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三小时
不玩手机的人
后来都怎么样了?
评论千千万,近视占一半
不少人说
“都怪手机,你看古人就不容易近视”
古人近视的人确实不多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
近视在古代可以算是“贵族病”
一是因为读书人占少数;二是因为平常多用自然光源,晚上能点油灯熬夜读书的少;三是古人写字用毛笔,写过毛笔字的应该了解,用毛笔写字时,眼、笔、字的距离其实很难太近。
但是
一旦古人近视了
他们又该如何应对呢?
在明代画家仇英所绘的《南都繁会景物图卷》中,可以看到右侧偏下部分“兑换金珠”招牌下有一位头戴黑帽、身着橘褐色衣衫的老大爷戴着眼镜,这可以算是近视眼镜在中国的最早表现了。
在明代之前的文人中
也会有近视眼
但他们无法像明代的文人那样
佩戴眼镜
﹀
﹀
﹀
○ 比如可怜的白居易老先生小时候读书太用功,以致后半辈子一直生活在眼疾的困扰中。赏景是模糊的,小字是难以分辨的,连带着整个人都emo了。友人也知他苦眼疾久矣,发来真挚慰问:眼睛好些没?
眼疾很苦
你的关心很甜👇️
左右滑动 看白居易吐槽“近视”诗词
白居易的近视程度不浅
宋代的欧阳修也不低
○ 宋人叶梦得在《石林燕语》中记载:“欧阳文忠近视,常时读书甚艰,惟使人读而听之。”欧阳修已经近视到目不识字,只能让他人读给自己听的程度了,按照今天的视力标准,起码要佩戴800度以上的眼镜了吧。
○ 还有苏辙,也是个不折不扣的近视眼。他在《夜坐》中用“少年读书目力耗,老怯灯光睡常早”来表达自己因近视而颇为苦恼的无奈心情。
那么
面对近视
古人有什么办法呢?
使用放大镜
东汉王室刘荆的墓中出土过
金圈嵌水晶放大镜
该镜直径1.3厘米,嵌水晶直径1.1厘米
边厚0.2厘米,中间厚0.3厘米
可以放大物体5倍
这样的单片眼镜称为“单照”
说明至少从东汉开始
古人就已经用放大镜来阅读了
《陔余丛考》中称:
“史沆断狱,取水精十数种以入
初不喻,既而知案牍故暗者
以水精承目照之,则见。”
这种用水滴看书的方法
和放大镜的原理相同
佩戴眼镜
到了元朝
眼镜从西域传入我国
但当时的眼镜
均由高级水晶制作
且是进口货
价格居高不下
真正让眼镜
走进千家万户的
是一名叫孙云球的
光学仪器发烧友
他生于明末清初,从小喜欢研究西方几何、物理学,十几岁便去杭州,学习制镜技术。经过数年积累和探索,终于创造性地掌握了用水晶材料磨制成镜片的技术。摆脱了高级材料的束缚后,眼镜价格直线下降,到了顺治年间,不到十文钱就可以买一副眼镜了。
清代眼镜
早期的眼镜
叫“叆叇(ài dài)”
本义是形容云彩浓厚,遮云蔽日
可不就是近视眼中雾蒙蒙的世界吗?
下图的叆叇并没有镜腿
而是直接架在鼻梁
但这样的戴法镜架极易滑落
于是有了后人的改良
明《南都繁会景物图卷》(局部)
明代《留青日札·叆叇》:“提学副使潮阳林公有二物,如大钱形,质薄而透明,如硝子石,如琉璃,色如云母,每看文章,目力昏倦,不辨细书,以此掩目,精神不散,笔画倍明。中用绫绢联之,缚於脑后。人皆不识,举以问余。余曰:此叆叇也。”
从单片眼镜到夹于鼻梁
从“绫绢联之”
再到与现代一般无二的眼镜
每一次小小的改变背后
都是古人不容小觑的智慧
据史书记载,雍正就是个近视眼。雍正常备各种眼镜,每一副眼镜有不同的功用和适用时辰,有老花镜,也有近视镜。这些眼镜被放置在他常出入的地方,比如圆明园、金銮殿等。
中医药理疗等
《本草纲目·葛蒲》记载:“石菖蒲置一盆于几上,夜间观书,则收烟无害目之患。”就是在书桌上放一盆石菖蒲,其效果和我们现在电脑旁放仙人掌以防辐射的效果相似。
也有人把普通的植物油换成枸杞子榨出的油,宋代赵浩《养病漫笔》记载:“枸杞子榨油,点灯观书,能益目力。”
老少皆宜的是外洗法。
《苏沈良方》卷七“治诸目疾”条,记载了一种外洗眼目法:“上盛热汤满器,铜器尤佳,以手掬熨眼,眼紧闭勿开,亦勿以手揉眼,但掬汤沃,汤冷即已。若有疾,一日可三四为之,无疾一日两次,沃令眼明,此最治赤眼,及睑毗痒。”
方法就是打一盆热水,用双手洒在紧闭的眼睛周围。据记载,苏轼本人因写作过劳所患目痛,“沃之而愈”;宋代官吏邵兴宗长期坚持洗目,“令昏目复明,遂能读小字”。是不是真有效果不好说,至少从讲卫生这一点上,还是不错的。
宋朝《续墨客挥犀》记载:“凡视五色皆损目,惟黑色于目无损。”是说,我们生活中看见的色彩缤纷都对眼睛有多多少少的刺激,唯独黑色最不伤眼。
所以“李氏有江南日,中书皆用皂罗糊屏风”。轻薄的屏风就像一层滤镜,过滤了刺眼的五色光,深色模式3D版轻松拥有。这妙招传至北宋,后才有了“王丞相(王安石)在政府,亦以皂罗糊屏风”。
还有一种方法是吃中药,药补加上食补。
《本草纲目》记载多种药物有明目助读的功效,比如芜菁花“主治虚劳眼暗,久服长生,可夜读书”,槐实“令人可夜读书,延年益气力”,苍术“治目盲,燥脾去湿宜用”。
苍术
除此之外,黑豆和枸杞也是治眼病的首选,《冷庐医话》记载一人患上病目之后专服黑豆,并佐以洗目法,半年愈,“因服小黑豆勿辍,凡二十余年,迄今目光如旧,灯下可作细字,未始非此方之力”。
///
目不劳,心不惑
不如在闲暇时离开屏幕
给双眼一个休息的机会
出门看天地颜色、人间烟火
👀
素材来源 | 方志江苏、博物南京、新华社、国家人文历史、大象新闻
编辑 | 谢滢滢
校对 | 吴一唯、宋竹君
审核 | 陈新洋
点赞+在看
分享小伙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