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北大:拔尖创新人才这样培养

学术   2024-10-17 07:37   湖南  
星标⭐,精彩信息不错过


注:原标题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探索——以北大元培学院为例》。


“我国教育是能够培养出大师来的。”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加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做好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工作注入了信心。

2009年,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简称“拔尖计划”)启动实施,至今已实施15年,取得显著成效。

北京大学“元培学院”、清华大学“姚班”“钱班”、上海交通大学“致远学院”、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西安交通大学“钱学森学院”等人才培养品牌不断出圈。

近期,麦可思研究有幸邀请到北京大学“元培学院”院长李猛,分享该学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之方。
 
2007年,北京大学正式成立了第一个非专业类本科学院——元培学院。元培学院秉承蔡元培老校长“尚自然展个性,化孤独为共同”的教育理念,坚持“自主学习、自由探索、完全人格、共同生活”的办学方针。2016年,学生搬入北京大学35楼集中住宿,住宿书院迈入实质建设阶段,开启了北大探索中国住宿制书院育人的先河。

元培学院持续完善全方位新生教育体系,坚持创新元培特色通识教育体系,致力于结合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不断推动跨学科发展。

作为北京大学本科教育改革的先锋,元培学院对于我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有重要意义。“元培学院作为高等教育的制度探索者,应该为中国高等教育向下一个更高端的发展方向去努力,要往带领人类文明进步的方向去发展。”该院院长李猛表示。

围绕“自由选择专业与课程”“通识教育课”“导师制”“住宿制书院”等关键词,李猛院长与麦可思研究(以下简称“麦”)分享了元培学院独特的人才培养之方。
 
关键词:自由选择专业与课程

麦:元培学生可自由选择北大各专业的课程。学院是如何帮助学生做出合适的选择?

李猛:在大学,每个专业都有它独特的优势和特点,关键看学生能力和志趣与专业的匹配度怎样。元培在帮助学生选择专业与课程方面,主要做了三方面工作:

一是新生教育。元培的新生教育非常系统、完整。新生教育阶段有30个小时的“新生训练营”,想尽办法给学生介绍各个学科的特点,包括开设基础特色学科和前沿学科的讲座,要求学生主动约导师谈话,开设15人以下的小班“新生研讨课”等,最主要目的是让新生最大限度地发现自己的特长,了解自己的志趣。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学生和专业的能力不匹配、兴趣不匹配的问题,就会显现出来了。

元培学生曾在2018年前后做过一次小调查,数据显示约三分之二的元培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至少转过一次专业,现在该数据约为33%、34%,下降明显。该数据比较理想的状态可能应是40%左右,当前数理学科、计算机学科“热”,一些能力不太适合学习这类专业的学生通常也不愿意转去其他专业。在第二个学期的新生教育部分,元培会对学生做进一步的学业规划指导,邀请不同职业、不同领域的院友回元培,为学生的学业规划提供指导,使学生更清楚考虑未来职业发展在学校期间需要学习和培养的能力。

二是导师制。这是元培重点推进的一项工作。从全世界范围来看,导师制在本科阶段都不容易成功。相比研究生阶段的导师制,本科生导师制不是完全专业化的,另外由于元培的导师来自全校各院系,学生与导师的关系相对疏离。而且现在学生的差别特别大,我们希望所有学生都能够发展个人优势,补齐短板,导师可以适时给不同学生更合适的建议。比如,什么时候去找专业老师考虑进实验室;某门课学得不好,究竟是换专业,还是大家在这个阶段的共性问题……

总结来说,元培的本科生导师制有两个重要特征,一是推动甚至“强迫”学生去见老师,要求新生在第1学期完成3次与导师面对面的交流,推动学生形成和导师沟通的习惯。北大的资源特别多,但几乎所有资源都需要学生自己去利用,否则一点意义没有。二是创造更多导师和学生互动的场景,真正落实导师制,让学生和老师能自然地交往。比如小班“新生研讨课”,元培特别鼓励老师带着学生到课堂外学习,有许多学生因为课堂外的学习和老师的自然接触,喜欢上了这个学科,更愿意去深度了解这个学科。另外元培还有许多学生组织的讨论沙龙,鼓励学生把老师请来分享自己的专业研究,与老师多交流、多互动。

