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强顶层设计,健全社会服务机制
学校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严格落实省委、省政府统一工作部署,立足我校办学特色和学科优势,主动对接服务地方需求,科学有序助力乡村振兴。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新星市、宁夏石嘴山市、信阳市、商城县等地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持续深化与兰考、鹿邑、罗山、商城、贵州省黔西南州等地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突出学科优势,服务地方需要,推动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黄河流域碳中和研究院、河南省地热综合开发梯级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顺利落户兰考,成功举办地热能科学开发高效利用暨全产业链延伸兰考论坛,地热能井下高效换热梯级利用与大棚养殖等省级重点研发专项顺利申报,为兰考创建全国首批碳中和示范城市、创新兰考地热能应用、建设中国兰考热谷、打造清洁能源高地奠定了坚实基础,助推兰考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强化政治责任,真心真情帮扶,按照“四个不摘”要求,围绕“建强基层党组织、推进强村富民、提升治理水平、为民办事服务”,不断深化帮扶协作内容,凝聚帮扶协作合力,因地制宜帮助夏庄村探索建立“党建引领、校地协同、数智赋能、产业筑基”的长效发展机制。夏庄村先后荣获河南省“五星”党支部、河南省文明村镇、周口市先进基层党组织、鹿邑县美丽乡村等称号,为推进新时期乡村全面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牵引发展,与信阳市政府、罗山县政府签约在罗山县共建华水江淮校区,为新时代大别山革命老区建设输送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结对帮扶”商城县,服务支撑革命老区脱贫振兴和水利现代化建设;为黔西南州举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治水论述·提升新阶段水务高质量发展能力”培训班,推动黔西南州水利系统干部职工深入理解和把握习近平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精神,助力新阶段水务事业高质量发展。学校连续六年在全省校地结对帮扶和定点扶贫工作中均获得最好等次,帮扶工作先后被《人民日报》、学习强国、河南电视台等50余家媒体宣传报道。
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十六字”治水思路,服务新时代水利改革发展。学校积极谋划推动省部共建,坚持把落实共建任务、承担水利部工作纳入学校年度党政工作要点和党委、行政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明确任务、落实责任,逐项做好省部共建工作落实落地。六年来,学校入选水利部服务“一带一路”人才培养基地成员单位、节水型高校典型案例单位,水利部水务研究培训中心、水利行业电大开放教育办公室在学校设立。主动承担重要任务。协助水利部完成“十三五”水利人才培养和去向、全国水利工程建设监理体制改革、全国典型省区河湖岸线保护利用规划现状等调研任务,参与水利部组织的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验收、全国水利工程建设稽查、河湖长制工作督察、河湖“四乱”暗访等工作;承担全国31个省市全面推行河(湖)长制评估工作并作为国家推进河(湖)长制建设的重要参考依据;承担或参与河湖治理、黄河治理保护、水资源利用、水利风景区建设管理、新中国水库移民等多个领域的科研工作。承办水利部主办中国水利学会学术年会、全国水利系统“深研总基调,建功新时代”知识竞赛、水利风景区设计大赛、黄河流域水利风景区水文化产品创意设计大赛等重要活动。承办全国水利科技管理、全国农村供水管理、全国基层河湖保护监管能力、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等业务培训。协助起草编写水利风景区科普建设指南、中国水利风景区年度发展报告、河长制优秀案例集、为了幸福河湖--治理研究课题集、中华职业大典(水利类),参与编制修订水利工程建设监理规定、水利干部专业培训规划等国家水利行业相关标准和规章制度。扎实开展务实合作。承担水利行业培训和人才定点帮扶,培训省内外各级河(湖)长4000多人,为重庆市有关区县“订单式”培养本科水利人才;深度参与贫困地区水利人才队伍建设帮扶任务,与西藏、新疆水利厅就联合培养水利人才签订协议,为西藏地区培养150多名水利人才。每年选派10余名优秀青年教师赴水利部挂职锻炼;联合水利部宣传教育中心等单位开展“世界水日”“中国水周”“节水文化节”等系列水情、水文化宣传教育与交流活动。学校在推动省部共建方面成效显著,在水利行业的关注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
六年来,通过校领导带队定期考察调研走访,加强与政府、企业之间的互动交流;密切保持与黄河水利委员会、南水北调集团、三峡集团等水利单位交流合作,承接水利领军企业及七大流域等科研项目200余项,深化拓展与水利部单位合作空间。与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水利部建设管理与质量安全中心等部属二级机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搭建智校合作平台;加强水利高端智库建设,承担南水北调、水生态建设等重要水事项目和科技研发、工程监理任务,助力水利水电事业发展和美丽中国建设。深度参与黄河治理、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及运营管理,河南省“四水同治”“五水综改”、乡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开展水资源、河湖“四乱”、水环境污染扩散、水土流失治理、水工建筑物安全等监测方面的技术研发服务。