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患者身体活动的影响因素与促进对策——基于能力、机会、动机-行为模型

学术   2024-11-10 22:45   北京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关注中国体育科学学会



 2024年 第8期 

慢性病患者身体活动的影响因素与促进对策

——基于能力、机会、动机-行为模型

陈渝*   朱庚寅
 重庆大学
摘 要 慢性病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要因素,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了巨大负担。身体活动对慢性病的防治具有积极作用,已成为当今全球共识。然而,慢性病患者的身体活动水平仍低于公共卫生推荐标准。研究系统总结了慢性病患者身体活动的研究现状,根据能力、机会、动机-行为(capability, opportunity, motivation-behaviour,COM-B)模型探讨影响慢性病患者身体活动的因素,并基于此提出促进慢性病患者身体活动的对策:1)改善身体能力水平,提高体育素养;2)打造良好运动环境,创造运动机会;3)增强运动健身认知,强化运动动机。
关键词 身体活动;慢性病;COM-B模型;行为改变

慢性病是一组起病隐匿、病程长且病情迁延不愈、病因复杂的非传染性疾病的概括性总称,主要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病已成为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威胁,我国现有慢性病确诊人数近3亿,治疗费用占总医疗费用的70%以上,慢性病相关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86.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22)。《“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提出,到2025年,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由2020年的16.0%下降到15.0%及以下,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由37.2%增加到38.5%。党的二十大强调,坚持预防为主,加强重大慢性病健康管理,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总结近几十年我国慢性病的防控历程发现,慢性病防控的医疗效果最小,投入却最大;生活方式的矫正效果最好,投入却最容易被忽视。
身体活动被定义为骨骼肌收缩产生的身体运动,需要高于基础水平的能量消耗。世界卫生组织报道,缺乏身体活动已成为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是全球第四大死亡风险因素(世界卫生组织,2023)。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已将身体活动评价与促进纳入医疗诊断系统,作为诊断病人病情轻重和危急程度的指征。身体活动不仅能从生理和心理方面提高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于洪军 等,2012),还能有效节省公共医疗支出,减轻公共健康负担(Rhodes et al.,2017)。规律的身体活动有助于慢性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与降低过早死亡风险有关。对临床研究的综述发现,相比仅使用常规药物治疗的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加入身体活动干预的患者死亡率明显降低(Taylor et al.,2004)。此外,体育锻炼能够大幅度降低癌症的再次发生率,与不锻炼癌症患者相比,积极锻炼者其死亡率降低26%~40%(Holmes et al.,2005)。不仅如此,研究发现,身体活动水平与心肌梗死、脑卒中、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存在剂量-效应关系,对于不运动的个体每周增加11.25 MET-h的身体活动,心血管死亡风险降低23%(Wahid et al.,2016)。这种剂量-效应关系也存在于糖尿病患者中(Beltran-Valls et al.,2023)。以上研究表明,身体活动对于降低慢性病患者死亡率,提高其健康水平具有重要作用,且这种效果随着身体活动水平的增加而增加。因此,鼓励慢性病患者进行规律的身体活动,以助于疾病的控制与缓解。
然而许多慢性病患者的身体活动水平低于公共卫生推荐标准。目前,对于影响慢性病患者身体活动的因素尚无明确且全面的解释,这对于推行慢性病防治工作产生了较大阻碍。基于此,本研究运用能力、机会、动机-行为(capability, opportunity, motivation-behaviour,COM-B)模型全面系统分析影响慢性病患者身体活动的因素,并制定相应的促进对策。

1 COM-B模型用于研究身体活动行为改变的优势

近40年来,许多理论模型已经被用于描述、解释和预测个体的身体活动及锻炼行为。如侧重心理对身体活动影响的计划行为理论、自我效能理论和健康信念模型;强调个体身体活动行为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社会生态模型;关注身体活动行为阶段和过程的行为改变阶段理论和RE-AIM框架等。这些理论模型多从某一视角解释行为的发生与改变,缺乏全面系统的阐述。COM-B模型作为当代行为系统的新框架,是基于多个行为理论模型提出的一个用于理解和设计行为改变干预的综合性模型,是研究决定行为因素有力的金标准(Michie et al.,2011)。近年来已被广泛应用于健康行为如身体活动的相关研究。

