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推送还有↓↓↓ 全国医院回款大改革,2026年完成 医务人员涨工资!绩效是否要降低? 2025|医药代表监管收紧 8位司局(中心)负责人齐亮相,详解2025年国家医保工作“关键词”
近日,三明市医疗保障局公布的一则处罚通告引起了广泛关注。通告显示,三明市第一医院因违规使用医疗保障基金,被处以相当于损失金额1.25倍的罚款,罚款总额高达189870.39元。
即便是作为医保改革先行地区的三明市,也难免遭遇违规操作并受到相应处罚。
同时,据三明市的一位治疗师在网上透露,目前康复住院时间有所缩短,康复项目也限制了次数。而更令人意外的是关于中医康复科的新规定,现代康复医嘱必须由具备康复理疗背景的硕士医师开具,而中医医师则只能开具中医类项目的医嘱,如针灸和推拿。
这是否意味着中医康复要与现代康复明确区分,不再笼统地混合管理了?
中医康复学是传统中医智慧与现代康复医学理念的深度融合。中医康复学侧重于宏观视角审视患者的康复障碍,而现代康复医学则倾向于细致入微的观察与量化分析,其治疗方法多样,康复理论体系严谨且规范。
中医康复学植根于中医基础理论,融合脏腑经络学说,遵循中医整体观念与辨证施治的原则,不断丰富和完善康复学的内涵,并指引临床实践。相比之下,现代康复医学作为现代医学的一个分支,立足于生理学、病理学、神经生理学、运动解剖学及运动生物力学等多学科基础之上,以此指导康复工作。
中医康复学在中医理论框架下,综合运用情志调节、娱乐活动、传统体育、食疗、针灸推拿及药物治疗等多种手段。而现代康复医学则在现代医学理论支撑下,在功能障碍的认知、评估、治疗以及矫形学、假肢学等功能补偿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
近年来,随着康复医学在我国的蓬勃发展和国家对中医的大力推广,中医治疗方法在康复医疗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中医的整体观、辨证施治及“治未病”的健康理念,内在蕴含着康复的精髓与方法。
各级康复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康复科纷纷吸纳中医治疗手段,使之成为康复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逐渐成为一种常态。在此背景下,“中医康复”这一专有名词逐渐为人们所熟知。
当前,国内许多医院的康复医师职位是由其他临床医师或中医医师兼任,这主要是由于康复医学在我国起步较晚,专业的康复医师人才稀缺。
若将中医医师与康复医师严格区分,将面临两个问题:一是高学历的康复医师能否满足当下需求;二是对于已在中医康复科工作的临床医师和中医医师,他们应如何定位?是否可以通过参加康复医师培训及考取相应执业资格来适应这一变化?
此外,若中医医师与康复医师需严格区分执业范围,那么康复治疗师的职业定位是否也应随之调整呢?
随着中医康复科的快速发展,康复治疗师的工作内容也有变化,除了做好本职工作以外,还需兼顾中医类治疗项目。
这一变化既带来了好处也带来了坏处。好处在于,治疗师能够接触到更多病种和治疗方式,从而丰富自己的从业经验;坏处则在于,中医康复的核心手段如针灸和推拿,治疗师往往无法直接操作,稍有不慎便可能触及法律红线。
若该名治疗师的言论属实,这一规定无疑将对中医医学与康复医学均产生深远影响,标志着两者领域内的重大革新。
对此,大家是如何看待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