学校指导完成的汶川灾后中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成为江油市重建样板工程之一。学校主要参与开展的水利重大科技问题研究项目“运用信息化技术开展水利行业监管及风险评价研究”,已部分应用于水利监管实践,得到了使用单位的普遍好评。推进智慧水利建设,为黄河、太湖、松花江等水资源保护、河湖治理、水利工程监管提供技术支持,承接的“引汉济渭三河口施工期监控智能化项目”成为水利部“智慧水利”示范项目。打造智慧水利平台,相关技术和成果应用在南水北调工程运行治理、河南省“四水同治”、水利工程一线监管以及河南、安徽、山东等地62个县级河道采砂监管,助力政府决策和行业监管,其中信阳市息县河道采砂治理工作受到了国务院通报表彰。积极参与河南省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核心区域建设;参与编制“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智慧水务总体方案”;主持郑州城市大脑三期项目智慧水利规划设计,相关成果已在智慧河湖监测试点项目中得到应用。郑州7.20洪涝灾害时,为郑州、新乡等地提供卫星遥感、建筑加固等技术服务,助力防汛抢险、抗洪救灾和灾害重建。2023年1月,发射全国首颗内陆水遥感卫星“华水一号”,为我国智慧水利建设安上“天眼”。承监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沙河南~黄河南潮河段工程荣获中国水利工程优质(大禹)奖,《河南省汝州市安沟水库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立项建议报告》获省优秀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设计一等奖。
在高等教育发展新阶段,学校社会服务工作向着高质量高要求目标前进,不断实现创新发展。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科技服务中心、培训中心、卓越工程师学院等校内机构先后成立,各类工作机制日益完善,探索发展了地方研究院、重大科研项目校外基地等校地共建共享的创新组织。通过校内外组织机构的不断优化发展,服务模式日渐成熟,有效地整合校内外创新资源,形成了一套华水特色的高效社会服务体制机制,为学校开展社会服务工作提供完善的组织和机制保障。战略布局与平台建设并行发展,前期合作成果不断转化为后续合作的发展动力和支撑。六年来,学校先后与水利部相关司局共同打造搭建多个发展平台,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合作交流、平台建设等方面创新合作模式,学校与水利部水资源管理中心等九家单位联合成立“水利行业监管研究中心”,与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等单位共同成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究院”,与水利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交流中心共建“水利文献翻译研究中心”,与水利部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组建“国家水利风景区发展研究中心”。与黄河水利委员会、长江水利委员会、淮河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委员会等全国七大流域机构和南水北调集团、长江三峡集团、中国电建集团三大水利领军企业共同成立全国水利水电创新联盟,进一步夯实学校“双一流”创建基础,服务国家战略和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
围绕区域和行业发展重点领域的需求,学校与黄河水利委员会、海南省水务厅、山东黄河河务局、中国长江电力股份公司、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洛阳中信重工等120余家单位签署校地校企战略合作协议。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共同探索建立了一批创新创业平台和研究机构,与教育部、河南省教育厅共建中部六省唯一一个教育部青少年法治教育中心;与河南省委外办共建“河南省黄河生态文明外译与传播研究中心”;与河南省应急管理厅共建河南省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研究中心。与黄河科技集团创新有限公司共建鲲鹏产业学院,打造校企协同创新、协同育人高质量平台;与河南水利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五家企业共建“水谷产业学院”,被认定为省首批重点现代产业学院;与信阳市浉河区人民政府、长园科技集团共同成立“智能电力及装备产业研究院”,深入探索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培育校企地合作新特色。学校以对接区域和行业发展的服务平台构筑起和地方连接的桥梁,推进创新资源与现代产业体系深度融合,探索和地方政产学研合作优化路径,为人才提供了施展才能的舞台,引导学校师生将科技的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强化有组织有目标的社会服务是新时代、新形势下党和国家赋予高校的重要任务,也是我校作为水利特色鲜明的行业高校,履行水利行业责任、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学校将始终坚守治水兴国初心使命,进一步创新社会服务体制机制,不断提升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地方需求的水平,在奋力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中贡献更多“华水智慧”和“华水力量”。
编辑 : 高若贤
校对:方然然
审核:常稼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