Michie(2011)认为行为干预理论领域存在以下问题:1)理论未涵盖影响行为改变的所有因素;2)行为干预理论对干预措施的分类不全面;3)理论中的多个概念之间缺乏条理性;4)虽然行为改变的干预措施以理论为指导,但在实践中理论与干预措施关联性较小。为了解决这些问题,Michie(2011)综合了19个行为改变相关的理论框架,涵盖9种干预能力和7种政策类型,构建了呈轮状的行为改变轮(behaviour change wheel,BCW)理论(图1)。该理论模型包括行为来源的核心层、干预能力的中间层和政策部分的外层3个层面。COM-B模型是BCW理论的核心部分,它提供了全面理解身体活动行为和设计行为干预的系统方法。

图1   行为改变轮理论模型
Figure 1   Behaviour Change Wheel Theory Model
COM-B模型包括3个必须组件:能力、机会和动机。1)能力是指个人从事身体活动的身体和心理能力,包括具备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如果缺乏必要的能力,个体可能无法采取或维持期望的身体活动。例如,智力残疾的青少年因自身行动不便,肌肉张力低,平衡协调能力下降和心肺健康水平低等原因不愿进行身体活动(McDermott et al.,2022)。能力可通过发展身体技能和传授知识、训练认知与行为技能实现。2)机会是指存在于个人之外使身体活动的行为成为可能或促使其发生的所有因素,是有效设计和实施干预措施的关键。没有适当的机会,可能也无法进行身体活动。机会可细分为环境提供的物理机会和文化环境提供的社会机会。研究发现,居住环境的基础设施会影响身体活动(McDermott et al.,2022)。家人和朋友的鼓励以及伴侣的支持是身体活动的促进因素(Flannery et al.,2018)。3)动机被定义为激发和引导身体活动的所有大脑过程,而不仅仅是目标和有意识的决策。它包括习惯性过程、情绪反应以及分析决策。动机可以促进个体采取行动,或者阻碍其进行非期望的行为。动机包括自动过程和反射过程。自动过程是基于以往学习联想和启发式线索引起的情感反射。该过程是自发的、快速的和无意识的,对认知资源依赖小,不需要意识唤醒,也称为无意识过程。多项研究报告,已经根深蒂固的久坐习惯被认为是身体活动的障碍(Bhandari et al.,2021;Webb et al.,2022)。可以通过联想学习、模仿学习、习惯养成实现身体活动的参与。反射过程是建立在社会认知理论之上,通过意愿、计划和预期结果等激活特定的行为,这一过程需要相关的认知资源,并在意识唤醒状态下进行(Strack et al.,2004)。例如,对以往身体活动的情感体验是愉悦的,就会产生积极的自动情感评估,促进身体活动;而痛苦的身体活动情感体验则会产生消极的自动情感评估,阻碍身体活动的发生(田野,2023)。

如图2所示,能力、机会和动机共同决定了个体的行为表现,即人们在执行某一行为(身体活动)时,必须具备相应的能力,并且有机会去实现这一行为,且此行为的动机胜过其他竞争行为的动机。同时,能力、机会、动机也可通过相互作用影响行为的发生。这种相互作用主要指能力、机会对动机的影响,即动机的中介调节作用。例如,能力或机会的缺乏能够降低动机,进而减少甚至阻碍身体活动行为的发生;即使个体具备相应的能力和机会,如果缺乏动机,身体活动行为可能也不会发生。身体活动的行为变化由个人、社会和环境之间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的相互作用决定。COM-B模型的优势不仅在于能够全面广泛地从主观因素(能力、动机)和客观因素(机会)分析研究对象的行为产生机制,还能对不同理论的相关结构进行简化和合并,克服了单一理论的局限性和理论内容的重叠性,为行为干预的设计提供严谨、系统、可行的科学性指导。近年来,大量研究证实了COM-B模型在分析身体活动的阻碍与促进因素中的全面性优势,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依据。

