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化、智能化、链条化!我市推动传统重点行业升级焕新

时事   2025-02-10 19:42   山西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 官方发布平台


我市推动传统重点行业高端化、智能化、链条化发展——

聚力转型 升级焕新

记者 朱姝


  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行动,推动传统重点行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锐意进取,顺势而为。我市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带来的机遇,以广泛应用绿色技术、延伸产业链条等方式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传统产业正在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高端化

传统产业焕发新生机



  在铭福钢铁的炼铁车间,1230立方米新置换的炼铁高炉极速作业中;在炼钢车间,通红的钢材被整齐切割成一块一块……


  据悉,该公司的产能置换总投资28.2亿元,自2020年开始实施,项目内容包括新建1230立方米炼铁高炉,配套建设1台220平方米烧结机及余热回收系统,一座130吨转炉等。到2024年,铭福钢铁产能置换项目建成。


  在铭福钢铁的炼钢车间,通红的钢材被整齐切割成一块一块。



  据该企业负责人介绍,从2020年至今,铭福钢铁已经将烧结、炼铁、炼钢各个工序的设备都进行了一次迭代升级。现在,新设备在企业已经全方位投用。


  全新置换的生产设备相较过去,不仅生产效率极大提升,自动化程度提升,也更加环保。


  2024年7月,华鑫源钢铁集团产能减量置换升级改造项目核心工程1300立方米高炉和100T转炉点火成功,标志着企业生产装备迈入了国内一流行列。


  1300立方米高炉和100T转炉为该集团产能减量置换升级改造项目的核心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始终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采用清洁生产工艺,注重资源和能源的综合循环利用,降低资源和能源消耗、减少废弃物排放。


  自2020年开始,华鑫源钢铁聚焦产业转型和数字转型,立足企业自身可持续、高质量发展需求,总投资40多亿元实施减量置换升级改造项目,争取在5年内围绕烧结、高炉、转炉、轧钢四大生产核心,配套余热余气发电、制氧、变电站等八大项目,对原有生产设备和工艺技术进行全方位的升级改造,通过采用一流的高效装备、先进的工艺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机制,实现钢铁制造技术与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深度融合,全力打造“智慧工厂”“绿色工厂”“精品工厂”。


  铭福钢铁和华鑫源钢铁产能置换项目建成后,全市炼钢先进产能占比达到80%以上,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同时,我市传统产业持续优化品种结构,加快发展非建筑用钢,宏达钢铁与中钢国际合作共建我国首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绿色低碳薄带铸轧生产线项目有序推进,工业用钢比重提升至61%。


  2024年1月,国内首条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薄带铸轧生产线项目全面开工。


  据悉,该项目采用新一代超短流程无头轧制技术——薄带铸轧技术,铸、轧工序一体化,钢水由两个逆向旋转的结晶器形成铸带,无需对铸带加热,直接进入轧制工序获得一定厚度的薄带,形成钢铁制备过程的近终形制造,减少或免除铸、轧工序衔接过程的加热或补热环节,大幅减少轧制道次和降低热轧过程能耗及CO2排放。


  与传统的带钢生产工艺相比,薄带铸轧流程可降低84%能耗,减少75%温室气体排放,技术水平领先、示范效应明显、减排效果突出。


  在焦化行业,我市焦炭先进产能占比达到100%,焦化企业配套干熄焦产能配备比例提升至100%……



  2024年,我市大力开展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印发《运城市制造业领域设备更新工作方案》,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奖励资金,配合市发改委审核通过国家工业领域设备更新项目9个,项目数量全省最多,争取到2024年国家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1.6亿余元。为21家企业争取到2024年省制造业领域设备更新奖励资金1193万元,占全省(5499万元)的21.7%,位列全省第一。











绿色化

绿色产业效能取得新成就



  2024年,我市加快推进工业固废减量化和综合利用,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化资源综合利用,进一步完善绿色制造体系,协同推进节能降耗,积极推动工业绿色转型发展。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2024年度绿色制造名单公示》中,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获批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它是山西省2024年度获评的唯一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也是山西省第八个通过的省级工业类开发区。


  记者获悉,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自2024年6月份启动申报工作,在相关部门大力支持和配合下,于2024年9月17日获批省级绿色园区,并于12月16日通过工信部公示。


  近年来,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聚焦特色产业与绿色制造相结合,在储能产业、汽车装备制造产业、铜基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推进绿色园区标准体系建设,在能效水平、污染减排、资源集约利用等方面不断对标提升。


  据介绍,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还将大力推进企业节能降碳,进一步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化利用水平;加强余热资源回收利用和水资源循环利用,促进园区内企业废物资源交换利用;补全完善园区内产业的绿色链条,推动园区内企业创建绿色工厂,开发绿色设计产品,建设绿色供应链,实现园区整体的绿色发展,将绿色生产力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我市工信部门还推荐永东化工、石药银湖制药等8家企业申报国家绿色工厂,目前已通过省级部门认定并报至工信部。


  作为典型的资源型传统产业企业,创新绿色发展是山西永东化工坚守的战略目标。永东化工新项目包括建设单条1.5万吨粗酚精细加工生产线,建设单条2万吨浸渍剂沥青生产线,建设4条共7万吨特种炭黑生产线。


  永东化工通过一体化经营实现资源、能源的就地转化,已初步打造“炭黑生产+煤焦油加工+尾气发电+精细化工”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条。


