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体育文化助力体育强国建设的理论阐释与路径探索

学术   2024-07-31 21:31   北京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关注中国体育科学学会



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体育文化助力体育强国建设的理论阐释与路径探索

赵富学1,2   
 1. 武汉体育学院 体育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 
 2. 武汉体育学院 科学运动与健康促进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
摘 要 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引领下,探索体育文化助推体育强国建设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路径,有助于支持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并凝结出丰富有力的文化资源。通过文献资料调研、逻辑推理、历史研究、案例分析等方法,对体育文化助推体育强国建设的价值、特征、内容等理论问题进行审视和阐释,对体育文化助推体育强国建设的标志性路径进行探索。研究认为,通过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整体认识和理解,系统阐释体育文化助推体育强国建设的独特价值,发掘体育文化的时代意蕴和功能,有助于为体育强国建设构筑起深层次的文化根基。体育文化在助推体育强国建设进程中,表现出的人民至上、自强自立、坚实有力、兼收并蓄的特征,能够系统展示体育文化在体育强国战略中的独特功能和地位。基于文化视野、文化气象、文化使命和文化自觉建构起符合体育强国建设需要的体育文化内涵体系,有助于研判和定位体育文化在体育强国战略中的新使命与新任务,为体育文化助推体育强国建设创设有利环境提供理论支持。通过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秉持开放包容、传承文化基因,持续探索体育文化助推体育强国建设的实践路径,能够使体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成果更好地为体育强国建设服务。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体育强国;体育文化;中华体育精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2023年10月7—8日,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首次提出并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构建起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章(张晶,2023)。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是新时代中国政治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为当代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确定了思想纲领和任务指向。习近平文化思想不仅在文化理论观点上实现了创新和突破,而且对当代中国文化工作的整体布局提出了新的要求,提升了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建设规律的认识高度(胡艺华,2024)。体育事业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向来密不可分,体育强国建设与文化强国建设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推动力。党的二十大报告将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推动体育事业发展置于同一板块进行部署,为体育强国建设提供了更为坚实的文化基础和支撑。体育文化作为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担负起文化事业助推体育强国建设的现实抓手和载体。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引领下,体育文化的视野、气象、使命、自觉等呈现出了新的样态,为体育强国建设营造出了浓厚的文化氛围。按照新时代文化工作布局确定的路线和任务,结合提前建成体育强国的时代使命,重新审视和阐释体育文化助推体育强国建设的价值、特征、内容等理论问题,探索体育文化助推体育强国建设的标志性路径,有助于为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汇集丰富有力的文化资源和文化增量。

1 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体育文化助推体育强国建设的价值阐释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理论价值和时代内涵(张云飞 等,2024)。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引领下,系统阐释体育文化助推体育强国建设的独特价值,发掘体育文化的时代意蕴和功能,有助于为体育强国建设构筑起深层次的文化根基。

1.1 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体育文化助推体育强国建设提供思想保障

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出的新观点和新要求,也是习近平文化思想成果的新内容(苏比努尔·阿里木,2024)。判断意识形态是否具有凝聚力和影响力,其中一个显著的指标便是文化软实力(汪荣有,2024)。文化思想通常与社会性质和政治立场密切相关,其核心价值代表的是文化方向和性质,决定文化软实力的质量和水平。体育文化是体育强国建设进程中的重要软实力,表征着群众体育、竞技体育、青少年体育、体育产业、体育对外交流等领域的内在发展动力和方向。在体育强国建设进程中,体育文化作为重要软实力,反映了体育领域的主流价值、主流舆论和主流精神,是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支持体育强国建设的文化表现与印证,为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将体育建设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标志性事业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证和强大的精神力量。
习近平文化思想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其根本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文化自信和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王寿林,2024)。我国体育强国建设的文化领域战略目标之一是“体育文化感召力、影响力、凝聚力不断提高”,其前提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这一根本指针,将体育文化建设置于文化自信体系和意识形态安全之中进行考量,使体育文化具备的感召力、影响力、凝聚力始终保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性质和方向,始终能够为社会提供积极向上的体育精神和强大的能量,进而夯实体育文化助推体育强国建设的思想基础和保障。