图2   能力、机会、动机-行为模型

Figure 2   Capability, Opportunity, Motivation-Behaviour (COM-B) Model

2 COM-B模型与慢性病患者身体活动

在慢性病患者中,身体活动水平的提高是一个重要的健康行为目标,对于缓解病情、防止疾病进一步加剧具有重要作用。在全面倡导推广体医融合的进程中,基于COM-B模型从能力、机会和动机三方面探究影响慢性病患者身体活动的因素,有助于全面、深入理解患者行为改变的复杂性、识别关键的干预点,以便设计个性化的体医融合行为改变干预策略,这对于开发循证干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本研究对现有慢性病患者身体活动相关的研究进行了主题分析,识别影响身体活动行为改变的关键因素,并按照COM-B模型中的能力、机会和动机对其进行分类和整合(表1),以期为体医融合在慢性病治理方面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

表1   慢性病患者身体活动影响因素Table 1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hysical Activity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Diseases


2.1 能力是影响慢性病患者身体活动的基础要素

2.1.1 身体能力
疾病、治疗引起的副作用、合并症和运动技能是影响身体能力的重要因素(表1)。患者常因慢性病导致活动能力受限,阻碍其进行身体活动。当疾病对身体能力影响较大时,由于身体条件不允许,患者的身体活动水平明显降低。例如,脑卒中患者常因下肢神经麻痹导致腿部行动不便,进而形成久坐少动的生活方式(Nakayama et al.,1994)。对于肌肉骨骼疾病患者而言,整体健康状况和身体素质是影响其进行身体活动的主要因素(Webb et al.,2022)。此外,疾病导致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下降,也能够降低患者身体活动水平(Li et al.,2022)。疾病伴随的症状也可影响患者身体活动。例如,疲劳作为慢性病(如头颈癌和多发硬化症)的症状之一,通过影响患者参与身体活动的依从性,降低身体活动水平(Huynh et al.,2023;Silveira et al.,2021)。慢性病患者身体活动水平的下降不仅与疾病伴随的身体素质下降有关,也可能与治疗带来的副作用有关。例如,患者因为药物治疗引发的手足部位的副作用限制了运动能力,导致身体活动水平降低(Backman et al.,2014)。疲劳、胃肠道问题和关节疼痛是癌症治疗最常见和最明显的副作用,这些均是患者参与身体活动的重要生理障碍(Bressan et al.,2016,2017;Elshahat et al.,2021)。不仅如此,合并症也是慢性病患者身体活动的阻碍因素。横断面研究表明,合并症是身体活动水平的阴性预测因子(Bluethmann et al.,2020;Buffart et al.,2018;Frikkel et al.,2020)。此外,运动技能发展的“高峰理论”认为,基本运动技能是人们参加组织化或者非组织化体育活动的基石。当患者运动技能较少或水平较低时,会影响其参与身体活动的积极性(Moore et al.,2019)。
2.1.2 心理能力
健康素养水平以及对疾病和身体活动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是影响慢性病患者身体活动的2个主要因素(表1)。健康素养水平是身体活动的广泛决定因素(陈华卫 等,2022)。由于多数慢性病患者对运动康复缺乏正确认知,未意识到运动康复对疾病治疗的有效性和重要性,导致对专业的运动康复训练接受度较低,不利于其进行身体活动(Doughty et al.,2023;Ning et al.,2022)。研究表明,把体育活动放在首位或者纳入日常生活的人,其身体活动水平可能更高(Hurley et al.,2018;Kanavaki et al.,2017)。此外,患者对疾病以及身体活动知识的了解不足,例如不确定自己的身体健康水平是否可以参与体育运动,不清楚疾病适宜的运动类型和运动强度,不知道在远程参与运动项目期间可能经历哪些生理反应,担心运动是否适合自己的年龄,以及运动期间可能出现的潜在负面影响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运动能力和后续参与身体活动的想法,均是影响其进行身体活动的原因(Dobson et al.,2016;Li et al.,2022;Walsh et al.,2018)。同时,对健康和运动专业人士的指导理解不足也是未能遵循身体活动建议的原因之一(Marks,2012)。不仅如此,患者对家庭责任的优先级排序也可能降低其身体活动的参与(Dobson et al.,2016;Hurley et al.,2018)。教育水平也与身体活动水平相关。Miller等(2022)和Chen等(2024)研究认为,较低的教育水平是阻碍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进行身体活动的重要因素。心理韧性作为一种积极的心理能力,不仅能够帮助个体在压力和挫折中保持健康的心态,还能增强个人的决心、毅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促进个体的行为改变。因此,心理韧性也被认为是影响慢性病患者身体活动的因素之一。心理韧性较低的慢性病患者在面对锻炼压力时,容易退缩,减少身体活动。反之,心理韧性较强的患者能够有效应对锻炼中的压力,自主调控负面情绪,以积极的心态应对体育锻炼中的挑战,有利于患者保持积极的身体活动水平(石岩 等,2017;Bahmani et al.,2018)。此外,因医疗、社会或天气等原因引起的身体活动暂时中断,不利于患者长久身体活动的维持,而这与中断后很难再继续进行身体活动有关(de Boer et al.,2022;Elshahat et al.,2021)。也有研究认为,缺乏自信心是阻碍患者进行身体活动的原因。若医护人员在治疗过程中以积极的方式接近患者,能够增加患者的自信心,这对维持身体活动具有重要作用(de Boer et al.,2022)。

