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和灭火
作者:开封市金明中学 王大海
设计思路:
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学生都比较熟悉。本次教学以探究吹不灭的蜡烛为核心,形成“为什么趣味蜡烛吹不灭?”、“如何熄灭趣味蜡烛?”、“面对火灾时,该如何应对?”三大板块,展开实验探究活动,从建立模型,优化模型、应用模型层层递进,培养学生证据意识,发展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化学学科素养。
环节一:“为什么趣味蜡烛吹不灭?”。由吹不灭的蜡烛为导入,通过生活经验猜测燃烧条件,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然后采用Y型管创新的探究实验,引导学生探究燃烧的条件,同时实现化学实验简单化、绿色化。
环节二:“如何熄灭趣味蜡烛?”。通过分析钟罩为什么可以盖灭蜡烛引发学生思考,学生很快意识到灭火的根本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在通过学生设计灭火实验,采用尽可能多的办法熄灭蜡烛,从而归纳总结得出灭火的原理。
环节三:“面对火灾时,该如何应对?”。面对火灾,没有固定的应对模式,展现不同的场景下,不同的应对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安全意识。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会运用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问题。
3.重视防火安全,提高防火和自救能力,培养获取知识能力和关注社会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
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三、教学难点:
能运用变量控制思想设计燃烧条件等实验探究方案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总结: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在本节课得到了最直接的应用,最充分的体现。在整节课的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学生亲自动手设计实验、观察现象、归纳结论,体会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以及遇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的良好品质,完成了预定的学习目标,收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本节课的实验设计主要产生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功效:
1.利用实验创设情境,突破教学重点
趣味蜡烛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产生冲突,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并且引出本节课的问题主线,1趣味蜡烛为什么吹不灭?2如何熄灭趣味蜡烛?
2.利用实验衔接过渡,理顺知识脉络
通过揭秘吹不灭的蜡烛,前后呼应,既解决了学生课前的疑问,又增强了学生对燃烧条件的理解和灵活运用。再通过分析钟罩熄灭趣味蜡烛的原理,让学生意识到灭火的根本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
3.通过趣味实验巩固燃烧条件的学习
在“如何让热水中的白磷燃烧呢?”的教学中,利用创新的探究实验,剧烈振荡锥形瓶,使得水中白磷在与氧气接触后,发出了点点火光,产生白色烟雾,出现“水火相容”的一幕,让大家都感到不可思议。然后趁热打铁,再次巩固学生燃烧的三个条件需要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实践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首先,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及描述能力较弱,例如在白磷燃烧时不能很好的描述实验现象;其次,学生对模型应用的能力偏弱,在寻找熄灭蜡烛的方法时举例不够全面;总而言之,学生的“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的培养并不是简单的一堂课就能达到目的,而是需要教师平时一点一滴的渗透和积累,让学生不断地去思考问题和质疑问题,才能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在此感谢王大海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