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党代会以来,我们深刻认识到,党的建设是学院发展的根本保证,是推动学院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特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总结土木与交通学院自第一次党代会以来的发展成就和发展经验,旨在进一步凝聚共识、激发动力,为学院未来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思想保证和强大的精神力量。
一、拼搏进取,发展成果丰硕
(一)党建引领
1.持续强化学院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
第一次党代会以来,学院党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捍卫“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喜迎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能力作风建设年专题培训等,全面提高学院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如,学院党委定期开展中心组学习活动,领导成员深入学习与讨论“双一流”创建的内涵与要求,制定详细的学科建设规划,将党的方针政策转化为推动学院发展的具体思路;在人才引进工作中,党委的引领确保引进的人才既能在学术上有所建树,又能在师德上成为楷模,加强党委对人才引进工作的支持力度;在学院重大事项的决策过程中,党委的引领确保决策的科学性与民主性,通过召开党委会、党政联席会等形式,充分讨论项目规划、资金筹措等关键环节。
学院党委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坚强保障,切实加强学院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目前,学院下属教工党支部6个,学生党支部9个,师生党员332人。学院所有教职工党支部书记均是“双带头人”,充分发挥双重引领示范作用。学院连续六年处级单位考核被评为优秀等次,连续四年荣获校级文明单位称号,荣获学校第一届“清廉学院”荣誉称号。
学院党委深入学习党的纪律条例、廉洁自律准则以及中央纪委全会精神,在党纪学习教育的推动下,师生党员廉洁自律意识显著增强,师德师风建设取得新成效。学院党委制定关于在全院党员中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的工作方案,通过党员个人自学、集中开展专题学习、支部抓实党员学习、党委监督学习成效、开展廉政谈话、认真查摆问题等多手段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筑牢纪律意识根基,提升党纪学习教育效果;根据学校《关于在全校集中开展以案促改工作的通知》要求,学院党委成立以案促改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召开全体教师典型案例警示教育大会,剖析典型案例,强化警示教育。各支部组织召开支部党员大会、组织生活会等多形式学习方式开展学习讨论和对照检查,确保以案促改工作覆盖全体师生党员。
4. 丰富主题党日教育形式,激发支部奋斗活力
学院党委通过创新主题党日教育形式,鼓励各支部结合自身专业发展和师生特长开展具有特色的主题党日活动,进一步增强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激发党员奋斗活力,为学校“双一流”创建工作和学院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2019年7月3日,为庆祝中国共产党98周年华诞,回顾党的奋斗历史,学院党委组织学院教工党员代表、学生党员代表和发展对象前往林州市红旗渠,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及“重温入党誓词”宣誓仪式等庆祝“七一”建党华诞。2022年8月9日—12日,为贯彻落实省委巡视反馈意见整改动员会会议精神,加强学院能力作风建设,我院“喜迎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能力作风建设年专题培训暨学院发展研讨会在愚公移山干部学院举行。2023年6月3日,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学院党委带领党员师生代表赴我校岳城水库办学旧址和水利部海委漳卫南运河岳城水库管理局开展“不忘来路,再启新程”主题党日活动。
1. 一流专业建设
专业转型升级
2. 加强课程建设,探索课程教学数智化转型
2018年以来,学院80%的专业课建有数字资源,主动拥抱教学数智化转型,建设有国家级课程2门,省级一流课程13门、专创融合课程1门、虚拟仿真课程群(项目)8项,各类校级课程49门,为学术型人才培养创造了优秀教学资源。一是通过自主开发、联合研制与外购相结合,将科研成果及试验积累转化为虚拟实验教学项目,形成“基础-应用-创新”3类型-9模块-50项目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二是加强研究性和专创融合课程教学,探索“课程教学+科学研究+学科竞赛”相结合的项目制研究性教学和“学中做、做中用、用中创”的专创融合模式。三是加强教材建设,获批省“十四五”规划教材3部,新形态教材2部,研究生教育优质课程6门,形成“三段进阶”一体化课程教材体系。
教材建设、研究性和专创融合课程教学、课程建设
3. 深化产科教融合
经过六年的不懈努力,学院持续加强政校行企深度合作,推进产教、科教深度融合,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业链的有机衔接,全面提高创新人才培养质量。一是深化校企合作,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建设有30个创新实践基地,聘请40余位行业导师,举办产教融合论坛、企业专家进课堂等活动,加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学院被立项为河南省产教融合示范学院,获批省级产教融合品牌项目1项、教改项目1项。二是强化科教融汇,用高水平科研反哺创新人才培养。学生进科研团队、进项目,学科资源、科研成果进课堂、进教材、进实践、进学科竞赛、进毕业设计,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学生依托科研项目和科研平台产出了一批高水平的论文、专利、专著等,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成效突出。为培养卓越工程人才贡献力量。
举办创新实验虚拟班,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
科教融汇,用高水平科研反哺创新人才培养
1. 抓住我校“双一流”创建契机,强化学科内涵建设
六年深耕,持续发展,土木工程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和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均保持C等级,并顺利通过省第九轮重点学科和校级特色学科考核。2021年,土木工程学科获批河南省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重点立项点建设。牵头申请的2个学科(交通运输、智能防灾与应急管理)、参与建设的1个学科(土木水利)均获批新一轮省级重点学科立项。围绕“水利工程”省级特色骨干学科的“水工材料与输水建筑物设计建造管理”方向、“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省级特需急需特色骨干学科的“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持续开展建设,并配合完成水利工程河南省特色学科终期验收工作,为学校“双一流”创建工作积极贡献力量。