1.2 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体育文化助推体育强国建设提供精神指引

核心价值观是保障一个国家内部和谐一致的稳定器,构建起强大且感召力十足的核心价值观,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的和谐稳定(项久雨,2024)。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文化领域凝心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性支持,凝结着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文化认同和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贯穿于体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全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要素与体育精神文化追求紧密结合,展现在体育强国建设的各个领域,得到了社会的普遍共识。高品质的体育文化更是代表了人民群众对美好体育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重要载体。在体育强国建设进程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昂扬向上、积极有为的体育文化建设予以承载和支持。体育文化助推体育强国建设,必须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总结体育领域长期以来形成的优秀体育思想文化、体育精神文化和体育制度文化,为体育强国建设提供精神指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展现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实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其中蕴含的包容、重礼、重德、自强等元素,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重要体现。在体育强国建设进程中,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中华传统体育文化,是体育领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抓手。具体而言,就是要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构建以中国女排精神、登山精神、北京冬奥精神等为核心的中华体育精神谱系,打造出多样化的优秀运动项目文化体系,挖掘和凝练出以爱国主义为标志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要素,凝结起全社会的意志和力量,为体育强国建设提供有力的精神指引,强化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定力和实力。

1.3 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逻辑,为体育文化助推体育强国建设提供创新理路

新时代文化发展建设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黄延敏,2023)。习近平文化思想内涵丰富,具有鲜明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不仅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逻辑,而且明晰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中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自己的现代化,要求必须基于中华民族文明延续的历史逻辑看待中国式现代化历程。体育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从形成理路上也遵循着文化传承、发展和创新之间的历史逻辑,既具有时代的创造力和生命力,也具有独特的创新性和兼容性,是中华文明在体育领域的集中体现。
在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国建设进程中,遵循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逻辑,有助于拓展体育文化助推体育强国建设的创新理路。体育文化承载着延续和弘扬中华文明的重任,在体育对外交流、体育对外合作与援助、国际体育事务参与等领域,体育文化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对外体育交流中,体育文化担负着向世界推展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倡议的中国式现代化文明观的重任,表达了体育事业是人类共同的事业,体育文明是人类共同缔造的文明,需要全世界的广泛参与、融入和支持(赵富学,2019)。夏奥会、军运会、冬奥会、亚运会、青奥会、亚青会以及一系列国际单项体育赛事的成功举办,使中国独有的赛事文化、城市文化、民族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等向世界全方位展示,成为了世界了解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和鲜亮名片。随着体育强国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体育文化在接受全球挑战的同时,持续拓展体育强国建设的全球视野,展现了中华体育文明致力于促进和平、合作、发展、公平、正义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体系的构建,验证了中国式现代化文明观的包容性和理解性,创新了体育强国建设的文化理路。

1.4 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为体育文化助推体育强国建设提供重要支点

国家和民族的强盛与文化兴盛息息相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有繁荣兴盛的文化事业作为条件和支撑(范玉刚,2023)。习近平指出,“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持续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高质量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仅能够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还能够培育出新型的文化业态,打造出与之相应的文化消费模式,进一步消除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的差距和隔阂。体育文化事业和体育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为体育强国建设的战略布局和有序推进提供了重要支点,同时也为文化强国建设提供了典型的体育案例和经验。《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指出,要“丰富体育文化产品”“加强优秀民族体育、民间体育、民俗体育的保护、推广和创新”。丰富的体育文化产业类型和优质的体育文化供给,为不同的民族、民间、民俗体育文化形态培育出多样的体育文化产品创造了条件,同时为体育强国建设构筑了具有显著支持度和贡献值的坚固文化支点。
文化产业体系的建构和文化项目的实施,是高品质文化供给的前提和基础(王双印,202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推动体育强国建设,同样需要有配套的体育文化产业体系、市场体系构建和体育产业项目布局。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关于推进体育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的指导意见》《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规划》《关于恢复和扩大体育消费的工作方案》《关于体育助力稳经济促消费激活力的工作方案》《国家体育产业基地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划方案和意见办法,对体育文化产业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传统模式和业态进行了改造升级,使体育文化产业在拓展体育市场、开发体育产品、促进体育消费、推动乡村文化建设、丰富区域旅游文化等方面有了更为开阔的视野。近年来,在各省(区、市)发布的体育事业发展规划中,体育文化产业已悄然成为区域重大体育产业项目的重要内容。一系列数字体育创意设计、网络体育文化视听、体育动漫游戏等逐渐步入大众体育生活;一批体育领域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陆续参与到了体育文化产业项目的设计和实施中;体育文化新场景、新应用持续升级,不断推动和提升体育文化产业创新能力,有力证实了体育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趋势,已经成为体育强国建设进程中高品质体育文化供给的重要支点,巩固强化了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文化基础和文化结构。

2 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体育文化助推体育强国建设的特征解析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将文化建设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指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特征、使命和方向(金栋昌,2023)。体育文化建设具有文化强国建设与体育强国建设赋予的双重特质,有助于从文化强国战略、体育强国战略的高度辨识体育文化的特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文化肩负的使命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深度考量,尤其是体育文化在助推体育强国建设进程中,表现出的人民至上、自强自立、坚实有力、兼收并蓄的特征,有力展示了体育文化在体育强国战略中的独特功能和地位。