三是对学生的多元评价。我认为,所有学生在大学都应该获得完整的教育,而且应该在大学里获得对自己高度有自信心的教育,觉得自己是大学教育成功的一部分。这需要学校对学生有了解,尊重学生不同的发展路径,不能仅仅以学生学业成绩为唯一评价标准,而应该制定多元的评价模式。还有对困难学生的帮助,尤其是心理方面的。我们的大学竞争氛围太强,学生很容易产生落伍、掉队甚至被淘汰的焦虑,对他们的心理健康特别不好,这些年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突出,可能需要我们营造更为宽容、可以试错的成长空间。

中国未来需要学生具备高度的探索精神,要勇于做上一辈人甚至全世界人都未曾做过的事情。但大学缺乏相应的氛围和环境。大学应尽量帮助他们减少恐惧,放下心理负担。元培正在为此努力。元培作为高等教育的制度探索者,应该为中国高等教育向下一个更高端的发展方向去努力。但教育的这一提升不是单靠元培学院能实现的,需要全社会、整个大学教育制度慢慢去做调整,共同努力。
 
关键词:通识教育课

麦:元培打造的通识课程体系有哪些突出特点?

李猛:元培现在的定位是住宿制本科学院,在强调跨学科的自主学习的方式同时,旨在通过住宿制书院为学生打造整体化的学习生态。

元培一直比较重视通识教育,我觉得目前有三个重要特点。

第一,最核心的特点,元培的通识教育是一个小而精的生态体系。这和全校的情况不太一样。北大现在有几百门通识教育选修课、公选课,超百门通识教育核心课,元培的通识教育课不到20门,分成多类,有的类只有一门课,是很小的“池子”,是实打实的基础类课程,着眼于比如批判思维、社会研究等基础性技能。元培既重视学生对中西古典文明的学习,也重视学生对现代世界、现代科学与技术的学习,旨在增强他们对文明、对现代社会的了解,也培养其基本的科学和艺术素养。这些年进入元培的理科背景的学生比较多,我认为,更应该加强这类学生对中西文明和整个现代社会的了解。

第二,元培重视学生的理科素养,所有学生必须学数学。其实在全世界高校通识教育的建设过程中,理科通识教育课程建设的困难都是有目共睹的。但我们认为,从理科的基础思维能力培养来说,数学是关键环节,扮演了通识教育的重要一环。所以,元培学院所有方向的同学都需要学数学。

第三,元培近些年特别重视艺术类通识教育课程的建设。书院成长课程是元培通识教育非常重要的环节。元培现在的教学方案设计中,1个学分在学生的新生教育中,2个学分在书院成长课程中,涉及德智体美劳5个方面。我们发现美育课程对学生的帮助特别大,能有效调节学生心理、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比如在我们的“声乐实践”的课程中,所有选课都会登台表演,参加毕业演出,这对他们来说是一段非常难忘的经历。

整体而言,元培的通识教育课是小而精,在国家、全校要求的基础目标上,元培还有个特殊的目的——通过通识教育课的学习为学生创造共同学习的气氛。因为元培涵盖各个专业的学生,像一个小型的大学,但学生之间有时缺乏共同的学习经验,利用通识教育课可以打通学生的学习、生活经验。通识教育课是使元培凝聚成共同体的重要部分。
 
关键词:领导力培养

麦:元培会通过哪些方法了解学生对本科教育的评价?元培的学生有怎样的特点?

李猛:我们每年都做一些毕业生调查,会邀请学生评价他们的本科教育满意度,元培该指标的评分在北大一直名列前茅。因为元培并没有太多自己的课程,教师和课程都倚重院系的教学力量,而元培的制度特点是通过学生自己选择,接受北大各个专业的教育,换句话说,这个满意度是北大本科教育的整体满意度,元培是为学生学习做了匹配。学生自己选择想学的专业、课程,所以满意度相对较高。

元培还有一些别的特点,学生自我评价其跨学科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都是比较高的,这是通识教育的效果;不足之处是以前的学生反馈同学间的交流的时间不够,这个问题在改成住宿制书院后已有很大改善。

外部第三方机构曾为北大2012届、2013届毕业生毕业开展过毕业10年后的职业发展情况调研,我们讨论、分析了调研结果。其中,学生评价最不满意的是学校对他们领导力的培养,因为他们工作后意识到大学不只是书本知识的学习。自从建设住宿制书院后,元培在这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元培现在几乎有全校最丰富、活跃的学生,自我组织各类活动。

