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剧本如何从无到有?
这是一个无人做过的实验,企图全程记录一个电影剧本诞生或夭折的过程。
通常,剧本讲述的都是主角的故事。而这个故事的主角,就是一个剧本。
01 · 写什么?
#需要找到潜力题材#
# 是不是没人拍过?(创新性)
# 有没有人想看?(市场性)
# 你有没有很HIGH这个题材,对它充满想象?(个人性)
这三个问题应该会干掉你脑袋里大部分一闪而过的点子,当你看到某一个主题是你感兴趣的,你就需要查阅资料,逐渐建立该领域的知识体系,在建立知识体系的过程中故事雏形一定会浮现。
编剧剧本资源站:
我心中念念不忘的,就只有去年年底,好友亲王分享的一个关于神秘中国催眠师的帖子。
直到两个月前,在阅读催眠资料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世上竟然有一个叫做“盗梦者”的职业,我一口气读了两本,并且把网上能找到的关于催眠的帖子都大致看了一遍,逐渐建立了该领域的知识体系。
在阅读资料的过程中,一个“催眠大师 VS 盗梦高手”的故事雏形在我脑海中浮现。
确定 · 人物关系
就写双雄对决么?
这两人要争什么呢?
直觉告诉我,故事需要一个女主角,
所以自然而然,
双雄的战场落在了一个女孩身上。
那阵子刚看完《来自星星的你》,对于一个“绝世高手默默守护一个单纯女孩”的设定颇有感觉。
于是又找来《这个杀手不太冷》和《大叔》两部影片作为参考,研究了一下人物关系的设定以及故事展开的方式。
容易上手的 · 故事框架
绝世高手和女孩一般是邻居,
高手往往有一个唯一的朋友,担当配角;
性格上,高手往往冷傲孤僻,不善表达;
女孩则热情主动,单纯善良;
情节上,一般是在高手对女孩产生好感后,横生变故,女孩陷入危机。
高手在拯救女孩的过程中,收获成长,解开心结。
很显然,这是一个非常老旧的套路。但它的长盛不衰表明,这个套路相对稳妥。在老旧的故事架构下,增添大量关于催眠和盗梦的新颖细节,塑造真实感。
02 · 怎么写
#计算节奏#
# 根据类型电影结构模型写出重要情节
# 把每一段情节落实成有画面感的戏
# 把细节的场景当成桥,推动你的故事
#写完后回头检查,删去过分详细又不太精彩的戏,过河拆桥
编剧剧本资源站:
就这样忙了两周,我洋洋洒洒地写完了7000字的完整初稿。二位师傅看后,初步肯定了题材,鼓励继续发展。然后,提出了几大问题——
本土化做得不够好。
(譬如《催眠大师》可以轻松翻拍成外国的故事,但《归来》和《活着》的故事就只可能在中国发生)。
主题不够明确
大纲写作不规范
人物扁平化严重,一点都不可爱
这些问题,都是我第二稿的修改方向。
故事大纲 · 怎么写
计算节奏
精心布置“起、承、转、合”的情节点
找一部你想要模仿的经典电影进行拉片
把每一个情节点用一句话记下来。
譬如,《杀手不太冷》的开场情节点是“里昂出场杀人(身份介绍);里昂初遇小女孩;小女孩全家遭灭口,里昂救下小女孩……”
你会发现,
一部电影大致就是十几二十句话可以概括。
而你,
则可以先用十句话列出你故事的关键情节点,
也许总计不到三百字,
但你会对故事有一个全局的想象。
在此基础上,
可尝试明确每一段情节点所需要达到的戏剧需求,譬如“男女主角要在这里产生误会、在那里重归于好……”
扬长避短
扬
那些其他电影里没见过的、
你已经想好的、
十分有看点的内容。
避
其他电影里常见的、
你自己都没想清楚的内容。
譬如,你写的是催眠题材,那么对于催眠细节的新奇展示,就是大纲要突出的亮点。而在梦境里的打斗场面,若非视觉革命(《盗梦空间》),只是惯常拳脚,你就可以略写成“经过一番激烈搏斗”。
突出主线
大纲不求“全”,而求“精彩”。
完整的电影剧本,很可能有主线副线之分,
且同时发生。
但倘若双线互动性不高,可考虑删去,