2.1 人民至上:满足人民对美好体育生活的需要是体育文化发展坚守的立场

人民至上是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鲜明主线和价值立场,也是灵活运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主钥匙”(范玉刚,2023)。习近平文化思想基于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规律和方向,阐发了人民群众作为文化的创造者、践行者、享有者和评判者,在文化传承和发展中占据主体地位并发挥主体作用。体育文化是人民创造的优秀文化类型,也是人民美好体育生活中最具活力和影响力的要素。在体育强国建设进程中,体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必须建立在人民至上的立场之上,这是体育文化助推体育强国建设的鲜明特征。从体育文化助推体育强国建设的实践来看,体育文化的发展和创新始终秉持人民至上的立场,将发展和创新成果始终定位在人民对体育生活的需要上。同时,通过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保证了体育文化既能够经久不衰、代代相传,又能够推陈出新、不断发展。体育文化领域通过打造体育文化品牌、丰富体育文化成果、发展体育文化产业、开发体育文化产品,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体育生活的多元需求。以体育文化为根基,不仅形成了丰富多样和各具特色的中华民族、民俗和民间体育文化形态,而且将流行、新兴体育项目与地方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文化+体育+旅游”“文化+体育+休闲”“文化+体育+健康”等地方特色体育文化品牌,使体育文化与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紧密结合起来,为体育文化助推体育强国建设创造了新的发展格局。

2.2 自强自立:自信的体育文化能够为加快体育强国建设提供可靠支撑

国家强大、民族复兴、人民幸福都离不开文化上的自信,自强自立的民族文化是建设文化强国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前提与基础(胡洪彬,2024)。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将文化自信纳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的体系之中,指出了文化自信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重要作用(杨冬梅,2023)。体育文化作为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特殊动力,是战胜体育强国建设进程中文化建设面临的困难和挑战的有力武器。在国际上,面对竞争激烈和相互激荡的不同文化的影响,体育文化也随时面临着外来文化的冲击,拥有强大自信的体育文化体系,不仅能够抵御不良文化对我国体育文化发展的影响,而且能够为体育强国建设筑起牢固可靠的文化护盾。和国外其他体育文化相比,中国体育文化自成风格和体系,既有蹴鞠、捶丸等带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古代体育项目,又有带有鲜明中国精神和中国特色的现代体育文化,还有带有浓郁民族风情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鲜明政治底色的红色体育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体育文化。中国体育文化在形成过程中继承了儒、墨、道、法、兵等各学派的优秀文化底蕴和基因,构建起了标志性的被世界公认的文化符号。中国武术、舞龙、舞狮、龙舟等标志性传统项目面向国际推介的不仅是项目本身,还将其蕴含的独特文化内涵和标识也推展到了全世界,使中国体育文化在世界文化体系中自成一体、独树一帜,这一过程极大地增强了民族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自立自强的中国体育文化并没有故步自封,仍在寻求创新和发展,坚定体育文化自信,持续强化体育事业发展的凝聚力和推动力,将为体育强国建设提供强大可靠的文化支撑。

2.3 坚实有力:优秀传统体育文化是化解体育强国建设进程中风险挑战的内在力量

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指示,也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林于良 等,2024)。优秀传统文化自带鲜明的中华民族基因和纯正的中华民族血脉,是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凝聚力的根基和灵魂。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土壤孕育着丰富的文化类型,优秀传统体育文化不仅继承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基因禀赋,而且形成了坚实有力的文化追求和文化力量。体育强国建设是面向世界的、开放的系统工程,在推进过程中面临体育全球化速率变缓、国际体育赛事市场低迷、预判国际体育发展形势的不确定性增加等复杂多变的国际风险和挑战;同时在国内面临人民群众的体育文化需求与供应之间不充足、不平衡等矛盾,无形中要求体育强国建设既需要来自政治、经济领域的强力支持,更需要来自文化领域提供的坚实有力的内在支撑。优秀的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具有厚重长远的历史积淀,形成了独特的道德规范、内在品质、审美规范和传承特点,同时也形成了独具民族性和时代性的中华体育文化,蕴含着蓬勃的生机活力和敢于挑战困难的精神实力,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具备坚韧、厚重、有力的时代特质,能够为化解体育强国建设面临的各种风险挑战,蓄积与供应坚实有力的内在力量。

