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清华校友伦敦艺术展艺术沙龙活动成功举办

文摘   2024-12-05 16:51   英国  


“文化遗产与科技共生” 艺术沙龙聚焦于文化遗产在当代语境下的传承与创新,作为展览 “无处不在的科技:美学的科学” 的主题活动,于2024年11月16日星期六11:00至13:00在展览的沙龙空间成功举行。



此次沙龙由,展览联合策展人林汨和展览特邀顾问李晓欣博士(V&A)共同策划。其为展览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探讨当代环境下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活动为公众、艺术爱好者及从业者提供了一个轻松开放的学术交流平台,借助参展艺术家的专业视角,通过跨艺术门类的对话,邀请观众探讨文化遗产在当代社会中的多样性和适应性,以及传统艺术形式如何在科技洪流中保持其文化核心并焕发新生。



在李晓欣博士的主持下,参展艺术家林汨、刘冰清、汪紫菱、高尚博士作为嘉宾,按次序分享了他们对文化遗产与科技融合的独到见解和实践,并与到场的五十余名观众进行了开放讨论。


四位艺术家的演讲从不同角度切入文化遗产创新的主题,呈现出多元化的面貌。尽管他们的创作形式和风格各异,但均展现了一种年轻的创作态度,即不刻意将传统文化作为身份认同的标签,而更注重研究对象本身,以及传统文化与其艺术表达的关系。



林汨的作品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苗族堆绣展开:她的视听装置《∞: Thousand Threads, Thousand Universes》(∞: 千针千线)结合纺织研究、文化研究与沉浸式科技,将“无形”的文化遗产和代代相传的深厚情感转化为当代可感知的沉浸式体验。


更多关于林汨的分享如下:


向上滑动阅览

林汨的装置作品作为其博士研究的一部分,深入解构了苗族堆绣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其作为核心研究对象。通过结合纺织研究、文化研究与沉浸式科技,她将代代相传的深厚情感和“无形”的文化遗产转化为当代可感知的沉浸式体验。此作品旨在打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刻板印象,深化观众对文化传统的理解,并提升大众在展览等艺术形式中的参与度和情感共鸣。


在沙龙中,林汨分享了她在展览策展构思过程中的参与及对展览命名的理论贡献。为了为艺术家们多样的艺术表达和丰富的内涵提供框架,她借鉴了自己对清华大学艺术与科技融合的理解,并建议参考“Ubiquitous Technology”(无处不在的科技,简称:Ubicom)这一概念。该术语由Mark D. Weiser于1988年左右提出,描述了一种技术无缝融入以至于失去实体存在并变得不可见的状态,这精准地概括了展览美学与先进科技融合的主题。


最后,结合其在清华大学、Pratt Institute及皇家艺术学院的学习经历,以及在艺术策展和服装纺织领域的丰富工作经验,林汨分享了她博士研究的动力源自于对多角度、跨文化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不同领域结合所带来的丰富可能性的好奇心,以及对真挚的人类共通情感的深深感动。


林汨在对话中表示,在跨文化研究的过程中,“反东方主义”(against orientalism)应融入作为文化观察者的策展实践中。她认为,策展人不仅是展示不同文化的桥梁,更是对这些文化进行深刻解读和尊重的重要角色。林汨强调,应以敬畏之心对待“它者文化”(otherness culture),摒弃刻板印象和单一视角,努力呈现其多样性和复杂性,以促进真正的文化理解与交流。


在面对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时,林汨探讨了“文化挪用”(cultural appropriation)这一概念在不同文化中的多样化理解。例如,西方可能认为穿着中国传统服饰是对文化的挪用,但也有中国人对此表示欣赏,将其视为文化传播的一种途径。林汨认为,理解这些不同视角有助于在策展和跨文化交流中更好地处理和尊重文化之间的差异与联系,这也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研究话题。




刘冰清的作品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苏绣工艺展开:她的版画《Flow》(流镜)以蚀刻版画和极简主义美学为基础,强调苏绣材料的微妙色彩质感及创作者的冥想式创作状态。


更多关于刘冰清的分享如下:


向上滑动阅览

本次沙龙刘冰清主要阐述了她的个人创作历程及灵感来源。从最初对纯版画的研究开始,到寻找突破纯版画局限、提升画面自由度的方法。在此过程中,她结合了“本源”这一贯穿整个创作过程的主题,并选择了苏绣这一传统手工艺形式进行结合,探索了冥想与重复性创作在情感与记忆表达中的作用。


关于“重复与冥想”她提到:艺术创作中的重复并不仅仅是效果形式上的反复,而是一种内心世界的深度探索。通过反复的创作,艺术家能够沉浸在精神修行的状态中,达到自我反思的表达高度以及感悟时间性、过程性对个体的影响。


另外,情感的转化与物质材料的解构也是她在作品创作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刘冰清将无形的情感、声音和记忆转化为可视的艺术语言,使用微妙的层次和细腻的线条呈现情绪的内在转化。她将传统版画与苏绣的结构特征以及材料特性进行解构以及概念的重塑,来思考传统手工艺在当代艺术领域的存在方式。


她突出了自然与音乐的共鸣对其作品的深刻影响。音乐给予刘冰清强烈的创作灵感。她通过反复的音符、旋律以及单调和弦的相互交织,探索生命的自然循环与人类情感的相似之处,强调艺术与自然的内在联系。


在艺术家对话环节,关于传统手工艺比如苏绣如何融入当代艺术环境当中,刘冰清认为,传统手工艺(如苏绣)融入当代艺术环境的关键在于追根溯源,深入了解苏绣的历史背景及其传递的精神内核。这并非单纯为了赋予传统手工艺当代艺术的风格,而是通过当代艺术的视角,探讨传统手工艺所面临的问题。从苏绣这一代表个人身份的元素出发,结合其蕴含的哲学思想,探索它如何影响个体的审美与思考,这是刘冰清展开这一议题的核心出发点。






汪紫菱阐述文化如何影响我们对于空间的理解,以及如何在三维的雕塑绘画中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和思维方式:她的三维绘画作品《Symbiosis》通过材料实验,探讨了古代山水的时空关系,探索利用新材料物理特性进行作品形态塑造的方法。


更多关于汪紫菱的分享如下:


向上滑动阅览

汪紫菱的作品特点是通过发明一种独立于背板的悬空硬化颜料来实现的。她的演讲主要围绕于发现和实验材料的过程,以及如何结合中国传统艺术中的散点透视,虚空间以及道法自然的哲学观点,用当代艺术的语言很好的实现了新技术材料与传统文化的融合。


在艺术家对话环节中,针对提问“在中国当代艺术大量使用传统文化符号的大环境下,艺术家如何通过独特的语言避免重复性?”,汪紫菱认为,新技术与新材料的发现、发明及使用,是将想象力转化为现实的重要途径。她认为不需要刻意从传统文化入手,因为传统文化的知识背景已经是艺术家不可分割的经验,它必定会做为个体认知的一部分体现在作品中。着手于创新是作品避免重复的唯一方式。




高尚博士探讨了传统漆工艺的创新,通过改性材料提升了脱胎漆器的性能与艺术表现力,并以作品验证了实践成果。他的漆器作品《Lunar Eclipse of the Valley》(峡谷月食通过材料实验探讨了传统脱胎漆器的革新,探索利用新材料物理特性进行作品形态塑造的方法。


更多关于高尚博士的分享如下:


向上滑动阅览

高尚博士的分享环节,主要围绕艺术创作中的传统漆工艺与其创新应用展开讨论。以“对于脱胎漆器的再解释”为主题,从传统漆工艺材料与方法的介绍,到工艺限制的分析,再到创新材料的研发与创作过程进行了详细阐述。重点强调了通过跨学科研究,利用改性材料优化传统工艺,并在创作过程中实现对作品形态的即时干预,拓宽了漆艺术的表现形式与应用领域。


在艺术家讨论环节,针对“目前创作的作品以器皿为主,这背后有怎样的考虑?”的提问,高尚表示,目前的作品是其博士阶段研究的成果。他的博士研究从有胎漆器入手,逐步过渡到脱胎漆器和无胎漆器。在这一过程中,为满足研究需求,他研发了现今所使用的改性漆材料。虽然他目前的作品还是以器皿为主,但他并没有完全限制住自己的创作类型,他的目标是保持当前作品的艺术语言和风格,继续扩宽作品类型,比如以后会尝试使用这些材料创作平面或者装置类型的作品。