2.2 机会是影响慢性病患者身体活动的外部条件

2.2.1 物理机会
因疾病导致身体损害而产生的环境障碍是慢性病患者参与身体活动的重要影响因素(表1)。这些障碍包括缺乏空间、拥挤的区域或凹凸不平的地面,这些可能对日常活动,尤其是步行造成风险和困难(Huynh et al.,2024)。难以接近的设施、缺乏残疾人友好空间(例如更衣室中的隐私空间)、癌症专用锻炼服务有限以及难以进入的停车位也是阻碍患者参加身体活动的一些因素(Cantwell et al.,2020;Hefferon et al.,2013;Henriksson et al.,2016;Jones et al.,2020)。作为影响身体活动的常见因素之一,缺乏时间阻碍患者进行身体活动。具体表现为患者常因工作、家庭和医疗预约等原因减少身体活动时间(Granger et al.,2019;Husebø et al.,2015;Huynh et al.,2024)。此外,在物理机会中,空间环境、城市公园及其休憩服务功能和绿色建设等城市建筑环境也能够影响身体活动(陶丽丽 等,2023;吴卅 等,2020)。研究认为,由于城市地区体育锻炼器材较普遍,社区环境更易使患者受他人影响而参与运动,因此居住在城市的慢性病患者更愿意参与身体活动(胡芳芳 等,2021)。但也有研究持相反观点,认为有限的绿地、安全问题和久坐行为增加,降低了居住在城市的患者身体活动水平(Cerin et al.,2017;Chen et al.,2024)。目前,社区是群众参与身体活动的主要场所,所在社区环境的安全系数和社区生活便利指数(如社区内环境建设、道路的可行走性、周围街道间的连接性以及附近的公共交通系统),以及体育设施和体育活动的组织均会影响患者参与身体活动的积极性(许文鑫 等,2024;Anderson et al.,2019;Van Holle et al.,2012)。不仅如此,活动场所的距离也是影响患者身体活动的因素之一。距离患者的家庭、工作单位越远,路程时间越长的身体活动场所,患者选择前往的概率越低;而就近的物理机会则能够为患者的身体活动创造更多的条件和便利,增加活动频率(Eley et al.,2014)。经济障碍是限制患者参加身体活动的另一因素。研究发现,当患者不能负担健身课程或健身房会员费用时,也会阻碍其参加身体活动(Hefferon et al.,2013;Moore et al.,2019)。此外,交通便利性是影响患者参与身体活动的一个重要独立因素,通过公共交通工具能够到达的健身中心是其决定是否前往的主要考量因素(Savage et al.,2023)。
2.2.2 社会机会
人际支持或社会支持是影响慢性病患者身体活动水平的主要社会机会因素(表1)。研究发现,缺乏医疗保健专业人员或护理人员会阻碍患者进行身体活动(Huynh et al.,2024;Webb et al.,2022)。家庭成员的劝阻和临床医生有限的支持同样阻碍患者参加身体活动(Dennett et al.,2020;Romero-Elías et al.,2020)。而健身教练、同伴、家人和朋友的支持已被证明对增加患者身体活动水平具有显著效果,这些支持提高了患者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其身体活动行为的发生(Davergne et al.,2020;Kanavaki et al.,2017;McDermott et al.,2022)。社会机会中,政策或指南也是影响患者身体活动的因素。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出台,全民健身被列入健康中国行动的主要任务,“体医融合”与“体卫融合”的提出反映了国家对慢性病人群身心健康的重视。体育行政执法和政策支持保障与身体活动呈现正相关关系(Kelly et al.,2019),证明了社会机会对慢性病患者身体活动行为发生的影响。目前,各国相关身体活动政策较少,多在身体活动指南中得到部分体现。我国不仅缺少高质量的具有针对性的身体活动干预研究以及指南,也缺乏提高慢性病患者身体活动的促进策略,从而阻碍了慢性病患者身体活动的促进与推广(李敏 等,2024)。