在学术上有“元培学学学”(即“元培学院学生学术学会”),学生可参与修订跨学科专业教育方案,为导师选择、学院发展等诸多方面提出建议;还有体育、美育、设计和自我管理的各种学生社团,学院会为学生组织的各类活动提供全方位支持,如为体育运动队租赁场地、聘请教练等。这些与元培的书院成长课程也是结合在一起的,在培养学生跨学科、自主学习等重要能力的同时,住宿制书院也锻炼和提升了他们的领导力。

如果说元培学生和其他学院学生有什么差别,我觉得主要体现在这些地方——

首先,元培的学生仍然是北大的学生,北大学生有的优缺点,坦率讲元培大部分学生也都有。但是元培学生进入学院之后要做各种选择,整体上元培学生自主选择和学习的能力、跨学科学习的能力比较强

第二,领导力是元培学生具有的优点。住宿制书院把不同学科方向的同学凝聚在一起,元培学生不仅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跨学科学习的视野,相比北大其他院系的学生,更善于与其他学科的学生合作。我认为这种模式更适应未来发展,包括科研工作,组织化的团队协作的能力都非常重要,学生在学校的时候没意识到这点,但是大学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化协作能力,鼓励学生敢于尝试,去合作、交流。元培鼓励大家多参与活动,其根本目的在于希望学生能够主动承担更多事情,能够把不同的人团结在一起,这是大学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关键词:住宿制书院

麦:您是怎么看待国内高校住宿制书院建设的?

李猛:住宿制书院创造了学生学习的生态环境,核心应该是打造学生能够理解学习意义、形成学习交流的共同体。

学生能够真正掌握吸纳的知识,其实是通过他们课后学习、与人讨论获得的。为什么通识教育课学习有时往往很难达到专业课教育的效果,是因为通识教育课没有专业课学习那么强有力的支持生态,专业课学习是朝夕相处的一帮人在一起学,通识教育课通常是不同院系的同学在一个教室里学习,但结束后没有机会讨论,缺乏后续环节。即使我们承认,研究型大学的专业化学习是整个大学制度的焦点,但任何学习都需要学习生态的支持。住宿制书院是和专业化学习紧密结合的,它们为学生学习乃至科研能力的训练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我们认为,教育部现在高度重视住宿制书院是非常有远见的。在一流的研究型大学中,建设住宿制书院,需要在其中融入更多的教学内容,要把书院制和本科教育成人的目标结合起来,这样住宿制书院才有活力,也可以起到平衡研究型大学老师重研究轻教学的问题。

发展住宿制书院,我们的经验是,改善住宿条件的价值特别大,既能影响、优化学生的行为模式,让学生更有尊严、更负责任地看待自己,也有助于鼓励教师入住,与学生产生更密切的交流,把书院仅仅从生活参与的角度,转向学生全面成长和打造教育生态的角度去考虑。反思我个人的教育经历可以发现,到元培工作后,我对什么样的本科教育真正对学生的成长更有价值,有了许多新的认识。学业不是唯一的教育目标,学生是否健康、自信,有生命力和探索精神,是否愿意帮助别人、愿意承担公共事务等,这些往往是对于他们的未来更重要,是我们在本科教育中需要认真探索实现的。所以,积极地参与住宿制书院的工作,对像我们这些研究型大学的教师也很有帮助,但这方面需要有长期的制度支持和鼓励,比如学校在进行聘期考核和晋升时,可以考虑把教师参与本科学生的全面成长和书院生活作为一个参考的指标。

我觉得,中国大学的校园制度其实是建设和发展住宿制书院的先决基础,应该把它作为创造性学习的机会,汇聚授课教师、学工和后勤等不同的教育力量,全方位帮助学生成长,使我们的大学生能够有一个全面成长、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


关注我们
观看更多视频



声明:麦可思研究独家原创,欢迎转载和分享,转载前请获取转载授权并注明来自“麦可思研究”。获取白名单请联系编辑部(电话或微信搜索18602824882)。



【解秘】湖南工业大学 2024级本科新生大数据图谱






喜欢的话,
点个分享、收藏、赞、在看呗~☟

印刷包装1985
1.架设校企合作桥梁;2.打造印包行业平台;3.传递信息看见价值。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