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选自第十九届全国意象对话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1
个案概念化的由来
个案概念化是指心理咨询师利用心理学的理论对来访/成长者的情况进行理论假设, 它尝试用某种假设来回答“来访者为什么会成为现在的来访者 ”这个问题。不同的流派,个案概念化用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思路都是不同的,同时,由此产生的治疗技术/干预策略等也是有着极大的不同。
2
个案概念化的目的
个案概念化的目的, 绝不是为了给来访者贴一个什么确定的标签, 以完成心理咨询师/ 治疗师对来访者的分类, 减低心理咨询师的焦虑, 增加心理咨询师的掌控感和自恋。 对来访者的个案概念化, 本质上是一种“猜测 ”, “假设 ”, 是对来访者“如何成为现在这个状态 ”的理解, 是为了增加咨询师对来访者更“清晰 ”的共情和同频。 个案概念化不是标签, 是一个不断推进的,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不断贴近来访者“真实 ”的过程。
3
个案概念化的常规/传统思路
传统的心理动力学的个案概念化, 其思路依然是“无意识中的冲突意识化 ”, 也就是将隐藏在来访者描述的点点滴滴细节中的“无意识 ”信息串联起来, 变成一个一个能被“理解 ” 的, “意识化 ”的概念, 这样我们就能借助这些概念, 理解/解释来访者到底怎么了这样一个问题。 所以不同的理论假设, 不同的理论背景下, 大家对同一个个案的个案概念化,有可能有着不同的思路、 方向和假设。 但都是在把无意识的信息意识化。
这样就有一个问题:用无意识的方式, 是否也能够进行个案概念化?后现代心理学/心理治疗中, 有一个比较一致的思路, 就是“下对下 ”的交流方式, 也就是无意识的内容, 不用经过意识化的过程, 咨询师与来访者, 无意识对无意识, 能更好的转化来访者无意识中的冲突。 意象对话很多时候采用的工作方式就是这样子。 当然我们更熟悉的是意象对话“全对全 ”的工作方式。 “全对全 ”指的是, 意象对话即可以完成理性层面,意识对意识的对接与交流, 也可以完成感性/原始认知层面, 无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的对接与交流。
4
意象对话的个案概念化
个案概念化的思路, 不仅只有一条, 所谓“概念化 ”, 其实就是用一个个“认知/心理学概念 ”, 把个案的各种信息串在一起, 形成对于个案的“假设性 ”理解, 并建立在这种理解基础之上, 形成对个案的判断和干预思路。 这是心理咨询工作的基本思路。 除了用“概念 ” 这种非常理性的认知概念思路之外, 意象对话会更擅长用“意象 ”这种更感性的原始认知方式, 用“感受 ”这种更贴近来访者心理现实的方式, 来进行对个案的理解、 假设和干预的推 进, 从而更好的促进来访者的成长。
相比较“传统 ”的个案概念化, 意象对话的个案概念化具有更多的优势: 既可以在理性层面, 运用一定的认知概念, 对来访/成长者进行一定的“猜测 ”; 更可以充分发挥意象对话原始认知的特点, 以感性的方式, 直接的对来访/成长者心理现实进行更准确的“描绘 ”。
意象对话个案意象化的思路一: 理性认知/理性梳理。
1
四个维度: 信、 爱、 知、 行
意象对话的基本价值观: 信任与承担为本; 真爱为本;自知为本; 现实中的“行 ”为本; 这对意象对话的践行者来说,不仅仅是认同与遵守的基本价值观, 也是认识我们自己, 认识来访/成长者的重要途径。 我们可以通过对来访/成长者在信爱知行四个维度上的评估与理解, “个案概念化 ”来访者的心理现实。
信: 来访/成长者建构了哪些信念? 由此构成的信念体系是什么样子的?这样的信念体系是何时/如何建构的?信念如何影响着来访/成长者的心理现实和生活?-此方面的评估可以看到来访者心理能量的固化程度, 也可以看到来访固化的心理信念有哪些;
爱: 来访/成长者对爱的理解和感受是如何的?对爱的需求/缺失/扭曲的程度如何?- 爱的滋养是人心理资源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甚至是最重要的部分。对于爱和被爱的感受/认知, 直接涉及来访/成长者心里最底层的结构;
知: 来访/成长者的自知能力如何?是否“愿意 ”反求诸己? 心智化发展水平如何?- 知既包括对自我的认知, 也包括对世界的认知。 人是生活在现实世界中的, 如何平衡/整合 自我认知和对世界的认知, 平衡/整合程度如何, 是心理健康状态的重要呈现。
