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快激光技术与未来的对话:常国庆研究员精彩问答集锦

学术   2025-01-24 17:02   上海  

1月22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常国庆研究员做客中国激光杂志社直播间,以“超快激光技术与未来的对话”为主题,全面解读了美国激光技术基础研究需求研讨会“Roadmap of ultrafast laser technology”。在直播中,观众提出了许多关于超快激光面临的现状与挑战、应用前景、技术细节等具有深度和探讨意义的问题,常国庆研究员对其进行了解答。

B站链接: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umfqYkEjF/?vd_source=06291f496cb1044c0bf920581b6caf7d

以下为根据录音整理的部分问题与回答的文字版本。

Q1


超快激光技术目前面临的物理极限和技术挑战是什么?未来可能有哪些技术来攻克现有的物理极限?

回答:我的博士导师认为1985-2000年属于超快激光发展的黄金期。所谓黄金时期,是指在这个时期出现很多新的概念、器件和技术。用我导师的话说:“在那个年代,即使资质平庸的科学家也可以取得一流的科研成果”。目前,超快激光的发展已经步入成熟期,那种简单的、垫一垫脚尖就能摘取的成果越来越少。超快激光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在平均功率、峰值功率、脉冲能量、脉冲宽度、提取效率等方面都在接近光学材料、工艺、器件以及技术本身的极限。比如,标志着超快激光进入发展黄金期的CPA技术出现于1985年,至今也有40年了。我们能否发明一种显著超越CPA的激光脉冲放大技术?目前虽然有各种各样的尝试,但没有出现突破性的概念。

我对超快激光领域的发展持乐观态度,正因为超快激光异常重要而又面临瓶颈,才需要更多的青年才俊投入到这个领域,一起推动超快激光技术的重大突破。

Q2


介绍一下中国在超快激光领域和国外的差距。

回答:我从自己的经历讲讲大的趋势吧。我于2000年到美国求学,2012年到德国工作,2017年底到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工作,可以明显感觉到超快激光的发展势头从美国转移到欧洲,然后再向中国转移。美国贡献了超快激光早期的很多创新,但其研究力量在最近20年明显下降。去年10月,康奈尔大学的Frank Wise教授告诉我,目前在美国大学里面从事超快光纤激光研究的课题组只有三个。

在2000年之后,欧洲从事超快激光研究的科研人员越来越多,超快激光领域的相当一部分进展来自于欧洲的课题组。最近10年,国内超快激光的发展势头相当迅猛,从论文发表、从业人数、超快激光公司数量、相关会议数目、大科学装置建设情况,可以明显看出这一趋势。

在不讨论某一项具体技术的情况下,如果只看大的发展趋势,美国应该是感到自己在超快激光领域渐渐处于下风,这正是该研讨会的大背景。

Q3


芯片上的飞秒激光有没有应用前景?

回答:这个研讨会针对的4类激光当然不代表超快激光科研的全部,片上集成化属于超快激光的重要研究方向。虽然仍面临材料、器件与系统复杂性等挑战,但将来片上超快激光可批量制造,且能耗小、成本低,有望为下一代集成光学系统提供核心光源,前景值得期待。如果能将其拓展成片上的光学频率梳,应用场景将更加广阔。

Q4


AI技术在超快激光方面有怎样的前景?

回答:把AI用到光学领域已经是大势所趋,在超快激光领域里也有一些这样的尝试,比如自适应优化脉冲整形和系统参数、加速优化光学器件设计;在数据分析中,AI对飞秒时间分辨光谱等高维数据进行降噪与分类。物理模型与数据驱动的融合将进一步推动超快激光创新与应用。

Q5


超快激光在新兴行业里面的主要应用在哪里?

回答:工业界主要还是采用脉冲比较长的皮秒激光和纳秒激光。飞秒激光在工业界的应用场景还没有那么多,尽管有逐年增长的趋势。具体到这份报告的话,主要针对的是用于驱动基础科研突破的超快激光。

Q6


超快激光的光谱越宽,相干性会不会下降?

回答:光谱越宽并不意味着相干性下降。如果从光梳角度来理解的话,飞秒脉冲串在频域上表现为很多条谱线,飞秒脉冲的相干性体现在每条谱线的线宽上,而不是光谱的宽度(或者说谱线的数目)。

Q7


从国家战略发展来讲,超快激光技术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哪一个重要?

回答:从梅曼建成第一台激光起,激光一直是个工具,判断工具好坏就要看它能否解决问题。对于超快激光而言,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是一体两面:以具体应用来牵引基础研究,基础研究导致激光参数的突破又将会催生出新的应用。超快激光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有点像人的两条腿,二者前后交替,正向反馈,推动超快激光的发展。

Q8


光纤激光输出的脉冲,带宽主要受限于增益带宽,还是来自于技术层面的限制?

回答:光纤激光脉冲的光谱宽度受限于增益介质本身的带宽,该限制可以通过非线性效应或者光谱预整形来克服,从而得到更宽的光谱输出。以掺镱光纤放大器为例,可以采用增益管理放大技术,故意选择较长的增益光纤,让粒子数反转沿着光纤降低,同时脉冲在放大过程中因自相位调制效应而导致光谱展宽,二者相互配合可以产生谱宽超过100 nm的放大脉冲,压缩之后的脉冲宽度可以在30 fs左右。

Q9


光频梳和重复频率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光频梳的重复频率都在GHz?

回答:光频梳常见的重复频率在80 MHz到200 MHz之间。光频梳的相邻谱线间隔严格等于脉冲重复频率。由于存在各种噪声,每根谱线有一定的线宽,脉冲重复频率太低,则相邻谱线间隔过近,导致谱线发生重叠,因此光频梳的重复频率通常在10 MHz以上。

Q10


新一代激光增益介质和镀膜材料的研制,对超快激光技术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回答:激光包含泵浦、谐振器和增益介质三个基本要素,其中增益介质最为关键。下一代超快激光不仅具有高平均功率、高峰值功率和高脉冲能量这三个特点,同时还要考虑拓展到其他波长,因此对光学器件提出极为苛刻的要求。比如,能否发展出工作在长波红外波段的增益介质,可以直接高效放大该波段的飞秒脉冲?在短波长波段,有没有更好的镀膜材料与工艺,在保证低损耗的情况下兼具高损伤的阈值?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Q11


如何对光纤激光器仿真?

回答:由于仿真中不可能包括所有的实际因素,对激光器仿真要保持一定程度的警惕。尤其是光纤激光系统,太多关键参数无法精确引入到仿真中,比如不同光纤处的粒子数反转、光纤温度的变化、高阶色散、各种非线性效应等等,因此仿真对于实验一般只能起到原则性的指导作用。

END

报道激光物理、技术及应用最新进展
邀请主编、作者、编辑以及您来评论
如需转载   请直接留言
商务合作请联系
季先生 18018304797(微信手机同号)

扫描

微信矩阵

了解更多精彩

中国激光杂志社

爱光学

光电汇

激光评论
中国激光杂志社激光领域官方公众号,关注激光物理、技术及应用的最新进展,有报道,有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