2. 加强学位点建设,努力提升学院办学水平
六年以来,为提升国家在智能防灾与应急管理领域的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培养高层次交叉创新人才,学院申请设置“智能防灾与应急管理”交叉学科博士学位点(教育部已公示)。持续牵头推进土木工程博士点申报工作,得到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政清、国务院学科评议组吴智深和苏三庆等专家的指导。2018年,土木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工程力学三个硕士学位授权点顺利完成自评估工作。2019年获批交通运输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授权点获批2019年河南省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
1. 积极服务河南省土木建筑与交通运输领域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我国水利行业高质量发展
历经六年的持续努力与推进,学院发挥在水工结构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土木工程材料、腐蚀控制、智慧水利、数字孪生等方面的优势,积极为平陆运河、滇中引水、珠江三角水资源配置、新疆伊犁三桥、郑州地铁7号线等重大工程项目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新疆伊犁三桥施工控制、城市多塔宽幅钢斜拉桥建造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应用
2. 科研成果质量稳步提升
通过六年的持续积累,学院主持省部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三等级2项,其中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取得新突破。参加省部级奖项23项。
历经六年的恒心付出,学院积极开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科学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和省教育厅重点科研项目的申报和培育工作,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6项,其中面上项目7项、省杰青项目2项,2024年青年基金获批数量取得新突破,共5项,省科技攻关项目43项,省教育厅重点科研项目38项,获批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2项,校“双一流”创新型科技团队培育计划项目3项。
4. 积极扩大对外交流
学院主办第六届桥梁结构防震减灾与工程创新国际会议,3位院士、国际桥协主席以及来自5个国家95个机构的500余名代表参会。协办中国水利学术大会水工结构分会场、第十九届全国纤维混凝土学术会议等10余场学术会议,提升了学校和学院在行业内的影响力。
第六届桥梁结构防震减灾与工程创新国际会议
5. 科研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
通过六年的坚定奋斗,学院牵头获批了河南省重点实验室1个、省工程研究中心2个、市厅级平台4个,填补了学校在重点实验室建设上的空白。学院牵头申报的“河南省基础设施腐蚀防控重点实验室”“河南省水工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废物利用技术与装备工程研究中心”“交通工程固废资源利用河南省交通运输行业技术创新中心”“郑州市工程结构力学分析与安全评价重点实验室”和“郑州市环境友好型高性能道桥材料重点实验室”均获得批准。2024年成为河南省腐蚀与防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依托单位。
(五)创新创业与就业
1. 加强创新创业就业工作组织建设
第一次党代会以来,学院持续推进创新创业就业工作组织建设,将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列入学院年度党政工作要点当中,严格实施就业“一把手”工程。
2. 重点部署,持续推进创新创业就业
在六年的不断奋进中,学院全员促进创新创业就业,在毕业生各班级设立“就业工作联络员”,持续修订《土木与交通学院就业工作联络员例会制度》和《土木与交通学院就业工作联络员职责》,发挥研究生导师和学业导师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为提升学院就业水平持续发力,学院就业率近年来维持高位运行。
3. 搭建创新创业平台载体
通过六年的持续发力,学院形成了以工程模型协会特色社团和“懋源杯”“松林杯”特色科技创新大赛为平台,以“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大赛”和“创青春”为抓手的创新创业工作局面。学院认真组织开展“华彩杯”“华挑杯”等活动以赛促学、以赛代练,稳步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通过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就业意识,进一步掌握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方法。
4. 搭建形式多样就业双选平台
自2018年至今,学院通过多种形式为学生和用人单位搭建双向选择平台。一方面广泛发动全院教工多方联系用人单位,另一方面通过向用人单位发函、电话联系、主动走访等方式加深与用人单位的联系,积极收集就业信息,开拓我院的毕业生就业渠道,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积极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服务学校“双一流”创建。
与郑州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开展产学研合作交流、与郑州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签署校企合作框架协议
保利、中交三公局到我院招聘宣讲
中建八局、中交三航局招聘现场
(六)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发挥教学名师和科技创新人才的头雁作用,学院构建了“一传二帮三带四督”青年教师培养体系,探索青年教师分类发展新模式。学院拥有国家级人才4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4人获省杰青项目,2人获省科技创新团队支持,2人获中原科技创新人才,13人获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资助,9名省教学标兵,是开展产科教融汇的核心力量,奠定了创新人才培养的师资基础。
高层次人才支撑引领、教学名师
历经六年的不断深化,学院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建、以赛促创”,发扬“传帮带”优良传统,发挥基层党组织优势,配备导师,以老带新,精心组织。青年教师在学校“菁英杯”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中,连续六届共9位青年教师获一等奖,获省级及以上教学技能竞赛奖20余项。
(七)学工和团学工作