行: 来访/成长者的现实行动力如何?社会功能完整程度是什么样的? 知行同步性如何?-一切心理活动、 成长, 最终呈现在行动上。心理世界不是一个封闭的时间, 推动来访/ 成长者的现实社会功能的发展, 也是咨询和成长的重要目标; 评估来访/成长者的“行 ”, 也需要看到来访/成长者是否有“沉溺在心理世界 ”中的倾向。
信爱知行, 四个纬度涉及到来访/成长者意识、 潜意识、 认知、 行为等各个层面, 我们可以看到来访/成长者人格结构、 心理世界、 现实功能等多角度全方位的状态。 当我们可以从信爱知行四个维度对来访者进行“个案概念化 ”的时候,就能比较完整的对来访者的整体心理状态进行一定的理解和假设, 在此基础上制定对来访者更有针对性的干预工作。
2
核心情结的梳理
核心情结是意象对话独有的一个概念, 通过对核心情结的梳理, 对人格形成的过程、 结构等有更为清晰、 透彻的认识。核心情结的梳理, 绝不仅仅是理性认知的过程, 意象对话学员都知道, 珍珠评审的核心问题就是“对核心情结 ”的成长, 而珍珠评审最注重的不是从理性层面对核心情结的表述, 而是真切的对核心情结的体验、 感受、 成长程度, 这绝不是单纯靠理性梳理能完成的。
以一个心理咨询师的角色, 对来访/成长者的核心情结, 进行一定的猜测和整理, 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共情理解来访/成长者的内在感受,也更能帮助我们对来访/成长者的心理结构进行更清晰的理解。
基本境遇: 个体来到这个世界所遭遇的最初的基本境遇, 有可能会形成一种“ 内部图景 ”, 这种内部的图景, 会映射到现实生活中, 如果不加以分辨和澄清, 我们会永远带着一 种“基本境遇 ”的滤镜来看待这个世界; 与来访者探讨TA在这个世界上所遭遇的“基本境遇 ”, 有助于理解TA的很多行为和想法;
信念/核心信念: 人的信念有很多, 行为是信念的外显; 各种隐形的信念在无形中的影响着我们的各种行为等;我是什么样子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我和世界的关系是什么样子的?类似这些看上去“抽象 ”的信念, 其实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
原发情绪: 情绪状态是心理健康状态的重要表现方式, 很多心理问题的原因就是情绪的过度压抑或不当处理引起的; 而情绪的发生、 发展、 转化都有其规律; 很多时候, 来访/成长者呈现出来的“ 自动情绪 ”, 并不是最原发的情绪, 所以才会出现情绪源源不断, 怎么宣泄也宣泄/转化不完整的困境; 所以探索来访/成长者的原发情绪, 理顺来访/成长者的情绪能量转化的脉络, 才能更好的共情理解来访者。
早期创伤: 心理问题, 换另外一种表述方式, 就是心理创伤的形成和叠加。很多心理创伤是在生命早期就已经“形成 ”的。 每个人的早期创伤都有其独特性, 探索和充分共情、 理解来访/成长者的早期创伤, 是对来访/成长者进行心理咨询工作的重要方向和内容。
应对策略: 对世界的痛苦, 我们总会寻找能“活下去 ”的策略, 为了“活下去 ”, 来访 /成长者采用哪些应对策略/防御机制?这些应对策略/防御机制如何影响了来访/成长者的人生发展?这些策略中, 有哪些积极的应对, 有哪些是消极的应对? 与来访/成长者探讨TA所采取的应对策略, 以及这些策略产生的影响, 能让我们更全面的理解来访者的心理结构。
关于核心情结的梳理, 是对来访者心理结构的深度挖掘和发现。很多来访者也许并不愿意进行如此“深度 ”的心理挖掘工作, 很多来访的咨询目标非常的聚焦, 就是为了解决某些心理冲突、 困境, 或情绪问题。 即使如此, 以心理咨询师的角色, 对来访/成长者的核心情 结进行一定的了解和个案概念化, 非常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来访者, 能够更有效, 更有深度的帮助到来访者。而对于有“深度成长 ”意愿的来访者来说, 核心情结的探索更是非常有必要的。
意象对话个案概念化的思路二: 感受-原始认知。
1
“完全 ”意象的描述与感受
此处的“完全 ”意象, 指的是比较完整, 能描述整体心理现实的意象/起始意象, 例如 房子意象;花与昆虫, 种子与复活……等, 类似的起始意象有很多。这些起始意象, 都有个特点:全息性。 也就是意象中的细节, 能够完成的呈现来访/成长者整个心理世界的信息 。但是这些非常直接的信息, 是无法通过理性认知解读出来的, 只能通过感受来呈现和感受。 这就是意象的魅力, 原始认知的魅力。
比如房子意象。对房子意象的整体感受,是对一个人整体人格结构、状态的感受和评估; 而房子中的各种细节, 我们与来访者一起, 不断细致化的体会和领悟, 来访/成长者的全部心理信息都是呈现在其中。
