效 | 崔力 | 倪黎祥 | 赖鑫琳 | 武晓慧 | 王警 | 白渺 | 刘阳 | 陈中秋 | 浦峰 | 华剑 | 姜豪 黄向华 | 蔡山海 | 王炳皓 | 王伟哲 | 贾雅楠 | 刘斌 | 刘磊 | 夏天 | 剪墨 | 梁永祥 | 吴薇 |  | 贾如田卫涛 | 张良弓 | 陈冲 |

号外

原来,拾城在你们眼里,竟是这样!每周三,把城市影像拾给你看 | MAO | 一辈子免费的儿童写真摄影师 | 拾城摄影师看九三阅兵 | 那些年我们一起吸过的霾 | 清明节,复活这些“死去”的照片 | FP时代:崛起的粉丝经济 | 水深火热才是夏天那一年,我错过了荷赛 | 摄影和我们改变的世界 | 100位摄影师“一起拾城”(上篇)100位摄影师“一起拾城”(下篇)如何拍摄孤独? | 去北京,是为了有一天能够离开它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片蓝 | 拍马P?看10位摄影师镜头里的马云 | 不油腻的记者节 | 当我们拍摄“美国”时都拍了些什么?“拿来主义”圣诞节 | 爱情自有天意 | 风吹落了一片影子 | 缝补微笑 | 汶川往事 | 10年前的奥运,10年后的你 | 宫里有人 | 我和我的祖国 | 2021年的春春春春春春节 |  | “中国制造”的一场模仿秀 | 博物馆有什么好看 | 冬奥会预热,看看民间“冰雪运动” 新冠疫情来之前的春运 | 妈妈,谢谢侬 | 儿童节快乐 | 举头望明月 | 墙上的印痕会消失,人心里的呢?  | 举头望明月 

疫情专题

道路漫长 愿你珍重 |  直面强敌 城中安静 | 武汉!武汉!为疫所困:京沪双城 | 抗疫!心甘情愿宅 | 疫情下的“日常”武汉的2020-2021 | 疫情反弹后的京沪双城 | 漫漫四月——上海疫情封控日记 | 再见 封控生活 | 武汉45天,不得不“铁石心肠“ | 拾城成员新冠感染手记

城市系列

香港 | 成都 | 杭州 | 上海

拾集

浦峰:三年,坐在这个窗口  |  郑新洽:北京边界  | 武晓慧:在北京看烟花  |  刘磊:王四  |  贾雅楠:芳名卡门  |  蔡山海:逍遥三章 | 苏里:我还想回到媒体黄向华:未来生产力 | 权义:马航10周年——“希望”永不会消逝 | 陈冲:广州塔下王炳皓:散落门江黄向华:人神共舞-贵池傩


每逢周三  遇见拾城

拾城
“捡拾微影像,汇聚大时代”, 中国首个青年纪实摄影师联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