2.4 兼收并蓄:在中国特色体育文化创新实践中丰富人类共同体育文化成果

天下大同是中华民族向来具备的世界情怀,中国积极主张打通文化壁垒,推动世界各民族的文化相互尊重、互鉴互赏(陆卫明 等,2024)。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开放性品质,为各国加强互通交流,破除意识形态和文化壁垒提供了理论支撑,鼓励丰富和共享人类共同文化成果(马忠 等,2024)。中国体育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历史特色,在五千年中华文明变迁史中与其他文化相伴而生。中国体育文化并不排斥优秀的外来体育文化,而是基于开放的视野,通过兼收并蓄、交流互鉴的方式,不断吸收、内化外来优秀体育文化成果,在借鉴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史学文化、体育哲学文化、体育养生文化、武术文化、体育联赛文化、全民健身文化、学校体育文化等不同文化形态,并在开展体育对外交流和体育援助中,积极推介和互通体育文化成果。在体育强国建设进程中,充满中国味道和中国风格的体育文化创新成果,不仅展现在各类国际赛场之中,而且成为元首互访、民间交流、合作研究等领域备忘录中的“常态”内容,为世界人民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连接起了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纽带。实现人类不同体育文化成果的互鉴和共享是建成体育强国的一大标志,带有中国烙印的特色体育文化,既是中国的,也是人类共同体育文化成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体育强国建设中,中国特色体育文化始终没有停下创新的脚步,通过兼收并蓄,博采各国优秀体育文化成果之长,为优化和拓展中国特色体育文化内容体系做好参考,同时,通过延伸充满中国特色的体育文化的特殊贡献,助力人类共同体育文化成果更加丰富和绚烂。

3 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体育文化助推体育强国建设的内涵建构

准确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鲜明特性,需要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对现有文化体系的内涵和外延进行创新性改造和发展(马忠 等,2024)。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引领下,基于文化视野、文化气象、文化使命和文化自觉建构起符合体育强国建设需要的体育文化内涵体系,有助于研判和定位体育文化在体育强国战略中的新使命与新任务,为体育文化助推体育强国建设创设有利环境提供理论支持。

3.1 中国底色与世界情怀相融的体育文化视野

文化既具有民族性,又具有世界性(郑保卫 等,2024)。“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是习近平文化思想对文化视野建构的重要定位(宋友文,2023)。坚持中国底色与世界情怀相融的原则,构建起符合体育强国建设需求的体育文化视野,是推动中国与世界各国体育文化交流与互鉴的前提和基础。随着中国在国际体育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参与度逐渐增强,带有鲜明中国底色的体育文化成为体育对外交流的主角。“以体为使”助推中国体育文化以更加开放的视野,自信地融入世界体育文化舞台之中,在更大的文化“同心圆”中展示中国体育文化“谦和”“包容”“雅致”“智慧”的独特样态,与“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世界情怀相融,为体育文化开展深层次和宽视野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创设了条件。
构建中国底色与世界情怀相融的体育文化视野,需要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引领下,站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高度,以“全球文明倡议”为价值导向,一方面继续深化中国体育文化中凸显的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使中国体育独有的历史文化、物质文化、思想文化、制度文化能够以世界认同和接受的方式,在弘扬人类共同价值中发挥作用。另一方面,需要继续通过“一带一路”“金砖”“上合”“中国-东盟”“中国-中东欧”“中国-拉美”等合作框架,开展全方位、多角度、宽领域的体育文化交流合作,推动带有中国底色的体育文化能够真正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情怀中定位好角色、发挥好作用,向世界推展中国建设体育强国生成的优秀文化样本。

3.2 传统底蕴与时代创新交汇的体育文化气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在保持传统特质的基础上,结合时代要求进行文化创新,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气象的关键(罗永宽 等,2023)。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凝合了中华民族在历史积淀中形成的具有独特底蕴的价值追求,为中国体育文化在与世界体育文化的激荡碰撞中站稳脚跟奠定了夯实的历史基础。同时,根据时代变化特点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能够使中国体育文化在保持传统底蕴的同时与时代需求进行交汇,进而延伸出更多的转化点和创新点,为体育强国建设提供了更丰富的文化素材及样态选择。
在体育强国建设中形成传统底蕴与时代创新交汇的体育文化气象,需要做好“传统”与“创新”的适应、对接和沟通,要对体育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式、传播方式进行时代化改造,使其特定的受众和传播渠道、内容能够与时代发展交汇互融,进而展现出传统魅力结合时代价值的新气象。中华武术紧跟时代步伐,在保持传统文化底蕴的基础上积极寻求传播形式创新便是这一新气象的典型代表。在《藏着的武林》《武林风》等栏目平台的推介下,让世界观众获得了中华武术文化与世界搏击文化交汇的赛事新体验,使武术文化热度在世界范围持续提升;2018年,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发布的《中国话语海外认知度调研报告》显示,少林、气功、功夫、太极等与武术相关的名词已经成为海外民众了解中国文化时排名靠前的热度词汇;2020年,太极拳入选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世界公认的人类文化遗产项目;同年,武术的部分拳种成为第四届青奥会的正式项目,为全球更多的青年爱好者和习练者进行切磋交流创造了条件。通过找准体育文化传统底蕴与时代创新的交汇点,在体育强国建设中形成传统特色结合时代风格的体育文化气象,能够使更多的中国传统体育文化项目走向时代前沿,走进大众视野,为更多的人所了解、接受和热爱。