请注意以下信息, 请用心去感受和呈现: 房子的大小; 房子的结构: 房子的地基:房子的温度与氛围; 房子的光线; 房子的窗户和门; 房屋内的陈设;地下室; ……
在不断的与来访者进行意象的探索和体会中,咨询师能从感受层面,很好的贴近来访者, 用意象的语言, 与来访者在更贴近真实心里感受,更接近心理能量本身的层面, 进行心理深层的探索和修复。
2
子人格系统的感受与梳理
子人格体系, 是意象对话独有的“人格心理结构 ”描绘方式; 子人格结构图是我认为目前最精准的描绘人格心理结构的方式。 意象对话中级班的内容就是对子人格的拆分与整合, 参加过中级班的同仁都很熟悉子人格体系。
对非意象对话研修的来访/成长者来说, 不太需要完整系统的完成子人格体系的探索 , 但意象对话心理咨询师, 可以熟练的运用意象对话子人格的思维/思路, 从来访者的意象 、感受中, 抓住来访者频频出现的主要子人格, 主导子人格;或在某些场景, 创伤意象中呈现出来的子人格, 对这些子人格进行工作, 能更有针对性, 更深入的帮助来访者完成内心的探索与整合。感受来访/成长者的子人格, 通过子人格, 能进入到来访/成长者更深层的心理结构中; 来访/成长者一般对子人格体系并不了解, 子人格的体验和引导, 会带给来访/成长者耳目一新的感受, 也会带来更直接的“冲击 ”。
来访者最主导的子人格有哪些?这些子人格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创伤性的子人格都有哪些?创伤如何形成?创伤子人格的感受有哪些? 咨询师如何与这些子人格交流?子人格都有哪些自主的意愿?
运用起始意象、子人格对来访者进行个案概念化的关键是咨询师的感受和共情。 意象对话中的意象个案概念化, 不是用认知概念来理解来访者, 而恰恰是要“先放下 ”那些认知概念, 用我们的“ 心眼 ”, 用感受, 去真正的, 完全的贴近来访的内心世界, 这样才能真正的走进来访者的内心, 才有可能与来访者进行真正的“ 心理工作 ”。
心理咨询师不是一个冷冰冰的工具, 不是分析的机器, 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来访/成长者, 也不是一个“病人 ”, 而是一个有着独特心理特质, 人格结构的活生生的人。心理咨询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的活动, 只有真实的人与人之间的互动, 才有可能产生“矫正性的体验 ”。
综上所述, 我们能看到意象对话的个案概念化方式非常的灵活和多样化, 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视角、 纬度, 既可以理性, 也可以感性的进入到来访/成长者的心理现实中, 这样我们就能针对来访/成长者的不同需求, 对来访/成长者的心理结构进行不同深度/程度的探索和 猜测, 制定更灵活、 更贴合对来访/成长者的“真实 ”, 帮助来访/成长者更好的自我探索与成长。
心理学是个西方的舶来品, 而人学/人心学/人性学不是。 心理学从来不是一门类似与物理学的科学, 而是一门更有开拓性、 创新性的学科。 所以我们要学习西方心理学的精华, 也不要妄自菲薄, 奉西方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为金科玉律, 真正科学的发展是需要打破和扬弃的。 意象对话的体验和假设, 已经走在了心理学研究的前沿位置, 需要我们更多的信心和进步。 与诸君共勉。
北京林业大学心理系
第一批本科生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珍珠级意象对话心理咨询师
四叶草心灵成长工作室主创之一
具有深厚的心理学专业功底,为《时尚健康》、《大众心理健康》、《博物》、《心探索》、《北京科技报》、《心理月刊》等杂志、报纸撰稿并编辑出版过多本心理健康通俗读物。
在心理健康行业从业近十年,擅长运用精神分析、意象对话、梦境心理分析、催眠心理治疗、绘画心理分析等方式进行团体培训和个体辅导;致力于开发、策划青少年心理健康辅导等课程;累计咨询小时数6000+,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有着丰富的咨询与辅导经验......
编辑 | 高钒
图片 | 网络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不代表意象对话公众号的观点或立场。
发现“分享”和“赞”了吗,戳我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