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天也不是很长,国庆假期这就接近尾声了。
今天,三好同学为各位老板带来的是“三个消息”:一个令人稍感欣慰,两个令人分外感慨。
先说令人欣慰的。
9月27日,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民事裁定书:批准安徽省嘉信包装印务股份有限公司的重整计划,同时终止其破产重整程序。
这意味着,这家曾经风云一时,领跑安徽的包装印刷企业获得了重生的机会。
关于安徽嘉信包装,三好同学在《中荣4.1亿扩产。及这家印刷企业以酒包装闻名,曾引进安徽首台大幅面胶印机,如今破产重整。为什么?》中曾说过:它成立于2000年,以酒包装闻名。
公开信息显示,安徽嘉信包装曾经的客户包括:安徽皖酒集团,金种子酒业、古井贡、洋河酒业、难得糊涂酒业、衡水老白干等。
早在2007年,安徽嘉信包装就引进了安徽省内第一台大幅面胶印机高宝142全开胶印机;2013年,它又引进了海德堡速霸XL 75七色加上光胶印机;2015年,其收入规模达到约2亿元,利润约2000万元。
不过,也正是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安徽嘉信包装涉及的借款、担保、买卖合同、融资租赁诉讼逐步增多。
2023年10月,安徽嘉信包装的破产重整申请获得法院受理,直到本次重整计划获得批准。
安徽嘉信包装的重整投资人是:安徽道盛传媒印务有限公司,一家成立于2024年3月的新企业,注册资本2900万元。
显然,它成立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参与安徽嘉信包装的重整。
无论经历了多少风雨,安徽嘉信包装重整计划得到批准都算是一个好消息,衷心期望这家曾经领跑安徽的印刷企业,在摆脱历史包袱之后,能够浴火重生,重新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令人稍感欣慰的,就说到这里。接下来,再说第一个令人分外感慨的消息。
相关公告显示,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于2024年8月27日,裁定受理四名自然人申请杭州阳光印易科技有限公司破产清算案,并指定了破产清算管理人。
仅仅从名称看,相信很多老板也都能联想到:杭州阳光印易是北京阳光印易科技有限公司——曾经的印刷电商明星阳光印网在境内运营主体的子公司。
成立于2011年的阳光印网,是2016年前后风起云涌的印刷电商大潮中,最受关注的明星企业之一。
它先后于2014年、2015年、2016年完成A轮、B轮、C轮三轮融资,累计融资近5亿元,迄今为止仍是融资额最高的印刷电商之一。
另据创业邦、36氪等业外媒体报道,阳光印网于2021年完成D轮5亿元融资,但这一消息并未得到阳光印网的公开官宣与认可。
从2011年到现在,阳光印网的业务定位几经调整,由最初纯粹的印刷电商,到企业非核心事物采购,产品与服务范围变得非常宽泛,品牌也由“阳光印网”变成了“爱阳光”。
2023年2月,爱阳光官方微信号发文表示:“疫情三年,对我司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经过我司与大量供应商进行沟通协商,我们将与供应商一起共同努力服务好客户,快速恢复供应。”
这从一个侧面表明,爱阳光的运营遭遇了挑战。
正是从这前后开始,北京阳光印易与作为供应商的印刷企业之间,涉及货款支付纠纷的诉讼明显增加。
作为应对挑战的举措之一,爱阳光表示:“在2023年2月起,调整平台商业模式,由原来自营模式,改成平台模式:客户的货款将直接支付给供应商,阳光印网仅收取平台佣金。”
杭州阳光印易成立于2022年10月,是北京阳光印易迄今仍显示为“开业”状态的七家子公司之一。
北京阳光印易有记录可查的子公司至少有24家,其余17家均已经显示为“注销”。
杭州阳光印易认缴出资额为1000万元,认缴出资时间为2050年12月31日。
企业信息查询平台“爱企查”显示,杭州阳光印易涉及的诉讼并不多,有一起作为被执行人诉讼的未履行金额为50.12万元。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杭州阳光印易因“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被申请破产清算,并获得法院裁定受理。
杭州阳光印易进入破产清算流程,是否会对北京阳光印易产生影响?还需要拭目以待。
由杭州阳光印易,三好同学联想到于年初被法院裁定破产,负债达7183.36万元,远远大于资产总额的一撕得包装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当时,三好同学曾说过:破产的是杭州一撕得,而不是它的母公司北京一撕得物流技术有限公司。
现在,作为母公司的北京一撕得境遇又如何?
