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岜莱评谭】毛兴华(彝族):着眼于生活低处,直抵心灵的诗意——读刘春诗集《我写下的都是卑微的事物》

文摘   2024-11-22 16:52   广西  

刘春诗集《我写下的都是卑微的事物》

2023年8月,刘春诗集《我写下的都是卑微的事物》由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这是刘春经历2008年至2019年的写作“枯水期”,并在相当长一段时间的诗歌评论、随笔的写作中,不断反思自身的诗歌写作之后出版的诗集,是作者迄今为止最为满意的一本诗集。三辑里的诗与诗之间相互印证,相互协奏,谱就出一首首直抵心灵深处的生命之歌。
诗人拥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善于抓住琐碎的日常生活中不经意的细节,以干净简明的语言和纵深的方向抵达诗意,在有限的叙述中发现日常之物的精神意义和精神高度。以周遭的世界作为切入点,引发诗意的联想、发现。如《风吹大海》中,由“丈量大海”的风,以风喻人,“只有一种从不停止跑动/倒下,又站起来,一生都在路上”,而又想起“我认识这种,上一次遇见,它在高山滚动石头”;由“沿321国道一路向北”,联想到“村子是一堆堆行囊/被羊肠小道拴在地上”,进而发现“有的被风解开……蒲公英般,散落四方”(《风吹歧路》)。正如刘忠华对《微茫之光》的评说:“切入口很小,聚焦的事物也很小,但表达的生命体验却很深,张力很大。”诗人着眼生活低处,以俯身的姿态,体认世间万物,呈现出真诚的写作。如“看海的狗”、一只呼伦贝尔草原上的蚂蚁、“和人一样,一辈子都在讨生活的路上”的车(《立春小记》);一如“唉,绵羊,蚂蚁,青草……这些/大地上的生灵,各有各的活法,它们的/一生如同蜿蜒曲折的额尔古纳河/在时光中缓缓流过,随遇而安”(《时光中》)。这些意象正如诗集的名字“我写下的都是卑微的事物”,诗集中的每一首诗都在践行着这样的诗歌写作,折射出诗人基于现实主义的、平等的写作观念。诗集中作品的语言风格多是对日常所见的叙述或白描,源自于对生命的体验,对万物的体认,朴素而又深刻,而平实简明的语言叙述,娓娓道来,呈现出惬意的自由度。这样的阅读体验应该是极为惬意的。这样的叙述就像生活中人与人日常的交谈,与深沉的主题表达、朴素的情感关怀,相得益彰。
如果说写诗是一场悟道之旅,刘春的诗写已经做到了真正的“大道至简”。诗人郑小琼曾说:“当我们的诗歌变成论技术为荣,便是诗歌堕落的开始。”在修辞和技术流行诗坛的当下,诗人回到现实主义,回到日常化的口语写作;回到《诗经》中的“赋比兴”,回到平实的叙事、最简单的修辞,无疑是一种冒险,而这样的冒险无疑是难能可贵的,为当下的现实主义诗歌写作提供一种可能,他的诗意不再是浮于文字表面的陌生化处理,而是流淌于语言背后的关怀、悲悯,直抵心灵深处。如“给离乡的断肠人/一匹瘦马,天涯就更远了”(《美术课》),“我一无所获,也一无所求/一生只为这微茫之光挨着”(《微茫之光》),等等。诗人西川曾说,诗歌写作的成熟阶段,是一个自由的阶段。诗人刘春显然已经进入了这样一个状态,他不再去考虑修辞、技巧,而是从心所欲地写。他在自述中说:“2020年上半年,我好像突然找到感觉似的,诗歌产量比以前多了很多……反正下笔怎么样就怎么样,之前也没考虑过哪首诗应该抒情,哪首诗应该写成口语的样子。”
一个作家、一个诗人的写作是离不开故乡的。诗集中许多作品也在为故乡的亲人画像。比如“我喜欢那些沉默寡言者/他们心里肯定也有很多痛苦/但他们忍住了”(《风吹过》),还比如《歧路村》《初夏》《亲人》等作品也是如此。其中最令人深刻的是诗人笔下的父亲,《关于父亲的第三首诗》,我认为是一种“零度写作”,即不带任何情感色彩和主观判断,以客观、中立的态度进行叙述,将情感降到冰点。艾略特在《传统与个人才能》中也认为:“诗不是放纵感情,而是逃避感情。”诗人在冷静的叙述中,还原和父亲相处的往事,并没有掺入个人的情感和主观判断。而是以客观的叙述,引领读者走进当时的场景。将感情降到冰点,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在情感的表达上显得极为克制,这样并没有削弱诗歌对情感的表达,反而更深刻、更感人、更容易走进读者心中。这不是那种哭天抢地的浪漫主义式的抒情,而是一个人经历了沉痛怀念之后直陈的剖解,蕴含着隐痛和沉思。
诗集的第三辑“各得其所”涉及诗人的冥想与反思。诗歌的表达更加自由,像摆脱了某种语言的枷锁。如“请不要出声,你需要做的只是默默凝视/也不要惋惜,没有人具备怜悯他的资格/那么,要为他歌唱吗?/不,到得让我们识趣地闭上嘴巴”(《艾兹拉·庞德》)。又如“——当清晨的阳光在过滤乌云/起来吧,梦不可能永远过滤醒/沉睡不可能永远过滤奔跑”(《化学实验》)。诗歌的主题、意象显得更为丰富、多元。有对生活中一些日常静物的思索《眼镜》《灯心草》;有对人生的思考《理想》《我的一生都在妥协》;有对一些诗人的感怀,卡夫卡、艾略特、庞德、穆旦等;还有从生命中走过的一些人《关于男孩刘浪》《梦见一个死于车祸的朋友》。这一辑中诗人在不断追问自己的内心,在冥想与反思中同自己的内心交流,和另一个自己推心置腹地交谈。诗评家草树曾说:“现代诗的本质,它是一种对话,或者和自己想象中的一个朋友的对话,或者和一个故人的对话,或者说和某一个理想的朋友和潜在读者的对话。”诗歌的写作能够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自己,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真正崇敬什么。正如作者说:“我能够坚持写作几十年,是因为诗歌有助于我一步一步地认识自己,诗歌也是我对生活与现实的态度。”
总而言之,刘春诗集《我写下的都是卑微的事物》在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物质生活不断丰富的今天,回归到农村的生活现场,回归到对自然万物的细微观察,以众生平等的写作观念,将一个个感人的画面、卑微的事物写就成一首首直抵心灵的生命之歌。在修辞、技巧盛行的当下,回归到简明平实的语言,朴实无华的陈叙,用看似简单的白描、比喻、联想,引领读者从诗人细心捕捉的一个个细节,或者一个个生活的截面,走进一个个生活场景,走进生命中的一次次悲欢离合,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并给人以慰藉和关怀。
(作者系西南民族大学学生)

《广西民族报》2024年11月22日第七版

来源:广西民族报
作者:毛兴华(彝族)
责编:张新怡
审核:李道芝
复审:黄浩云
监制:韦秀观

广西民族报
《广西民族报》是全国唯一的兼用汉文、壮文出版的报纸,1957年创刊,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宣传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讲好民族团结进步广西故事,为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营造良好氛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