避免在有限的字数里,干扰主线叙事。
对配角的处理,同样遵循上述原则
画面感
电影是通过声画来讲述故事的,所以优秀的剧本几乎全部是台词和画面,这和夹叙夹议甚至还有心理描写的小说有巨大区别。
没有画面感的究其原因,是你所插叙的内容,
都不是在“当下发生”
逼迫观众去切换对时空的想象,甚至切换感性/理性思维。
如果你需要大段阐释,
很有可能你没有把这个问题想清楚。
一般来说,
复杂的问题也可以用一句简单的话
表达个大概意思。
如果你想不到这句言简意赅的话,
那就再好好想想。
发生两次
如果墙上挂了一把刀,最后它没有用的话,它就不应该被挂在墙上。
某一个反复出现的铁质酒壶,
在前半段以信物的身份
担当了推进角色情感的功能,
到最后则有可能拯救了主角的性命
在胸口的衣兜里默默挡下一颗子弹。
适当的铺垫,会让观众有一种前后呼应的快感。也让故事有一种完整感。
惜字如金
细节是我们“过河”的工具,当我们跨过了河,就应该狠心“拆桥”。
角色的名字尽可能简单好记
若是三个字的名字
譬如陆焉识
则不妨用“陆”字代替
若角色姓名出现一百次
你就省下了200字
而大纲有时候甚至只有2000字
像这样的大家就尽量避免
逻辑关系
对于“一气呵成”的要求远甚于剧本。
在剧本和电影中,一些不相关的场景可以通过剪辑生生地拼在一起,平行叙事,强制观众去接受,但在大纲阶段,读者很少有这种耐心。
紧扣时间先后顺序,以及因果关系。
次之,
就是空间和声、光效应上的呼应。
从喧闹的演唱会现场切至夜店现场,在段落与段落之间,要加强文字上的呼应,譬如“自那之后”。
以上写的都是纯粹的写作技巧,并不完全是故事创作技巧。
人物塑造的 · 13条心得
编剧剧本资源站:
并非我原创,但实践表明,全是有用的干货。
以下是我在黑暗中摸索的13条私人笔记。不是师傅传授,也未经市场检验。
所以很可、能、是、错、的!不要相信哥,哥只是个菜鸟。
1 · 你怎么看待你的角色
你喜欢TA的什么?观众看到了吗?
你讨厌他的什么?观众看到了吗?
你想抱着什么态度来描述他?
目前剧本,是这么写的吗?
你有真情实感吗?
你有把自己代入到人物的内心吗?
你爱TA吗?
你有被感动吗?
这个问题若不想好,十之八九会写偏,会犯文末提到的那个致命错误,把角色不当人看。
2 · 逐步了解人物
培养感情,攻略你的角色。
起初,我是听闻了他的奇闻异事,被他的无所不能深深震撼。然后我开始好奇,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当我打听到他既有钱,又年轻,却一直恪守单身,我很疑惑,他明明可以过另一种常规意义上潇洒的生活,为什么不呢?
然后我和他聊天,逐渐理解了他的世界观和思考方式,同时也感知到他内心的障碍所在。
我开始矛盾:
一方面觉得他自得其乐,其实挺好的,
一方面又替他着急,想要帮他走出封闭的生活;
这种逐步深入的认知过程也应体现在剧作里
让观众和我一样
对角色好奇、疑惑、理解
最后共鸣
渐渐的,当你对人物了解到一定程度后,你会感觉他就在你面前,你知道TA会怎么做,怎么说。对你而言,TA就是真实存在的,不管有原型与否。
你介绍的不是一个虚拟人物,而是一个身边的朋友
3 · 好故事的搬运工
给你的主角找一个原型。
生活的细节生动并富有感染力,根本就不是编剧可以凭空想象的。
如果没有原型,你可以想象你身边和角色类似的朋友。譬如要写强迫症,就想想自己强迫症朋友会怎么做。
4 · 有稳定清晰的世界观
主角的性格和世界观需要鲜明,让观众可以清晰地感知其立场。如果你设定一个情境(重金诱惑、威胁),却不知道你的人物会如何选择,那就说明他的世界观还不够鲜明。
常常问自己,是否能预判角色的选择,是检验角色是否清晰的办法。
抗日剧主角性格倔强、骄傲,
当他面临日军的欺压,
以杀身之祸相逼时,
我们基本能猜到他不会轻易屈服。
此时此刻,戏就产生了
他若不投降,后果会如何呢?