3.3 现代文明与文化繁荣互促的体育文化使命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习近平文化思想中极具战略眼光和历史高度的重大命题(王双印,202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各族人民共同的文化使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和时代特性(荣枢,2023)。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对中华文明的延续,注重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共同繁荣,是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物质力量与精神力量协调发展的结果。体育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现代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重要推力,承担着丰富物质文化产品、提升精神文化品质、繁荣文化市场的重任。《2023年中国居民文化发展满意度报告》《新时代人民文化实践网络热词热度研究报告》《中国文化发展评估指标体系研究》的调查均显示,体育文化已经成为促进现代文明发展的热点议题,对提升城乡居民文化生活质量的贡献度越来越高。
在体育强国建设中形成的现代文明与文化繁荣互促的体育文化使命,需要落实到运动项目文化、体育物质文化、体育精神文化等现实载体中。运动项目文化是推动体育文化繁荣发展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传承和弘扬体育精神文化、丰富体育市场和体育产品的重要载体。通过培育和滋养出符合现代文明发展的运动项目文化,能够使体育文化产生更加广泛的社会吸引力和辐射力,为推动体育文化繁荣奠定更坚实的基础和提供更优质的动力。同时,体育文化的繁荣发展,是来自于运动项目文化、体育精神文化等协调发展的结果,其发展规律和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规律相一致。现代文明为体育文化的繁荣发展打造了样板和指明了方向,体育文化的繁荣为社会主义现代文明体系构建注入了新的要素和活力,二者互为支撑,相互促进。体育强国建设需要践行现代文明与文化繁荣互促的体育文化使命,为提升体育文化事业发展的整体实力保驾护航。

3.4 明体达用与体用贯通共体的体育文化自觉

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马克思主义优秀实践品格的自觉体现,也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鲜明特质之一(贾丽民 等,2024)。“明体达用”“体用贯通”其实质就是要“体用结合”,理论和实践不能脱节。明体达用与体用贯通二者不可分离,是一对共体关系。习近平文化思想牢牢扎根于人民这一“主体”中,引领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践的方向(文红玉 等,2024)。体育文化助推体育强国的建设实践,要遵循体育事业发展总体方向,树立起明体达用与体用贯通共体的文化自觉,明晰体育文化主体与体育文化创造使用的内在逻辑。
在体育强国建设中树立明体达用与体用贯通共体的体育文化自觉,需要厘清体育文化事业中“主体”“总体”“导体”三者的关系。人民是体育文化创造和共享的“主体”,发展体育文化“为了人民”和“依靠人民”的主体性前提和基础始终不能变化。随着一系列文化惠民工程的实施,人民群众作为体育文化成果享有者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凸显,近年来火爆出圈的“乡村篮球大赛”“乡村排球联赛”“村超”等以群众为办赛、参赛主体的乡土赛事,便是真实的反映和写照。“总体”是将体育建设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事业,其中体育文化作为重要推力,是将“主体”力量转化成为“总体”实力的重要载体,承担着举旗帜、引方向、鼓士气、聚气力的关键作用。“导体”是在“用”上下功夫,贯通体育文化“体用合一”的建设全程,特别是近年来将体育文化产业与旅游、乡村振兴、民俗文化、文化遗产、城市更新等结合起来,促生了新的体育文化业态和模式。一个个充满文化元素的网红体育打卡地不断涌现,使人们在感受体育文化美的同时,也领略到了自然美、建筑美、艺术美、饮食美等,体现了体育文化在“用”上的多元通导功能。“主体”决定基础,“总体”决定方向,“导体”决定方法,树立明体达用与体用贯通共体的体育文化自觉,使体育文化建设有序推进,能够为体育文化助推体育强国建设梳理出更为清晰的实践逻辑。

4 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体育文化助推体育强国建设的路径探索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践中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起来的(王翔 等,2024)。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引领下,通过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秉持开放包容、传承文化基因,持续探索体育文化助推体育强国建设的实践路径,能够推动体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成果更好地为体育强国建设服务。