令人感慨的是,三好同学发现: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法院已于7月26日,裁定受理一名自然人申请北京一撕得破产清算案,并指定了破产清算管理人。
北京一撕得成立于2013年11月,以开发出拉链式纸箱产品闻名。
在2016年前后的印刷电商大潮中,北京一撕得同样是一家备受关注的企业。
虽然它的定位主要是以创新性产品,解决电商物流纸箱胶带封箱不环保和开箱体验不佳的问题,而不是通过电商平台销售纸箱。
北京一撕得的主要创始人做过橡果国际的高管,开过淘宝大店,在美妆行业浸润多年,干事说话富于激情,十分善于营销。
他凭借拉链纸箱的创意切入包装行业,曾被关注创业领域的媒体“创业家”誉为“包装行业的天才破局者”。
北京一撕得瞄准的主要是电商物流领域的纸箱需求。有报道显示,阿里、小米、杜蕾斯、欧莱雅、唯品会、三只松鼠、菜鸟裹裹等都曾是它的用户。
不过,虽然以纸箱为主打,北京一撕得自身却没有工厂,而是依靠整合的供应链产能完成生产交付。
除了已经破产的杭州一撕得,北京一撕得在天津、苏州、上海、深圳等地依然或曾经拥有的子公司有八家,其中两家名称中有“供应链管理”的字样。
有报道称,一撕得在2017年双十一曾一天卖出一亿个纸箱。还有报道说它,一年收入六个亿,估值上亿美元。
“爱企查”平台则显示,北京一撕得完成过天使轮、Pre-A轮、A轮、B轮、A+轮融资,具体融资金额不详。
不知道为什么,B轮完成于2018年,先于2021年完成的A+轮。
目前公开可见的是,造纸企业山鹰国际曾在2017年斥资2000万元,获得北京一撕得5%的股权。
北京一撕得遭遇挑战大致始于2020年,主要表现为涉及买卖合同纠纷的诉讼大幅增加,以及员工数量的快速减少。
2020年年报显示,北京一撕得缴纳社保的员工数量为168人,到2022年降到了11人,到2023年则彻底归零。
如今进入破产流程,意味着这家曾经备受关注的企业,最终将迎来命运的终点。
遭遇挑战的北京阳光印易,进入破产流程的一撕得,只是2016年前后众多活跃一时的印刷电商命运的一个缩影。
想当年,众多怀抱整合、赋能、颠覆传统印刷企业梦想的创业者,躁动一时、纷纷涌入印刷电商领域,一时在圈内激起层层浪花。
然而,只不过短短五六年、七八年时间,曾经的印刷电商大潮又快速消退,各路创业者最初的梦想,最终还是一个梦想。
只不过,多数规模较小的印刷电商来去匆匆,在悄然退场时很难引起大的关注。
曾经活跃一时的印刷电商,为什么纷纷陷入困境?
现在回头来复盘,这其实是一个十分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因为在三好同学看来,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在相当程度上涉及到印刷圈的一个根本性问题——
要在印刷圈立足,究竟是销售为先,还是生产为先?或者说,一家印刷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究竟取决于销售,还是生产?
如果只是凭直观感觉,相信不少老板都会脱口而出:“销售为先”。而且,还能找出例证。
比如,很多圈内老板都是业务员出身,在掌握了一定业务资源之后自立门户,开创了一番事业。
再比如,不管在线上,还是线下,都存在一批专攻销售的轻资产公司,它们是印刷企业竞相追逐的重要客户。
想当初,多数印刷电商也正是秉持这样的理念,认为只要获取足够的订单,圈内本已过剩的产能就会召之即来,为自己所用,进而成就一番伟业。
问题是:事情还存在另一面。
有一种说法,相信多数老板都不会反对:印刷是加工服务业,多数印刷产品都是定制品。
什么叫“定制品”?简单说来,就是客户有了想法,有了需求,多数时候还有了设计方案,然后找人把产品做出来。
也就是说,客户对印刷产品的需求客观存在,无非最终是由谁来满足。
在这时候,销售能力强的印刷企业自然会有一定优势,但更重要的还是:谁能以最符合客户要求的性价比把产品给做出来。
换句话说,是优质产能改变、决定订单的流向,而不是掌握了一些订单,就能随意指挥市场上的存量产能。
而且,信息越透明,优质产能的竞争力越强,对订单的吸引力越大,生产相对于销售的重要性越高。
同时,还有一点十分重要:在部分低毛利的印刷细分市场——比如,大宗纸箱,很难给轻资产的印刷电商留下足够的利润空间,以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营。
在部分高毛利的印刷细分市场——比如,小批量印刷品,每天成千上万量级的订单又会给印刷电商的供应链管理能力提出极高的要求,进而限制其能够达到的规模上限。
说到底,大多数秉持轻资产理念的印刷电商最终抱憾而归,就是过于强调销售,而忽视了生产端的价值。
举个简单的例子,这个道理或许更容易明白:很多欧美企业不远万里,把书刊、包装等产品放到中国生产,归根结底不是因为国内企业销售能力更强,而是因为咱们有足够多有竞争力的优质产能。对不对?
就到这里。最后,还是祝各位老板好运吧。
【IPO】长联科技(301618):聚焦新材料创新驱动 引领纺织行业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