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宾职校:多元特色齐焕彩,满园桃李春意暄

文摘   2024-11-15 10:04   广西  

坐落于美丽的红水河畔的来宾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是一所人文蔚起、多民族融合的中等职业学校。学校的民族文化像美丽的红水河一样源远流长,令人向往。

作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近年来,来宾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依托多民族聚居优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打造桂中教育百花园名副其实的职业教育特色品牌。
来宾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同心广场(曾庆春 摄)

惊喜:浓厚民族团结氛围聚合幸福的莘莘学子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
远远听到清脆嘹亮的歌声从校园传出,让人心潮澎湃。
在校门口迎接我的韦主任微笑着告诉我,现在是下午的社团活动时间,同学们正在排练文艺节目,准备参加不久后的艺术节比赛。
走进来宾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大门,便见到一个规模宏大的同心广场,这里是学校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的主阵地之一。不少身着民族服装的学生在广场开展民族知识学习活动,气氛热烈。
漫步校园,独具民族特色的宣传展板成为学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不时有学生在展板前驻足流连……
“什么是民族团结‘六个相互’?”
“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
教室里,老师从容提问,学生踊跃回答。台上台下,掌声一片。
这是学校师生开展民族团结主题班会的生动一幕。
“开展读十本民族团结书籍、唱十首民族团结歌曲、看十台民族团结文艺节目的‘三个十’活动,把《中华大家庭》《百年中国》等作为思想政治必修课程,切实推进民族团结教育进课堂,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师生心中,让师生的民族凝聚力得到了增强。”健谈的张鸿祯副校长声情并茂地向我介绍。
在开展主题教育过程中,来宾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为抓手,组建了民族文化社团、民族服饰时装表演队、民族工艺品营销队,借助中国—东盟博览会、全国职业院校师生技能作品展等平台,不断提高和扩大学校的知名度与办学影响力。
墙内开花墙外香。丰富的优质课程设置与灵活的招生办学机制,特别是多民族的文化融合,使原本只是针对来宾市本地与区内其他部分地区招生的来宾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成了外省学子的向往之地,不断有新疆、湖南、广东、贵州的学生前来求学。2022 年 9 月 1 日,新疆阿克苏地区的努尔艾力·托合提与依木然·吐尔洪同学,带着家人的祝福,千里迢迢到来宾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报名就读。经过他们的宣传,从新疆各地来到来宾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就读的学生陆续不断,一度超过 100 多人。为了消除学生因文化、地域等方面差异造成的不适感,学校通过举办班会课、小组交流、播放地方宣传片等形式,促进交往交流交融。同时鼓励新疆学生加入班委,参加运动会、趣味竞技、文艺晚会、知识竞赛等集体活动,发挥能歌善舞的文艺特长,展现独特的民族风采,为班集体争取荣誉。
“学校的同学和老师都很好、很热情,在这里,我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努尔艾力·托合提深有感触地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麦合利亚、麦热帕提两位同学深有同感:“大家都很友好,我们相处得很好。”她们分别是努尔艾力·托合提的堂妹和表妹,是受到努尔艾力·托合提的影响慕名而来的。
“正是因为我们的政策好,人文关怀氛围浓厚,学校发展前景好,所以区外的不少学生选择来我校求学。”分管教学工作的张康亮副校长总结道。
惊艳:非遗大师工作室主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
壮锦是广西最具代表性的民族工艺品,是壮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一,是壮族文化的“活化石”。壮锦、瑶绣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民族瑰宝。以传承壮锦、瑶秀文化为己任,围绕“源起、传承、创新、发展”的历程,用图片、文字、实物及场景等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并将其发扬光大,是来宾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建立壮锦(瑶绣)文化传承创新职业教育基地,设立壮锦、瑶绣大师工作室的宗旨。学校立足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组建壮锦、瑶绣民族团结模范班,建成“基地 + 大师工作室 +研学联盟”协同育人平台,将非遗文化融入专业育人体系,通过“匠师 + 大师”联动,推动壮族织锦技艺人才培养与非遗文化传承创新发展,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助力打造“技术 +人文”的教育基地育人品牌;聘请非物质文化遗产壮族织锦技艺传承人蒙如君、兰培文,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谭湘光,瑶族织绣技艺传承人赵凤香、龚玉娟等到校给师生传授织锦、刺绣技艺,发挥其品牌效应和聚合效应,积极探索“个体带动团队,团队影响社会”的民族文化传承创新发展模式,培养民族技艺传承后备人才,推进民族文化创新发展。
来宾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瑶绣班学生在进行实训(来宾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供图)
学校发掘、整理、开发并实施《壮锦制作工艺》《壮锦元素手工工艺》《壮族服饰制图与工艺》等校本课程,到校进行织锦、刺绣技艺学习培训的中小学生 1500 人次以上,学校对农村务工人员和扶贫对象进行织锦、刺绣技艺培训 400 人次以上。在此基础上,学校还建立民族工艺生产车间,与企业联合开发被面、床毯、背带、挂包、台布、围裙、头巾、衣服边角饰等壮锦、瑶绣文创产品 3.68 万多件(套)、56 个民族服饰 112 套。建成织锦、刺绣技艺数字化资源网络学习平台及民族服饰、手工艺品电子商务营销创业平台,传承弘扬民族技艺。制作壮锦、瑶绣文化传承宣传片、宣传手册,编写出版壮锦、瑶绣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技艺校本教材5本,特色教材《壮锦制作工艺》是全国唯一的壮锦工艺教材,入选“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非遗传承壮锦文化教育项目实施以来,受益学生3 万余人,在国内外 35 所职业院校推广应用,辐射学生 6 万余人,获得“最美中职生”“创业能手”“织锦能手”等称号的近千人;学生获各类竞赛奖 176 项,在广西名列前茅;为 12 家民族文化企业研发壮锦文创产品 51 种;助力乡村振兴,培训残疾人、乡村富余劳动力近 1.5 万人,培养农村织娘、残疾人织手近 3000 人。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的教育同行纷纷前来学校学习借鉴经验。项目组成员在全区、全国相关论坛或交流会宣讲成果 15 次,成果被中央电视台、广西电视台、中国教育报、光明网、人民网等媒体关注并报道。
“绚丽壮锦”“多彩瑶绣”已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靓丽名片。2015 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视察学校时,高度赞扬学校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民族团结进步做出了贡献,为国争光。

