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文暑期社会实践进行中|传承海派文化根脉,解锁沪语创新表达方式

教育   2024-08-25 17:07   美国  

外文暑期社会实践进行中

传承海派文化根脉 解锁沪语创新表达方式

| SOCIAL PRACTICE REPORT


PART.01

锤炼品格



01

在实践中锻炼调研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文化传承关乎中华民族的“根脉”,关乎民族复兴的文明根基,关乎文化的创新空间,更关乎文化的主体性,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海派文化的形成、发展与繁盛,并在中国文化版图上独树一帜,得益于开埠以后上海在开放与包容中形成的多元文化格局,而多元文化格局的形成,又赋予上海都市文化旺盛的创造力、想象力和生命力,以及海纳百川的襟怀和气度。海派文化洋溢着创造性和革新精神,为中国固有文化注入更旺盛的活力和更蓬勃的生机,成为推动中国固有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一种磅礴力量,这种能量具有开放、包容和创新三大特质。

上海话作为承载着这座城市的时代回音,文化血脉以及历史记忆,上海话的文化特征构成了海派文化的重要内容,在新媒体时代的大环境下,由我院马笑宇同学带领的七人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积极响应号召,以保护并传承上海话为目的开展此次实践。

在确定目标后,实践团队迅速分工行动,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小组成员们深入居民区对不同年龄段的人群进行相关问题访谈,同步在线上平台投放有关上海话传承现状的问卷,整合项目前期的调研资料,其中包含过往的传播案例,以及目前国家政府政策及一些现有的调研数据。


社会实践 / SOCIAL PRACTICE 

调研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居民认为传承保护上海话需要加强娱乐文化宣传,其次是在各大高校开设相关沪语课程,接下来则是图片、画册、海报的形式。说明在方式方法中,我们可以使用一些新媒体传播方式促进传播的广度,开设相关沪语课程加强传播的深度,在年轻一代中多渠道迅速扩散,从而达到高效传承与保护上海话的效果。此次的社会实践项目要做的就不仅仅是唤起大家对于传承和学习上海话的意识,更要让大家还是尝试接触到上海话、开口说上海话、日常使用上海话。

根据调研结果,项目团队首先自主设计了一套有关富含趣味性以及具有一定科普知识的有关上海话的宣传手册,手册整体调性为蓝白色,十分清爽,手册除去首页扉页共六页,每一页上都有一个在日常生活沟通中使用率非常高的上海话词语并辅以由来及解释,再配上一张上海的特色地标。整体排版清晰整洁,让使用者一目了然。

团队还进行了文献研究,研究海派文化相关的文献资料,厘清上海方言的语言演变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整理上海自开埠以来创造的“海派新词”,为后续实践提供理论依据;至此,团队成员着手开始建立海派文化沪语小课堂,团队成员将携带教学资料包进入社区开展海派文化课程,课程内容包括:海派文化的历史根脉、海派文化与上海方言两大主题。

在暑期,项目团队率先走进了甘泉路街道新宜社区,实地为周边居民的孩子们带来了一节有趣生动的沪语小课堂。团队成员先是以当下较为热门的动漫片段作为导入,将其中的原本的配音变成了沪语配音,在观看过后,对片段中所出现过的上海话词语逐一进行讲解和介绍,并从上海美食哈嗲、上海建筑哈灵、上海人物哈结棍三个维度进行了授课。

孩子们兴致盎然,在团队成员的带领下进行跟读学习,并对有疑惑的地方向团队成员进行提出。接下来,团队成员向孩子们介绍了沪语词汇中的外来语,例如“腔势”一词来源于英文单词Chance,从自主阅读到模仿诵读再到最后的意义理解,孩子们对沪语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了。

最后,通过沪语图片传声筒和沪语猜词两个游戏让孩子们对所学习到的沪语小知识和上海话的读音及意思进行了复习,富含趣味性和互动性的同时,加深了小朋友们对于沪语的了解,也为他们在今后生活中关于沪语学习埋下了一颗种子。






社会实践 / SOCIAL PRACTICE 

时代的车轮在不停转动,一些值得被人们所牢记的东西却在渐渐被遗忘。中国文化的传播,有赖于那些积淀着深厚历史传统的地域文化的有效参与。上海话记录着民族文化的基因,作为吴语的重要代表,有着丰富的词汇和人文意义,作为海派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由衷地希望在此次实践中,上海话能够被重拾并被广泛传播,融入大家的日常生活中。



编辑:杜柳

审核:杨立 薛志鹏 钱嘉澍

SSPU外文新语
这里是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外语与文化传播学院官方公众平台。聚焦外文动态,传递外文资讯,优享外文生活——外文新语诚意出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