2.3 动机是影响慢性病患者身体活动的内部力量

2.3.1 自动过程
自动过程作为一种内在的、自主推动的力量,与身体活动水平呈正相关(Silveira et al.,2021)。自动过程可从心理健康、运动主观体验、情绪、习惯和能力等多种途径影响慢性病患者的身体活动水平(表1)。研究表明,良好的心理是身体活动的促进因素,相反,较差的心理则降低身体活动水平(Dobson et al.,2016;Kanavaki et al.,2017)。与心理健康类似,运动主观体验较差,即患者参加身体活动后的不适、对疾病恶化的恐惧、担心跌倒和受伤是阻碍其进行身体活动的因素(Davergne et al.,2020;Hurley et al.,2018;Kanavaki et al.,2017);而良好的运动主观体验则增加患者进行身体活动的动机(Huynh et al.,2024)。此外,情绪在身体活动参与中也起着重要作用。不良情绪如焦虑、紧张、抑郁、精神疲倦以及身体劳累等降低了患者进行身体活动的意愿,阻碍身体活动行为的发生(Muhwava et al.,2019;Ning et al.,2022;Webb et al.,2022)。久坐习惯也是慢性病患者进行身体活动的阻碍因素之一,患者认为“从不活跃”和“不运动”是参加身体活动的常见障碍,而日常锻炼习惯有助于患者继续参与身体活动(Elshahat et al.,2021;Frikkel et al.,2020)。
2.3.2 反射过程
与自动过程不同,反射过程是由外部环境或刺激所引发的,是一种有意识的、目标导向的动机形式。反射过程中,对健康和身体活动的消极信念与态度被认为是改变身体活动行为的主要障碍(Davergne et al.,2020;Dobson et al.,2016)。多项研究指出,患者对自己执行某些活动的能力缺乏信心会阻碍其身体活动的执行,然而,在活动中患者体验到进步则会起到激励作用(McDermott et al.,2022;Timlin et al.,2021)。感知利益被确定为促进患者身体活动的反射过程因素,主要原因如下:首先,身体活动相关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福利等益处促进了患者的身体活动参与(Midgley et al.,2018;Naik et al.,2016)。其次,教育程度高、家庭收入高、专业水平高的患者更可能感知到身体活动对其生活质量的潜在益处(Naik et al.,2016)。最后,感知到的健康益处和先前积极的运动体验(与运动相关的症状改善)是身体活动参与的强大促进因素(Elshahat et al.,2021)。横断面研究显示,99%的癌症患者发现,感知到的健康益处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身体活动参与度(Mizrahi et al.,2020)。与感知利益促进身体活动的统一观点不同,心理应激与身体活动的关系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部分患者认为,疾病及其带来的并发症会在行为模式改变时产生极度不适,进而引起沮丧和信心不足的心理应激反应。另一部分患者则认为,轻微的症状和身体限制有助于身体活动行为的发生(Huynh et al.,2024)。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有能力执行某项任务或达成特定目标的信心,能够影响个体的行为选择、努力程度、持久性以及面对困难时的应对策略。低自我效能感是各治疗阶段慢性病患者参与身体活动的共同障碍(Elshahat et al.,2021)。

