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日报》《运城晚报》 官方发布平台
《人民日报》2025年2月6日第7版
“参观古建后,买了一件琉璃烧制的冰箱贴。曾经只用于宫殿庙宇的琉璃,如今也能装点我的小家了。”春节假期,在山西省河津市一景点,记者遇到了正在文创店购物的游客。
色彩鲜艳,层次分明的河津琉璃制品。(资料图)
山西文旅持续火热,带火文创消费市场。在太原、平遥、临汾等地,一件件琉璃文创更添文化年味。这些文创产品来自河津市西窑头村吕氏琉璃。
背靠吕梁山脉,地处黄河与汾河交界,河津的坩子土可塑性强、干燥性好,为烧制琉璃提供了最佳原料。吕氏琉璃烧制始于明代,制作技艺复杂,要经过选泥料、雕刻、烧制等16道工序。2008年,琉璃烧制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如今,吕氏琉璃有3家企业,规模与发力方向略有不同,但都致力于将传统技艺发展壮大。
作为非遗技艺,琉璃在现代有哪些应用场景?
“我们在古建修缮、新建景区与民居领域,积累了一定的口碑。这两年,我们参与了山东曲阜孔庙、安徽凤阳明皇陵等的修缮工作。”吕氏工坊里,第十代传承人、凤凰吕氏琉璃负责人吕哲峰说。
“前几年我们开始试水文创。去年以来文创产品销售额快速增长。”彦堂吕氏琉璃负责人吕鹏程说,“古建上的图案为我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仅仅是瓦当,可参考的图案就多达几千种。”
今年,这两家企业都将搬进河津市灰陶琉璃文化产业园。“搬进园区,产业形成集群,多家企业握指成拳,能更好地塑造品牌。”吕哲峰说,到园区用上煤气,还能大大降低用能成本,一年可节省100万元。
河津市新窑头村的吕氏祖传琉璃工艺厂大师工作室,雕塑师傅师武志在制作灰陶龙头制品。(资料图)
记者来到灰陶琉璃文化产业园,龙门吕氏琉璃已经在此布局7年多,成批瓦件、建筑构件制作完成,即将发往各地;研学基地、文化中心、生产流水线等正在建设中。
“在政府主导下,我们正牵头标准化工作,将人工配置改为流水线作业,对生产工艺开展节能环保、自动化、智能化改造,从而提高品控。”龙门吕氏琉璃负责人吕佳丰介绍,公司聘请了专业设计师优化产品外形、绘画设计等,希望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意有机结合。
目前,河津灰陶琉璃产业已集聚13家企业,年生产能力达2亿件,年产值2亿元,形成集文化旅游艺术、研学体验展览、生产物流施工于一体的特色文化产业园。
“我们将继续完善产业园的配套设施,持续加大政策扶持,加强宣传推广,让传统文化产业焕发新活力。”河津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蔡斌说。
运城新闻网视频号
点击关注
☛ 浏览更多本地新闻资讯,请登录”运城新闻“客户端。
长按二维码通过图片识别下载客户端
欢迎登录“运城新闻”客户端爆料
或拨打新闻热线:0359-2233366
▍ 本期责编:杨晶茗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文章版权归运城日报社所有,请勿转载,侵权必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412019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