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日报》《运城晚报》 官方发布平台
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二论积极创建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示范区
运城日报评论员
村强,则民长富;民富,则国久安。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强农业、美农村、富农民的重要举措,是凝聚党心民心、巩固执政基础的重要抓手。积极创建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示范区,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推动乡村振兴持续健康发展。
集体经济是基层发展的物质基础,是推动共同富裕的有效载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集体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基层党组织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来抓,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提高村级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近年来,我市多措并举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探索共同富裕新路径,涌现出河津龙门、临猗薛公、芮城斜口等一批经济强村。但总体来看,仍存在总量不大、路径不多、层次不高等问题。下一步,要实施“消弱培强、提质倍增”行动,探索“党支部+”模式,把群众组织起来,把资源利用起来,把产业发展起来,持续做大集体经济“蛋糕”。
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要盘活闲置资源。
有形和无形的存量闲置资源,既是农村的“老家底”,也是未来发展的潜力所在。盘活闲置资源,努力做到盘出增量、盘出效益,既是“稳增长”,又是“防风险”,事关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局。要聚焦破解“人、地、钱”瓶颈,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沉睡资源”变成增收活水。对一般农业村,可采取“股票田”模式,通过以田易股,引导村民把土地流转给集体,或者实施全产业链托管,分享增值收益;对山区空心村,可推广“飞地经营”模式,与经济强村结对,分享发展红利;对生态条件好的村,可引进优质文旅项目,把“好风景”变成“好光景”;对城郊村和城中村,要整合富余劳动力、空余门面房、闲置宅基地等,发展物业经营、劳务派遣、物流配送等业态。
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要做强经营主体。
经营主体是产业的根基,没有经营主体的枝繁叶茂,就难有产业发展的花繁果硕。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经成为集体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但同其他市相比,我市合作社办得还不红火,与我市优越的农业资源禀赋不够匹配。要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提档升级行动,清理整顿“空壳社”,在每个乡镇集中培育10个左右带动力强的合作社,把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经营整合起来,让群众在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实现抱团合作。要实施“新农人”培育计划,既注重将“土专家”“田秀才”“乡创客”、致富能手孵化培育成专业乡村运营师,又要市场化招引一批“乡村CEO”,为合作社当好“账房先生”、产品经理,为集体经济注入新动能。
积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要推动连片共富。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一村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富。实现共同富裕,离不开先富带后富。先富起来的村子,有责任也有义务伸出援手。我们要以地域相连、产业相近为纽带,通过组织联建、村企结对、村村合作等方式,以“一村富”带动“连片兴”。要密切利益联结机制,创新实施薪金、租金、股金、福利金等增收新模式,实现集体和群众“双增收”,促进共同富裕。要常态化推进集体资产“清化收”,每年开展“回头看”,严禁侵占资源收益、贱租贱卖资产,杜绝不合规支出,理直气壮管好集体“三资”。特别是,要在城市社区积极探索“物业经济”“地摊经济”“服务经济”等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增强社区自身“造血功能”。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办成。全市上下唯有以“闯”的精神破冰前行,以“创”的劲头开拓新路,以“实”的作风攻坚克难,才能走出一条符合时代要求、具有运城特色、切合基层实践的集体经济发展之路,才能不断发展壮大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助推运城乡村振兴取得更大实效。
欢迎登录“运城新闻”客户端爆料
或拨打新闻热线:0359-2233366
▍ 本期责编:毛文琦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文章版权归运城日报社所有,请勿转载,侵权必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412019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