惊羡:特色美食成就职业发展的香饽饽

来宾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办学思路广阔,办学模式灵活,从民族烹饪传承创新职业教育基地的建设上可见一斑。
桂中地区为多民族聚居地区,民族饮食文化各具特色。在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社会发展大背景下,特色美食作为一条就业门路,前景十分广阔。为此,学校果断决定:发掘特色传统美食,创新特色烹饪技艺,拓宽职业教育办学渠道。通过多方努力,学校建立了特色烹饪传承创新职业教育基地,编写《桂中少数民族风味菜肴烹制技艺》校本教材,对桂中地区特色风味菜肴技艺进行尝试性开发、研究和传承。开办特色美食厨艺班,每年面向全市中学生进行特色风味菜肴技艺培训 500 人次以上,重点对桂中地区壮、瑶、苗、侗等民族特色风味菜肴技艺进行开发、研究和传承。举办美食节,推出“来宾美食菜系”“来宾风味小吃系列”,打造“食在来宾”的美食品牌。从烹饪培训班出来的学生、学徒,成为各大餐饮企业抢手的香饽饽,有些学员自己开店掌厨,生意红红火火。
烹饪传承创新职业教育基地,成了学校招生就业的一块金字招牌。

惊叹:主题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的丰硕成果

近年来,来宾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紧紧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大做文章,在教学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中不断发力,成果迭出,佳报频传,成就喜人。
为不断传承巩固“八桂团结基因”,增进各民族学生“五个认同”,推动各民族优秀文化共享,有形、有效、有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由学校党委书记、校长撰写提纲,完成了以壮锦文化为主题的教研课题《基于专业链对接产业链“四协同五联动”壮锦技艺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形成极具民族特色与影响力的教研成果,荣获 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这也是来宾市建市以来教育系统第一次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大奖。
教学成果《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养融入中职学校教育探究实践》的研究目标是全方位、全过程普及学生民族团结进步知识,培养学生爱国爱党情怀,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民族地区中职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机制及评价体系研究与实践》成功申报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 2022 年度教育评价改革专项课题,课题的研究目的是改进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各个环节,优化教育流程,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完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机制建设,开展评估指标建设,提出了一套服务于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培养的评价模式。
多元特色齐焕彩,满园桃李春意暄。来宾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依托多民族聚居的优势,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学校师生心中生根、开花、结果,为各民族师生的美好未来描绘瑰丽的彩虹蓝图。
来源:广西三月三杂志社
作者:马昌华
责编:张新怡
审核:黄  云
复审:黄浩云
监制:韦秀观

广西民族报
《广西民族报》是全国唯一的兼用汉文、壮文出版的报纸,1957年创刊,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宣传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讲好民族团结进步广西故事,为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营造良好氛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