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投资建议:推荐:1)高匹配效率,能够形成渠道品牌认知的创造需求型零售;2)能够高效聚单,形成单品SKU规模效应的满足需求型零售;3)能够利用履约基础设施的规模效应,从场景维度持续获取份额的零售企业。传统零售业态如超市等,在转型过程中也有望受益。
流通体系差异大,优势壁垒各不同。①中美日商品流通体系不同,美国大零售小批发,日本大批发小零售,中国兼具。②由此导致业态、模式与能力不同:1)业态:美国超市,日本便利店,中国电商主导;2)模式:美日自营,核心能力是选品和运营vs中国联营,核心是物业稀缺性。③渠道通过降低交易成本创造价值,零售可依此分为创造需求和满足需求型:创造需求型的核心能力是匹配,满足需求型的核心能力是高效聚单、构建单SKU规模经济,以及高效履约。④先有定位,再围绕其构建能力;匹配与聚单效率迭代的方向是从单店到单客UE;做减法实现增长往往高效,零售商都在努力构建单SKU规模经济,由此走向自有品牌和制造型零售。
中国零售在品类和场景维度皆走向分散。①生产和消费能力变化阶段,流通体系会剧烈变革。日美流通变革的结果,是从制造商主导的深度分销,转变为消费者驱动的高效零售,零售商获得价格主导权。②中国零售业:围绕消费者钱包份额激烈竞争,供应链和履约体系公共化。因此中国零售竞争格局呈现出:品类维度的份额割据,履约维度的场景争夺。③线上平台在品类维度形成份额割据,线下品类杀手崛起。但由于公共化的供应链,难有效率和品牌上的差异化空间,因此会走向规模和低价竞争的白牌。而完善的履约体系下,即时零售、前置仓、社区店争夺场景份额。④从企业兴衰看,零售没有长期正确的模型,先发企业并没有明显优势,对成长期机会的把握、极致运营能力,缺一不可。行业鲜有转型成功的案例,多数因内部利益掣肘。
可复制的是长期主义理念,中国Costco将神似而非形似。①成功要素不难模仿,难的是适合中国市场。②胖东来有清晰的本地化定位,核心能力扎实稳健,细节体验体现尊重,能与消费者建立信任关系。②但成功要素与商业模式有区域性和特殊性,恰是其长期主义的经营理念具有商业意义上的可复制性。③超市此前不乏变革者,但成功者寥寥。传统商超利益复杂,较多阻碍;互联网企业线下拓展也不顺利,核心问题是定位模糊、高运营成本、策略摇摆。④中国Costco会是将零售成功要素组合并适配本土的企业。拼多多为代表的平台电商和内容电商目前是主导折扣业态。线下众多垂类折扣零售业态有望诞生不同品类,不同人群的Costco。
风险提示:需求景气度,竞争加剧,海外政策,转型不及预期风险。
文章来源
本文摘自:2024年11月13日发布的《流通体系视角下的零售业态比较》
刘越男,资格证书编号:S0880516030003
于清泰,资格证书编号:S08805191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