2.4 动机在影响慢性病患者身体活动中的中介作用

2.4.1 能力对动机的调节
正如前面对慢性病患者身体能力的分析,因疾病导致的身体机能下降,影响了患者的基本运动能力,进而影响身体活动习惯的建立和打破先前可能存在的积极的身体活动习惯(Bhandari et al.,2021;Webb et al.,2022)。对于部分慢性病(如癌症)患者,在公共场合进行身体活动时,他们的低动机与尴尬感和对外表的担忧有关。患者会因为面部改变、进食和说话功能受损而感到尴尬,产生社会心理压力,并避免在公共场合活动(Elshahat et al.,2021;Frikkel et al.,2020)。身体活动能力受限也可降低自我效能感,表现为患者往往因为担心跌倒及其负面后果而对自己进行身体活动的能力缺乏信心,最终导致他们减少甚至回避身体活动。除此之外,患者在康复阶段可能会因病情困扰而出现心理疲劳,有时甚至会感到运动恐惧和焦虑,这反映了他们对自身运动能力和参与活动的信心不足与担忧,这种心理状态也通过降低动机阻碍其进行身体活动(肖景芳 等,2024)。而对于那些掌握了一定运动技能并具备一定身体能力的患者来说,他们在参与身体活动时更有可能体验到成就感和自信心,这通常会激励患者更频繁地参与身体活动,且技能水平越高,参与身体活动的动机越明显(王天生,1996)。
2.4.2 机会对动机的调节
从人类发展生态学来看,任何行为都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因此,机会也可通过改变动机影响身体活动。例如,地方政府对运动健身教育活动的宣传力度,以及相关活动的开展情况能够影响慢性病患者的运动信念,进而影响参与身体活动的动机。在体育文化氛围浓厚的社区,通常会有比较充足的健身器材和设施,并且定期举办多样化的体育活动,这样的环境能够有效增加患者的体育活动兴趣,从而激发他们参与身体活动的动机(宋杰 等,2005)。家庭作为个体生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家人对待体育运动的态度、行为和支持度不仅能够直接影响慢性病患者的身体活动,还能通过改变其动机影响身体活动(Rhodes et al.,2018)。此外,同伴间的交流通过影响运动氛围和运动信心,进而改变个体的运动动机,最终引起身体活动行为的改变(Beck et al.,2021)。同时,医护人员和运动专业人士也可通过影响患者的锻炼依从性和动机影响患者的身体活动水平(Hillsdon et al.,1996;Tian et al.,2019)。

3 促进慢性病患者身体活动的对策建议

鼓励慢性病患者从不运动到参与运动,从身体活动不足到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应当遵循科学的运动发展规律,并结合影响患者身体活动的能力、机会和动机因素制定相应的促进对策,安全、有效、循序渐进地推动慢性病患者进行身体活动。

3.1 改善身体能力水平,提高体育素养

慢性病患者身体活动水平与身体能力有关。稳定的症状、良好的健康水平和身体功能对于促进身体活动水平具有重要作用(Hurley et al.,2018;Kanavaki et al.,2017)。因此,提高患者对慢性病的认识,知悉疾病的合并症以及治疗阶段产生的副作用有助于患者对疾病的管理,改善患者身体状态,这是促进身体活动的有效措施(Cramp et al.,2012;Elshahat et al.,2021)。此外,选择身体状况较好的时机进行身体活动能够降低负面的运动体验,有利于增加身体活动的积极性。根据疾病类型以及病情严重程度判断患者身体活动能力,在此基础上制定适宜的身体活动方案或个性化运动处方有助于避免过高的运动强度和运动量导致的不良运动体验,促进患者进行身体活动(Walsh et al.,2018)。不仅如此,提高教育水平,提供健康教育指导,了解身体活动的重要性、益处和安全性,学习参加身体活动所需的知识(例如,如何克服身体活动障碍、根据身体状况调整计划和运动)和技能能够提高患者的体育素养,对身体活动的参与并坚持具有积极作用(Marks,2012;McDonald et al.,2019;Nicolson et al.,2017)。以人为中心的干预策略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从而促进其积极参与身体活动(Li et al.,2022)。对于初诊的患者,医护人员和运动指导人士(教练或运动康复人员)提供专业指导,也有利于提高患者身体活动水平和锻炼积极性(Dobson et al.,2016;Kanavaki et al.,2017)。