5 · 艰难的选择
让人物面临两难抉择,是塑造人物的最好方法之一。选择的最终决定,反应了性格和情怀。
我们会喜欢电影主角,往往是因为TA会做出我们认同、但是自己做不到的选择。
6 · 细节
1个巧妙的细节,也许可以事半功倍。
这是我师傅举的例子——《深夜食堂》里,老板脸上有一道疤痕,导演和编剧从未解释过它是如何而来,但是这个细节加强了老板的气场。当老板向食客提出人生建议之时,显得更加值得信赖.
试问,如果是一个皮肤吹弹可破的小白脸和你深夜聊人生,你会相信吗?
7 · 过去VS性格
心理学上,喜欢把人们的性格和心结归因到童年;而编剧也喜欢把人物的性格和心结归因到“过去”。
“当你的反派拥有了一切,那记得给他一个悲惨的童年”
只要反派长得好,三观跟着五官跑
这是一种简单的因果逻辑,曾经的某事造就了现在的世界观,以至于有了如此这般的动作和选择。
更有挑战的做法,是只写性格,不设过去。只用此时此刻的言行举止,把人物立起来。敢不敢不仰仗逻辑,而考验笔法?
8 · 从演员的角度想想看
如上所述,编剧很容易把故事的逻辑给简化,“由于A,所以B”。
当演员看到剧本时,他们会从更多维度去思考、感受这个人物,巨细靡遗地提问。演员需要让自己彻底“进入”角色,体会每个细致入微的情绪,当然就需要了解角色的方方面面。
这时候,你发现人物小传派上了用场。虽然诸多细节可能不会写到剧本里,但是可以帮演员完善对人物的想象。
9 · 从导演的角度想想看
“为什么他要从那边走过来?”
“为什么他的表情是这样?”
“为什么这里的墙是这个颜色”
……
一般来说,电影中的细节都不是意外而是精心设计过的。
导演在现场时,
为什么要这么调度?
这和人物性格、处境有什么关系?
不断自问这些细节问题,可以积沙成塔,完善对于一个场景的想象。
10 · 对事件的反应
不同性格的人,经历同一件事,反应自然不同。
你需要去问自己,这个性格的人,会这么反应吗?
《以家人之名》里两个哥哥对于妹妹谈恋爱的不同反应的细微之处?
转述两个观点:
师姐:人物对于动作的反应,不一定是不变的;而是有层次的,因为TA的心理是变化的。我一般会让人物可能有的各种反应相继出现,让TA更加立体。譬如听到亲人被害的噩耗,可能第一秒是震惊,然后是伤心,再是愤怒……总之,不是单一的。
师傅:有时候,当你想象不出角色如作何反应,可能是你自己代入太深,失去了判断力;这时,不如把自己抽离出来,去想想其他电影里是否有类似角色,当TA遭遇了类似处境,会怎么做。
11 · 人物关系
关系,就是戏。不一定直接写TA是什么人,而是看TA如何对待别人。
杉菜越不搭理,
道明寺就越喜欢她;
女主角看到男主角对流浪动物很温情,
立马就坠入爱河。
当然,角色与自己的关系,也很有表现空间。
如果一个人在独处时和社交时,判若两人,是不是很有戏?
12 · 主动VS被动
别让你的主角变成被利用的那个,棋子是很伤人物的。
13 · 一个常见的错误
你的角色需要自己做出选择,不要为了节奏让他跟着你的剧情走。
在这里需要主角产生误会,在那里需要重归于好,还有在哪哪哪需要搞笑,于是乎,角色就这么被需求牵着走,要哭就哭,要笑就笑,失去性格和情绪的连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