4.1 坚定文化自信,在体育强国建设中提升体育文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4.1.1 保持对体育文化理想和价值的自信心
中国建设体育强国的起点、方式和任务与国外体育强国不同。中国体育强国建设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始终将人民群众的体育需求和体育利益放在首位。中国从不回避体育强国建设进程中遇到的困难,积极审视历史积累和后发优势,不断丰富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强国建设要义,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坚定自信的优秀体育文化(谭琳,2019)。自信的体育文化理想和价值的实现,需要立足于体育强国建设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传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世代形成与积累的优秀传统体育文化,通过凝练、总结中华体育精神、运动项目文化、运动员文化等,融通现代科技力量,丰富体育文化产品,创作体育文化精品,构建体育文化新业态,促进体育文化高质量发展,将体育文化转化为助推体育强国建设所需的源源不断的优质精神动力,为文化自信注入更坚实的体育文化力量。
4.1.2 通过多样化的方式丰富体育文化内涵
基于体育强国建设实践,通过多样化的方式,不断丰富体育文化内涵,能够为坚定体育文化自信提供优质的创新动力和创造活力。一是加大对体育文化内涵的时代阐释,尤其是围绕体育强国建设的“文化缺口”,阐释清楚体育强国建设“需要什么样的体育文化”这一主线,把好体育文化建设的任务指向。二是从体育强国建设实际出发,加大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掘和整理力度,推动体育博物馆朝向实体化和数字化相结合的方向发展,普查和调研体育文物藏品的数量、分布和保存状况,推动传统体育类非遗进校园项目的实施,使体育文化内涵有更丰富的实体性载体予以支撑;三是继续发掘运动项目文化内涵,推动重点运动项目文化建设进度和打造示范工程,尤其是扩展世界冠军、体育名人及其团队的引领效应,为丰富体育文化内涵提供来自运动项目文化的典型样板。通过不断延伸发展方式,丰富体育文化内涵,可为坚定体育文化自信提供更加坚实的和有说服力的内在支持,使体育文化在体育强国建设中的感召力更强、影响力更足。
4.1.3 持续提升体育文化产品的创意水平
坚定体育文化自信,不仅要依靠有感召力、影响力的意识领域的文化载体进行有力支持,而且需要“看得见、使得上、用得着”的体育文化产品的实体支持。现代体育文化产品往往具有高知识性、高创意性、高附加值、高融合性的特质(王保龙 等,2024),作为助推体育强国建设的文化实体,体育文化产品的创意和水平,往往决定着体育文化自信的高度和广度。目前,以市场需求为驱动的文化创意在体育文化产品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受民众需求影响,附加在运动项目、经典赛事、运动装备中的文化创意呈现出井喷态势,尤其是每逢大型体育赛事举办前后,与赛事文创设计有关的体育文化创意产品,成为赛事营销的主流产品,推动体育文化具备越来越强的延展性。例如,继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冰墩墩”火爆销售之后,龙年春节出现在各地商场的“龙墩墩”,以及相应的系列摆件、马克杯、纪念章等,成为奥林匹克历史知识产权再次授权开发的体育文化创意产品,并且销量可观。除了市场需求之外,通过“互联网+”提升体育文化产品的创意水平,推动以效益为核心的体育文化产值,均为坚定体育文化自信提供了现实且典型的支持范例,增加了体育强国建设进程中体育文化的创新厚度。