  同样入选的石药银湖制药有限公司长期以来秉持绿色理念,推动绿色转型,助力可持续发展。公司建立了能源管理体系,更换热压蒸馏水机、环保站中水回用、生活区安装太阳能热水器,车间余热回用,锅炉进行煤改气升级改造,将柴油叉车更换为电动叉车,厂区照明全部为LED节能灯,有效减少化石能源、电力、水的消耗,增加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同时,中铝山西新材料强化电解固废资源与钢铁、水泥、建材等行业协同利用,其公司的铝工业固体废物循环利用无废模式入选全国“无废企业”典型案例(全省唯一)。


  中铝山西新材料有限公司围绕电解废物资源化利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及产业链延长,强化固废与钢铁、水泥、建材等行业协同利用,加快构建铝工业固体废物循环利用无废模式。该公司联合相关科研院所攻克资源化利用难题,突破烧成窑协同利用电解危废技术瓶颈,累计形成5万吨电解危险废物资源化利用规模;延长产业链,采用新技术和新工艺,实现二次铝灰低成本资源化利用;积极开发“赤泥—煤矸石烧结砖”“赤泥—烧结仿古砖”等产品,取得“赤泥—粉煤灰基地质聚合物技术开发”科技成果。


  在建材行业,我市工信部门推动3户水泥熟料生产企业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威顿水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工厂技术改造、华兆住工年产160万立方米装配式建筑新材料、鸿泰(山西)绿色建筑智能制造等项目加快建设,推动建材行业升级转型。











链条化

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取得新进展



  “产业链、供应链在关键时刻不能掉链子,这是大国经济必须具备的重要特征。”在我市传统产业转型发展过程中,除了焦化产业、钢铁产业的产业链健康发展保持高位运行外,在新材料产业领域的产业链和供应链的自主可控也不断取得新进展。


  2024年9月27日,第七届中国铜工业科学技术发展大会暨山西省铜基新材料产业链发展大会在我市举行。


  近年来,中条山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华北地区最大且完备的铜行业全产业链企业,构建了“从一吨矿石到一张铜箔”全产业链条,形成了以上游原料制造、中游铜冶炼、下游铜精深加工环节完整、可控、回旋空间充足的产业链条,实现了完整的产业链闭环。


  尤其是北铜新材料铜高性能压延铜带箔和覆铜板项目一期的建成投产,更为产业链条的延伸注入强大动能。


  北铜新材新建高性能压延铜带箔和覆铜板项目主要产品为铜及铜合金带材、压延铜箔等,这些产品广泛应用于电脑、5G通信、汽车电子、航空航天、新能源等领域,是北铜新材料有限公司实现向下游高附加值产品延伸的重要布局。该项目投产后,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32.2亿元,年净利润3.71亿元。


  2024年11月21日,以“聚势铝镁精深加工 开启产业链发展新篇章”为主题的山西省铝镁精深加工产业链发展大会在河津举行。百余名来自全国铝镁行业的精英翘楚、专家学者、商界才俊齐聚一堂,共商合作,为铝镁产业高质量发展聚势赋能。


  目前,河津已形成以中铝山西新材料省级“链主”为龙头,25家上下游企业协作,集氧化铝、电解铝、铝型材、铝铸造、再生铝等于一体的铝精深加工产业链集群。


  铝及铝合金型材被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运输、电子、航天航空等领域。近年来,中铝山西新材料抢抓市场商机,在强化科技创新、突破硬质铝合金材料技术壁垒的基础上,实施建设了年产5000吨熔铸的小批量铝合金生产线,产品覆盖轨道交通、汽车轻量化铸锻件、5G通信领域等,不断增强中铝山西新材料合金化产品的竞争力。


  据该企业生产负责人表示,目前生产的产品结构有变形铝合金2024、4032、5052、7003、7075等多种高端铝合金产品,相较原来的产品,现在的产品更精细化,而且附加值有很大的提升,主要用于汽车轮毂的制造,目前生产的7075铝合金,可以用于航空航天领域,还能用于汽车的防撞梁等。


  在河津经济技术开发区,还有山西恒嵘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山西铭铝新材料有限公司等下游企业。


  山西恒嵘新材料年产200万件汽车配件生产线项目。


  山西恒嵘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00万件汽车配件生产线项目总投资1.3亿元,就近利用中铝山西新材料有限公司的铝液,压铸生产汽车轮毂、卡钳等各类汽车配件,产品经过后续深加工后销往全国各地,年产值5亿元。


  山西铭铝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铝压延加工项目。


  山西铭铝新材料有限公司的年产10万吨铝压延加工项目分两期建设,共建设4条铝板材生产线,产品有铝板带、空调铝箔、铝幕墙、室内天花板吊顶材料等,年产值可达18亿元,可为附近居民提供300余个就业岗位……


  重点培育打造铝精深加工3个“园中园”。


一是推进山西恒嵘新材料年产200万件汽车配件项目,打造新能源汽车铝轮毂配件产业园;


二是推进三联铸造研发甲醇汽车发动机项目,打造新能源汽车发动机铸造园;


三是依托科创园标准化厂房,加快招引新能源汽车轻量化、电池和光伏组件等项目,打造铝装备制造产业园。


  随着新项目的相继落地建设,一幅铝精深加工产业链蓬勃发展的美好图景正铺展开来。








摄影:记者 陈方斌




☛  浏览更多本地新闻资讯,请登录”运城新闻“客户端。

长按二维码通过图片识别下载客户端



欢迎登录“运城新闻”客户端爆料

或拨打新闻热线:0359-2233366

   ▍  本期责编:毛文琦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文章版权归运城日报社所有,请勿转载,侵权必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4120190001



运城新闻网
运城新闻网 运城综合生活门户信息网!发布权威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