3.2 打造良好运动环境,创造运动机会

如前所述,城市建筑环境和健身场所的距离影响慢性病患者的身体活动参与度。政府部门对运动场所的规划以及体育设施的投入为促进患者进行身体活动提供了条件保障(王开,2018;翁锡全 等,2010)。通过缩短患者前往运动健身场所的时间、增加患者运动的便利性、提供安全、受欢迎的社区活动场所,能够为患者进行身体活动创造良好的物理机会。可获得量身定制的便利设施被认为是身体活动参与的重要促进因素(Elshahat et al.,2021)。居家锻炼被认为是长期使用健身房的一种积极的替代选择。对于忙于工作没有时间锻炼的患者可以充分利用休闲时间,例如,上下楼梯、做家务和在办公休息期间进行锻炼。日常使用公共交通提供了更多步行的机会,这也是增加身体活动的一种简单易行的生活方式(Moore et al.,2019)。相关部门对慢性病患者康复锻炼提供免费的指导和制定针对性的锻炼指南有利于增加患者对身体活动的重视与兴趣,提高身体活动的积极性。创建积极的体育文化活动氛围,加强相关人员(家人、同伴、医疗工作者)和社会支持,增加对患者的鼓励与互动能够将患者的运动意愿转换为行为实践,进而增加其参与身体活动的积极性,并促使其长久坚持(蒋洋洋 等,2023;张东 等,2022)。这些创造物理环境与社会环境的措施为增加患者锻炼参与度,提高身体活动水平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3.3 增强运动健身认知,强化运动动机

运动作为一种经济投入少,但防治效果较好的干预方式广泛适用于各类慢性病患者。因此,通过健康宣教、成功案例分享、同伴教育等方式,让患者对现存或潜在的疾病有一个清晰、全面的了解,并感知身体活动带来的好处等健康信念和心理暗示相结合的健康教育模式,有助于改变患者对健康和身体活动的消极态度,增加其进行身体活动的动机(方嘉列 等,2020)。在制定干预措施时应以结果预期为目标,提高人们对身体活动益处的认识,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Reesor et al.,2017)。自我监察行为和结果,以及制订行动计划,对于支持行为管制、提高自我效能和动机,以及帮助养成积极的身体活动习惯十分重要(Moore et al.,2019)。此外,循序渐进的运动能够使慢性病患者在运动过程中产生正向的运动体验,弱化心理应激反应,建立运动信心,这种主观意识的转变能够进一步增加患者在运动过程中的主观幸福感和自我效能感,使患者以更积极的态度进行和维持身体活动。将认知行为疗法或正念方法等心理健康干预措施纳入身体活动促进计划,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并增强定期进行身体活动的动机(Garland et al.,2014)。这种运动动机不断强化的良性循环对于进一步促进身体活动水平,改善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状况具有长久效益。

4 结语

身体活动对于缓解慢性病症状、改善健康状况、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作用。然而慢性病患者身体活动不足仍是社会面临的重大公共健康问题。本研究依据COM-B模型,认为能力、机会和动机分别是影响慢性病患者身体活动行为改变的基础要素、外部条件和内部力量,三者既独立影响慢性病患者的身体活动行为,又通过相互调节影响行为的改变。COM-B模型提供了一个全面的行为改变框架,通过评估慢性病患者在各组件上的需求,可以设计和制定个性化的体医融合干预策略。COM-B模型强调通过提高能力、创造机会、增强动机来促进健康行为,这与体医融合和全民健身的目标一致。由于其组件涵盖客观与主观因素,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可能涉及体育、医疗、教育等多个部门的跨部门合作,协调相关部门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此外,中国地域广阔,不同地区的经济、文化和医疗条件以及文化接受度的差异都可能影响COM-B模型的实施效果。

想关注《中国体育科技》内容首发公众号

扫描下方二维码


转载来源:体育总局科研所书刊部

原文制作:高天艾

原文校对:马   婧
原文监制:张   雷

学会编辑:徐璠奇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CHINA SPORT SCIENCE SOCIETY)成立于1980年,是我国成立时间长、运作规范、社会影响较大,集学术性、科普性、公益性于一体的最大规模、最高层次的体育科技学术社会团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