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贺新春丨珠崖田野上的天籁之声——崖州民歌

时事   2025-01-30 10:55   北京  


崖州民歌

海南这片热带土地,孕育了众多独特的文化瑰宝,每一项非遗都是历史与智慧的结晶。新春佳节之际,本网推出《非遗贺新春》系列专栏,让古老技艺与民俗文化在新春的欢声笑语中重新焕发光彩,连接过去与未来,让传统之美在新时代绽放异彩。让我们一同踏上这场文化之旅,聆听海南非遗故事,感受穿越时空的韵味与温度,共同守护与传承这些不可复制的文化遗产。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崖州民歌。




崖州民歌是海南民歌的古老歌种,根据老艺人的传说和对传统民歌遗存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崖州民歌发祥地主要在古崖州的乐罗、黄流(今属乐东黎族自治县的乐罗镇、黄流镇)一带乡村。崖州民歌自汉代开始不断生发、演化、丰富,至清代达于极盛,出现了大批的长篇歌册,目前收集到的已有七十多部约二百七十万字。


崖州民歌一般分长篇叙事歌、生活长歌和短歌等,最显著的特点是即兴演唱,题材除长篇历史来自群众的日常生活,演唱场合不限,田间地头、屋前院后都能尽情放歌,内容题材也很丰富,民歌歌者更是借物咏怀,将当地风土人情全部注入歌曲之中,具有较高的文学、艺术和历史价值。


据可查资料证实
崖州民歌
已在崖州一带传唱六百余年
成为海南“南歌北剧”中的“南歌”
2006年5月20日
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这个繁盛于清朝后期
现为崖州人民唱颂美好生活的民歌
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
一起来了解









崖州民歌



崖州民歌这种

以口头传唱和手抄文本

流传至今的民间歌谣

是崖州人民

唱颂美好生活的民歌

为当地群众所喜闻乐见

是他们重要的精神食粮

具有鲜明地域特色

曲调优美动听

内容蕴含着不同时代崖州

社会民情、经济生活

文学艺术等信息

是研究古崖州

经济社会历史发展的“活化石”

解析琼崖文化的“信源密码”








崖州民歌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从人文历史、自然风光到生产劳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无不涉及。其中的二十多部长篇抒情大歌(俗称“大朝歌”),如《贫家织女歌》《张生歌》《梁生歌》等,是崖州民歌中的瑰宝,在当地流传甚广。崖州民歌曲词优美,其曲调主要包括拉大调、柔情调、嗟叹调、大朝调、摇篮调等,歌词多为七言,善用赋、比、兴等艺术手法。


崖州在历史上是高官名宦贬谪之所,唐宋时期被贬到崖州的名臣就有韦执谊、丁谓、卢多逊、赵鼎、胡铨等十余人。他们在贬所致力于传播中原文化,受其影响,崖州民歌明显带上了唐诗宋词的烙印。


除此以外,崖州民歌还带有明显的佛教“斋歌”痕迹。唐代佛教传入海南,在古崖州(今三亚市崖州区)建立大云寺。崖州民歌的嗟叹调就出自“斋歌”,当与寺庙中的念诵吟唱有一定关系。


崖州民歌长期以来依靠口传心授的方式代代传承不绝。崖州民歌还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它源远流长,反映了崖州历史上方方面面的内容。

崖州在历史上是高官名宦贬谪之所,唐宋时期被贬到崖州的名臣就有韦执谊、丁谓、卢多逊、赵鼎、胡铨等十余人。他们在贬所致力于传播中原文化,受其影响,崖州民歌明显带上了唐诗宋词的烙印。除此以外,崖州民歌还带有明显的佛教“斋歌”痕迹。唐代佛教传入海南,在古崖州(今三亚市崖州区)建立大云寺。崖州民歌的嗟叹调就出自“斋歌”,当与









走进新时代
崖州民歌得到了
更好的保护、传承和创新
崖州民歌传承人张远来等人
多年如一日地收集和整理崖州民歌
长达200万字
……

海南省文化馆内关于崖州民歌传承人的介绍。人民网 刘杨摄

张远来收集的手抄本。人民网视频截图 牛良玉摄

成立崖州民歌协会

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出版《崖州民歌》系列丛书

建立“崖州民歌传习所”

在小学开设崖州民歌学习课程

组织崖州民歌培训班

发掘培养民歌传承人

让崖州民歌的传唱者变得“更年轻”

由原来只有五六十岁的群体

下延覆盖到各个年龄段



崖州民歌
古韵悠长、生生不息
崖州民歌爱好者们
用热爱和守护
让崖州民歌
得以在时代浪潮中乘风破浪
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走进崖州民歌>


【游玩推荐】
地点:三亚保平村

视频拍摄:人民网 牛良玉

保平村是崖州民歌的主要发源地,距今已有一千一百多年的历史。位于海南省三亚市崖州区,古称毕兰村,是古崖州的边关重镇、海防门户。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必经的天涯驿站。2010年,保平村被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村”,2011年被评为“国家传统村落”。


千年保平村 :穿越唐宋明清 在此静静等你






来源:人民网海南频道

图片:崖州区委宣传部(署名作品除外)

视频:三亚市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局(署名作品除外)

责编:刘杨

编辑:潘惠文

值班负责人:席秀琴


人民网海南频道
人民网海南频道官方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