4.2 坚持守正创新,拓展全面建成体育强国的文化支持

4.2.1 发展体育文化理论,丰富体育强国建设的文化底蕴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在守正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的理论成果,集中体现了守正创新的精神特质(沈壮海,2023)。着眼在体育强国建设中推进体育文化理论的发展,需要坚定方向,以守正的态度整体审视体育文化理论发展现状,以创新的精神把握体育文化理论的发展趋势,判断体育文化理论的发展重心和重点,进而丰富体育强国建设的文化底蕴。从体育文化理论的形态和类型来看,目前主要有指导体育文化事业整体发展的宏观理论和指导运动项目文化发展的具体理论。每种理论类型往往结合具体任务,有具体的文化理论借鉴和理论生成,指导不同领域的具体研究任务和过程。在体育文化助推体育强国建设中,以守正创新精神发展体育文化理论,就是要不断提炼和总结体育文化理论的突出特性和精髓,把握体育强国建设对体育文化提出的新要求和新课题,在体育文化理论总和中博采众长、辩证取舍,并结合体育事业发展需求进行创造性转化,推进体育文化理论储备和认识达到新高度。
4.2.2 拓展体育文化实践,筑牢体育强国建设的文化根基
在守正创新中开拓文化实践,是实现文化繁荣发展的基础与前提(段虹,2024)。体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和变迁,有自己的特殊规律。以守正创新精神拓展体育文化实践,需要在坚持体育文化正确发展方向的基础上,发挥体育领域典型的开拓精神、创新精神、进取精神和无畏精神,在体育强国建设实践中探索体育文化改革与创新方式,形成体育文化实践的新路径和新方法,不断增强体育文化助推体育强国建设中发挥出的凝聚力、创造力和辐射力,筑牢体育强国建设的文化根基。体育文化实践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尤其是近年来热度很高的体育文化博览、体育文化交流、冰雪文化嘉年华、红色体育文化之旅、体育文化“润疆”行动等,更是将体育文化实践创新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以守正创新精神拓展体育文化实践,需要始终坚持为人民群众提供鲜活的体育生活服务,大力发掘蕴藏在人民群众体育生活中的体育文化案例和经验,尊重人民群众在体育文化实践创新中的首创精神,激发人民群众的体育文化创造活力,持续强化体育强国建设的文化根基。
4.2.3 打造体育文化产业,强化体育强国建设的文化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叮嘱文化产业从业者“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坚持守正创新,确保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推动体育文化产业全面发展,丰富体育文化市场,实施体育文化惠民工程,是满足人民群众体育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重要抓手。国家《“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和各省(区、市)的“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中,都将体育文化产业作为现代体育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予以打造和支持,体育文化产业逐渐成为新兴体育产业市场主体之一,同时也逐步成为活跃体育消费市场的重要产业力量。以守正创新精神打造体育文化产业,需要辨识体育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现实机遇与关键问题,厘清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和布局重点,在守正中破局,在创新中开拓,基于体育强国建设的文化需求,围绕竞赛表演、体育培训、体育旅游、健身培训、体育广告、体育彩票等与体育文化产业对接度高的重点领域,创新体育文化产品和体育文化服务类型,完善体育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类型之间的协同合作机制,推动体育文化产业与其他体育产业实现协调联动一体化发展,不断强化体育强国建设领域中的体育文化产业力量。

4.3 传承文化基因,在推进体育强国建设中赓续优秀体育传统文化和淬炼中华体育精神

4.3.1 守护体育文化根脉,增强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在体育强国建设中的生命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传承文化基因,守护文化根脉,是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标识、增强文化自信和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汪荣有 等,2024)。体育文化根脉,深植于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历史进程之中。一方面通过创新武术、舞龙舞狮、龙舟等常见优秀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方式,保护好体育类非遗项目和民族类、小众类传统体育项目,组建和改革传统体育项目协会,推动传统体育项目陈列馆、博物馆的建设进程等,使中华体育优秀传统体育文化根脉得以更好的守护和延续;另一方面,需要涵养好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大众根基,使优秀传统体育文化不会脱离人民群众体育生活这一重要载体,增强其在体育强国建设中的生命力。
4.3.2 总结体育文化传承规律,在体育强国建设中强化传统体育文化与现代体育生活的连接点
文化传承有自身的特殊逻辑和规律,需要在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中去总结和凝练(王寿林,2024)。体育文化传承一般与体育项目历史、群众基础、项目文化底蕴、项目保护状况等密切相关,遵循着源于生活和身体表达,结合艺术、民族和民俗活动且与人民群众体育生活紧密联系的传承规律。优秀传统文化要成为生活方式,归根结底来自文化传承的浸染(丁柏铨,2024)。因此,体育文化传承规律的总结、认识和使用,需要结合时代要求和体育强国建设的需要,与人民群众的现代体育生活连接起来,在确保文化性的基础上,与体育生活的竞技性、趣味性、娱乐性、健康性相融合,融入智慧化、信息化手段,推展“体育生活化、生活体育化”的理念,使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真正成为人民群众的体育生活体验,与人民群众现代体育生活中的连接点越来越牢固,对体育强国建设的助推作用越来越显著。
4.3.3 构建中华体育精神谱系,为体育强国建设蓄能赋力
文化的发展和创新,既需要强大的物质支持,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张晶,2023)。中华体育精神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内容,反映出我国体育领域特有的凝聚力、感染力和号召力。《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将弘扬和传承中华体育精神作为促进体育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内容,指出要将其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及中华体育精神,指出中华体育精神是中国精神的重要体现。构建中华体育精神谱系,传承中华体育精神,既是对中国精神的扩展,也是对不同项目、运动员、运动队、体育管理者、体育名人具备的精神特质进行梳理、总结、凝练和谱系化的过程,能够为体育强国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支持。目前,通过打造体育文化品牌活动“中华体育精神颂”,组编《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女排精神史话》《北京奥运精神史话》《中华体育精神读本》等,筹建“中华体育精神虚拟展览馆”,推进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华体育精神谱系构建研究》,组织中华体育精神进队宣讲活动,使中华体育精神谱系在完整化和精细化的构建进程中,内化可以形成体育战线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外化可以提升体育事业的感染力和影响力,为体育强国建设鼓劲提气、蓄能赋力。