1. 科技竞赛
通过六年的不断推进,学院年均投入近40万元,校企联合举办校级“懋源杯”大学生结构模型、交通科技、周培源力学等学科竞赛,选拔学生参加省级和国家级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大赛、结构设计竞赛等科学竞赛。近4年获国家级和省级奖100余项,包括“挑战杯”国赛铜奖2项,省赛特等奖1项;大学生创新大赛国赛铜奖1项、省赛一等奖6项,结构设计国赛二等奖3项,省赛一等奖5项。
2. 特色志愿服务
“小水滴”志愿服务队成立以来,学院组织并持续开展了三十余项三百余次的校内外志愿服务活动,累计五千余人次的参与,五万小时的服务时长,形成了“爱织暖冬”“关爱特殊儿童”“关爱环卫工社会实践”等特色品牌志愿服务项目。获得“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铜奖”“河南省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河南省十大正能量贡献奖”“河南省高校十佳志愿服务团队”“河南省活力杯实践育人项目一等奖”等荣誉,相关活动受到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河南电视台等诸多主流媒体报道。
3. 暑期社会实践
学院组织学生开展为期十五天的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学院连续十一年荣获校级“社会实践优秀组织单位”,其中“关爱环卫工”暑期社会实践项目连续六年获得我校“优秀实践团队”称号,2021年获全省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省级优秀工作项目。
“幸福新农村”调研观察团走访陶岔村诚信商户、“向日葵支教团”给孩子们上音乐课
六年扎实耕耘,持之以恒,学院始终注重校园文化活动建设,传统学生活动项目包括“挑战4.0、告别2.0学风建设计划”“星语杯”演讲大赛、“翰艺杯”书画大赛、“磐博杯”辩论赛、“新生风采大赛”、道德大讲堂、“锦时土木”迎新晚会、“砼筑青春”毕业晚会、秋季运动会以及各种球类比赛等,在2021和2023年度校运会上分别获得学生团体总分全校第一名的好成绩,2024年度获得运动会优秀组织奖,并被评为体育运动优秀学院。
(八)校友风采
1. “挺宇楼”建设
由我院优秀校友陆挺宇学长捐助5000万元,专门用于土木与交通学院教学科研综合楼“挺宇楼”已于龙子湖校区封顶,“挺宇楼”的建设不仅极大地改善了教学与研究环境,为土木与交通学院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基础设施条件支撑,更象征着校友对母校深沉的爱与期许。这一举动迅速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反响,各大媒体竞相报道。
“挺宇楼”封顶仪式、“挺宇楼”预览图
2. 松林奖学金
松林奖学金是为纪念我院1978级杰出校友辛松林先生,由其生前创业伙伴、好友的北京基康仪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蒋小钢先生出资100万元设立,用于奖励、资助辛松林生前就学的我院品学兼优的学生。
3. 优秀校友
他们深知教育的力量,深知母校对自己成长道路上的重要性,通过各种渠道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为母校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学弟学妹们搭建起更加广阔的成长平台。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饮水思源,回馈母校”的深刻内涵,展现了优秀校友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二、凝聚发展精髓,启迪未来航向
第一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实践充分证明,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使党建与业务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对于推动学院改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工作实践中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强化政治引领。学院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将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通过加强理论学习、开展主题教育、强化政治监督等方式,不断提高党员的政治素养和党性修养。同时,学院要注重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转化为推动学院发展的实际行动,确保学院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二是要聚焦人才培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学院要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中心工作,坚持立德树人,强化思政引领。培养具有“国之大者”情怀、服务于国家战略需求的卓越工程创新人才。要加速推进OBE教育理念从“形似”(规范)逐渐向“神似”(内涵)。全面贯彻OBE教学理念落实做细,持续完善基于OBE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制度文件,完善创新人才培养体制闭环机制。
三是要强化师资队伍,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师资队伍是学院发展的核心资源,学院要始终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重中之重。通过引进高层次人才、培养现有教师、加强团队建设等措施,打造一流创新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同时,要发挥教学名师和科技创新人才的头雁作用,构建“一传二帮三带四督”青年教师培养体系,探索青年教师分类发展新模式。
四是要优化学科布局,推动学科建设发展。学院要始终注重学科建设工作,积极调整学科结构,聚焦前沿领域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强化优势学科,扶持新兴交叉学科,促进学科间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创新。通过科学规划、资源整合与政策支持,构建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相互支撑、协同发展的学科体系。
五是要注重国际交流,拓宽合作渠道。国际化是提升学院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学院要始终注重国际交流工作,通过举办国际学术会议、派遣教师出国访学、招收留学生等方式拓宽国际视野和合作渠道,提升学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展望未来,我们将以更加坚不可摧的信念和脚踏实地的行动,引领学院迈向新一轮的繁荣与发展。我们相信,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土木与交通学院一定能够在新的征程中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审核:李艳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