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州民歌
崖州民歌是海南民歌的古老歌种,根据老艺人的传说和对传统民歌遗存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崖州民歌发祥地主要在古崖州的乐罗、黄流(今属乐东黎族自治县的乐罗镇、黄流镇)一带乡村。崖州民歌自汉代开始不断生发、演化、丰富,至清代达于极盛,出现了大批的长篇歌册,目前收集到的已有七十多部约二百七十万字。
崖州民歌一般分长篇叙事歌、生活长歌和短歌等,最显著的特点是即兴演唱,题材除长篇历史来自群众的日常生活,演唱场合不限,田间地头、屋前院后都能尽情放歌,内容题材也很丰富,民歌歌者更是借物咏怀,将当地风土人情全部注入歌曲之中,具有较高的文学、艺术和历史价值。
崖州民歌这种
以口头传唱和手抄文本
流传至今的民间歌谣
是崖州人民
唱颂美好生活的民歌
为当地群众所喜闻乐见
是他们重要的精神食粮
它
具有鲜明地域特色
曲调优美动听
内容蕴含着不同时代崖州
社会民情、经济生活
文学艺术等信息
是研究古崖州
经济社会历史发展的“活化石”
解析琼崖文化的“信源密码”
崖州在历史上是高官名宦贬谪之所,唐宋时期被贬到崖州的名臣就有韦执谊、丁谓、卢多逊、赵鼎、胡铨等十余人。他们在贬所致力于传播中原文化,受其影响,崖州民歌明显带上了唐诗宋词的烙印。
成立崖州民歌协会
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出版《崖州民歌》系列丛书
建立“崖州民歌传习所”
在小学开设崖州民歌学习课程
组织崖州民歌培训班
发掘培养民歌传承人
让崖州民歌的传唱者变得“更年轻”
由原来只有五六十岁的群体
下延覆盖到各个年龄段
<走进崖州民歌>
保平村是崖州民歌的主要发源地,距今已有一千一百多年的历史。位于海南省三亚市崖州区,古称毕兰村,是古崖州的边关重镇、海防门户。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必经的天涯驿站。2010年,保平村被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村”,2011年被评为“国家传统村落”。
千年保平村 :穿越唐宋明清 在此静静等你
来源:人民网海南频道
图片:崖州区委宣传部(署名作品除外)
视频:三亚市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局(署名作品除外)
责编:刘杨
编辑:潘惠文
值班负责人:席秀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