至此,首届清华校友伦敦艺术展圆满落下帷幕。






特别感谢京东

对此次艺术展的大力支持


京东集团定位于“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与服务企业”,目前业务已涉及零售、科技、物流、健康、产发、工业、自有品牌、保险和国际等领域。作为同时具备实体企业基因和属性、拥有数字技术和能力的新型实体企业,京东集团依托“有责任的供应链”,持续推进“链网融合”,实现了货网、仓网、云网的“三网通”,不仅保障自身供应链稳定可靠,也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数字化转型和降本增效,更好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感谢合作伙伴



于1766年创立的佳士得,是享誉全球的艺术品及奢侈品拍卖翘楚,专门举行由专家悉心策划的现场拍卖和网上专场拍卖,并提供专属的私人洽购服务,深受广大藏家信赖。佳士得为客户提供完善的全球服务,涵盖艺术品估值、艺术品融资、国际房地产及艺术教育等。佳士得在美洲、欧洲、中东及太平洋地区的46个国家及地区均设有办事处,并于纽约、伦敦、香港、巴黎及日内瓦设有大型国际拍卖中心。佳士得更是唯一获许可于中国内地(上海)举行拍卖的国际拍卖行。


伦敦亚洲艺术展于每年10月至11月举行,汇集亚洲艺术领域的知名经销商、画廊和拍卖行,展出涵盖印度、伊斯兰、中国、日本、韩国及东南亚的古今艺术作品。该展览吸引大量国际游客,并通过印刷指南、官方网站及社交媒体推广,提升参与者的市场影响力和专业声誉。展会还由Apollo和Antiques Trade Gazette赞助,设立奖项表彰优秀艺术作品,致力于推动伦敦成为亚洲艺术的国际中心。




TCL是一家全球领先的科技品牌,专注于显示面板、电视、家居舒适和移动设备。公司成立于1981年,业务遍布全球,拥有多个制造和研发中心,产品与服务覆盖160多个国家。TCL致力于通过创新技术改善人们的生活和体验。TCL的产品和服务旨在解决问题、为家庭和朋友带来欢乐,并创造一个更安全、更健康的世界。TCL希望激励和赋能人们追求生活中的卓越。


深圳市埃克苏照明系统有限公司专注于博物馆照明领域,致力于为全球博物馆和美术馆提供高质量的照明解决方案。公司主要产品包括博物馆轨道灯、美术灯、展柜灯及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广泛应用于国内外知名文化场所。在国内,埃克苏的照明产品被广泛应用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等重大文化项目;国际上,公司参与了印度国家博物馆、加拿大皇家BC博物馆、澳大利亚国家美术馆等百余个项目,凭借优质的产品与服务,赢得了全球客户的高度认可。作为集研发、设计、制造于一体的创新企业,埃克苏凭借领先的技术和卓越的产品质量,不断推动博物馆照明行业的进步,助力行业降本增效,并推动中国博物馆照明技术走向世界舞台。


NetMind.AI是AI解决方案的领先提供商, 为全球个人和企业提供最先进的技术。致力于开发创新和实用的解决方案,NetMind.AI的专家团队在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该公司致力于站在快速发展的AI领域的最前沿, 不断探索增长和进步的新机遇。NetMind.AI是一家由清华校友创立的人工智能科技公司。NetMind.AI总部位于英国伦敦,并在美国、英国、中国设有子公司。



Hirsch & Mann 是一家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创意公司,总部位于伦敦,旨在为全球领先企业创造大胆的数字和实体体验。公司的核心目标是构思并实现吸引客户的项目,加强客户与我们合作品牌的联系。Hirsch & Mann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设计和技术服务,为零售空间、快闪活动、博物馆、画廊、企业总部、活动场地等提供量身定制的短期和长期多感官装置的综合解决方案。




内容 | 林汨

排版 | 夏彤

摄影 | 周骏康 赵懿

审稿 | 高远


全英清华校友会

微信公众号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官方网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