4.4 秉持开放包容,在交流互鉴中展示体育强国建设的文化实力

4.4.1 以开放胸怀开展对外体育文化交流,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国外优秀体育文化成果
以开放包容的胸怀了解、学习、借鉴国外优秀文化形态和文化成果,是习近平文化思想开放包容鲜明特性的重要体现(人民日报评论部,2023)。开展国际体育交流,构建体育对外交往新格局,是体育强国建设领域的重要目标之一。体育文化交流作为体育对外交流的重要载体,是一个国家对外展示体育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标识。进入新时代,体育文化交流在我国开展对外体育交流活动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在国际青年体育交流活动、大型体育赛事宣传活动中,各国优秀的体育文化成果也伴随其中,保持开放包容的姿态,积极主动进行学习借鉴和交流互动,有助于拓展体育文化的国际视野,积累发展体育文化的国际素材,不断扩大体育文化领域的“朋友圈”和“伙伴群”,能够为增强体育强国建设的文化实力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4.4.2 在包容“不同”中寻求“共同”,推介和弘扬中国特色体育文化
开放包容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也是推动文化交流“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基础(郑保卫 等,2024)。体育文化虽然是体育这一人类共同语言的重要文化表达,但在具体交流时却有不同的“语法形式”。尤其是不同国家、地域、民族的传统体育文化更是各具特色,往往与一个国家的民族文化、生活习惯、历史传统、民间习俗等有一定关系,并且通常会与艺术、民俗、节庆等联系在一起,呈现出“小众”的特点。即使是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田径、网球等国际流行体育项目中蕴含的文化要素,也会经常受到国家、民族和地域等因素的影响,产生不同的文化表现。在体育强国建设中推动体育文化交流,就需要在包容“不同”的体育文化传统和形式中,寻求“共同”的文化理解和沟通方式,在积极推介和弘扬中国特色优秀体育文化的同时,不断扩展中国特色体育文化的国际受众,巩固体育强国建设的文化链接。
4.4.3 强化体育人文交流,向世界表达中国推进文明交流互鉴的真诚意愿和切实行动
高级别、多样化的人文交流能够为国际关系注入更多的“稳定剂”和“粘合剂”,在冷峻的国际关系中展示温情的人文力量(丁柏铨,2024)。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文交流与政治互信、经贸合作一道,共同构成了中国大国外交的三大支柱。体育人文交流是体育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它有效解决了公共外交中民众组织存在的自发松散问题,并且依托国家和政府在国际体育事务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可以向世界表达中国推进体育领域文明交流互鉴的真诚意愿。我国建立的中美、中英、中欧、中法、中印尼、中南非、中德、中印、中日等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中,均有不同类型的体育人文元素蕴含其中,发挥着体育文化特有的联结和粘合作用。随着我国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面向的国家和地区越来越多,体育人文交流的频次和层次也在不断提升。通过积极发挥体育人文交流的高层引领作用,不断创新体育人文交流的载体和方式,能够向世界展现中国开展文明交流互鉴的切实行动,使体育人文交流在体育强国建设中发挥出更大的沟通功能和辐射作用。

5 结束语

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引领下,以体育文化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和人民群众对体育文化的深切体认为基础,秉持广博的文化视野、文化气度和文化胸怀,在体育强国建设中持续探索体育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多样化理论和实践,构建中华体育文化谱系和中华体育精神谱系,将是今后体育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议题和研究方向。体育文化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落实全球文明倡议、建设更加美好世界注入特有的文化力量,将继续吸收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梦想的奋斗历程中积累的优秀文化养分,不断丰富和发展人类体育文化新形态,以更有活力的发展姿态和创新成就助推体育强国建设。

想关注《体育科学》内容首发公众号

扫描下方二维码


转载来源:体育总局科研所书刊部

原文制作:金   雪
原文校对:丁   合    高天艾

原文监制:邱剑荣

学会编辑:徐璠奇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CHINA SPORT SCIENCE SOCIETY)成立于1980年,是我国成立时间长、运作规范、社会影响较大,集学术性、科普性、公益性于一体的最大规模、最高层次的体育科技学术社会团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