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3-5家千亿元规模企业!新型储能发展公开征求意见

2024-11-10 19:30   陕西  

11月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

意见稿指出,培育千亿元以上规模的生态主导型企业3~5家。实施新型储能技术创新行动,发展多元化储能本体技术、突破高效集成和智慧调控技术、攻关多维度安全技术。加快锂电池、超级电容器等成熟技术迭代升级,支持颠覆性技术创新,提升高端产品供给能力。推动钠电池、液流电池等工程化和应用技术攻关。发展压缩空气等长时储能技术,加快提升技术经济性和系统能量转换效率。适度超前布局氢储能等超长时储能技术,鼓励结合应用需求探索开发多类型混合储能技术,支持新体系电池,储热储冷等前瞻技术基础研究。
所谓新型储能,一般指除抽水蓄能之外的电储能技术,包括电化学储能、压缩空气储能、熔融盐储能等,其中以锂电池为形态的电化学储能占比最高。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具有高波动性,对电力系统稳定供能造成风险,因此需要储能辅助电力储存和消纳。2021年起,随着国内风电、光伏装机量大幅上升,新型储能迎来快速发展期。
征求意见稿表示,该行动方案出台的目的是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新能源等增长引擎,深化新型储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引导产业加快技术进步和转型升级。
目前,国内新型储能还处于初步发展期,行业格局尚未定形,专注储能电池、储能系统集成的企业不多,大多为初创企业,如海辰储能、海博思创等。今年10月中旬,海博思创通过上市委会议,成为近两年首个冲刺科创板IPO的大型储能企业。
不过,近一段时间里,由于车用动力电池供应明显过剩,多数动力电池企业切入储能领域寻找新增长空间,如宁德时代、比亚迪和华为等都是大型的储能电池或储能系统集成商,行业也出现了内卷现象。
对此,征求意见稿表指出,要规范地方招商引资法规制度,推动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加强锂电池行业规范管理,落实新型储能企业产品质量主体责任,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加强新型储能产品质量监督。加强对专利侵权、市场垄断等违法违规行为的预防和惩治,化解行业“内卷”现象,维护健康公平市场环境。鼓励第三方机构、行业组织等积极发挥监督作用,建立正向引导市场的产业合作机制。
同时,征求意见稿还提出,要持续提升高安全、高可靠、高能效、长寿命、经济可行的新型储能产品供给能力加快锂电池、超级电容器等成熟技术迭代升级,支持颠覆性技术创新,提升高端产品供给能力。推动钠电池、液流电池等工程化和应用技术攻关。发展压缩空气等长时储能技术,加快提升技术经济性和系统能量转换效率。
液流电池、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在内的其他储能电池技术今年投资热度高涨,这些技术仍处在商业化初期,主要在长时储能、循环寿命等细分功能上与锂离子电池进行竞争。
与锂电池相比,液流电池安全性好、循环寿命长,是理想的长时储能技术之一,但能量密度较低;而钠电池的优势在于成本低,在锂价高企时是锂电池的替代选择,但同样有着能量密度低的缺点。
由于锂储能时长较短,时长以2-4小时为主,难以满足电站的储能需求,因此新型储能装机量虽然快速攀升,但利用率却处于非常低的水平。出于扶持新技术、追求更安全长效的电池需求,目前储能项目招标时,往往会要求竞标的企业同时具备锂电池之外的储能电池技术及产能。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今年9月,投运的新型储能项目中,锂电项目规模占比88.4%,均为磷酸铁锂电池路线;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占7.6%,飞轮储能占3.8%,当月全国投运首个电网侧飞轮储能项目、液流电池项目。
征求意见稿还提出,支持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等地聚焦新型储能领域,培育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构建战略引领、创新驱动、专业赋能的产业发展格局。
近年来,在地方政府的重视与支持下,国内已经有20多个地区提出的2025年新型储能产业产值与营收目标超过500亿元,总规模目标接近3万亿元,各地储能装机增长迅猛。最新一例是广州市政府11月4日发布《广州市推进新型储能产业园区建设实施方案》,提出首批建设白云区、黄埔区、花都区等3个新型储能产业园,示范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新型储能产业和新型电力系统的制高点。在三大新型储能产业园区带动下,力争全市新型储能产业营业收入到2025年达600亿元以上,到2027年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到2030年形成三千亿级产业集群,到2035年形成五千亿级产业集群。

预见能源
依托国家级能源智库,聚焦电力、光伏、储能、氢能、煤炭、油气等核心能源发展,集深度报道、展览会议、产业赋能为一体。预见、权威、影响!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