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要给你讲四个小故事:
第一个小故事:小明妈妈在烧菜,小明爸爸说菜太甜了要加盐,小明妈妈说菜太咸了要加糖,他们吵了起来,最后小明妈妈吼:“到底是你烧菜还是我烧菜?”
第二个小故事:小明爸爸在开车,小明妈妈说要向左转,小明爸爸说要向右转,他们又吵了起来,最后小明爸爸吼:“到底是你开车还是我开车!”
第四个小故事:……
嗯?第三个小故事呢?那么,我们就从这缺失的第三个故事开始……
在电影《地雷战》里有这样一段情节:日本军官带着一队日本兵雄赳赳气昂昂地正准备去攻占一个小村庄。通向小村庄的只有一条盘旋向上的山路,路的一边是山壁,另一边是悬崖,这个地形明显是个易守难攻的要道,但这一路行来别说是抵抗军了,连个人影也没看到。日本军官得意地眯起双眼,大大滴满意,可见大日本皇军就是充满了王霸之气啊,看来这次又能很轻松地完成任务了。就在这时,前方突然“砰”的一声,爆出一团烟雾,炸飞了一个在前开路的步兵。
“有地雷!是土地雷!”后面的人纷纷惊叫。
停格!就在这里——这就是“爆点”。
好,快进。
这一次我们看到的情境跟刚刚大不相同。同样的山路,同样的日本军官和日本兵,可在他们眼里,这已经从一条安全的坦途变成了死亡的陷阱了。只见走在最前面的是带着扫雷器的工兵,他们满脸凄苦一副小心谨慎的样子,缓缓地把扫雷器的铁圈从左边移到右边,确认没有问题后再心惊胆战地往前挪动一小步。而日本军官也从一开始的趾高气昂变成现在的满心烦躁,只见他眉头紧皱,嘴边喃喃不知骂着什么日本土话。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大概就是“什么人干的!等我抓到他……”“到底还有没有地雷?”之类的吧。可天不从人愿,虽然用了扫雷器,却还是有工兵接二连三地被炸飞——“这到底是什么雷!为什么人没动只是移动了扫雷器也会炸响?!”
停。“悬念”就在这里。你发现了吗?
那么,我来揭晓答案:
爆点,就是你不知道前面有地雷,然后你被炸了。
悬念,就是你知道前面有地雷,但你不知道它“为什么”会炸,“什么时候”会炸。
也就是说,所谓悬念,必然是有读者“预期”相配合,必然是读者“知道”前面有地雷,才能成立的。
什么是悬念?
就是,你明知道同学里有一个是鬼,但不知道是谁。——《替身》。
就是,柯南说:“犯人就在我们中间”,但你还云里雾里。——《名侦探柯南》
就是,明知道桌子下面有个炸弹,但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爆炸——希区柯克语。
首先,我们先来学一个最简单的悬念制造法——那就是“就不告诉你,就不告诉你,就不~告~诉~你!”(请用《小龙人》的主题曲调子来唱)
想想福尔摩斯最讨打的时候:“原来如此,我已经知道了,不过还有一个小问题。”想想柯南最让人牙痒痒的时候:“犯人就在我们中间。”然后就停住不讲了。
每每这种让你抓心挠肺的时候,就是作者躲在人物背后偷笑的时刻。
为什么名侦探都喜欢来这一手?因为作者知道,读者爱死这一套了。一旦读者看到这句话,一定会抓耳挠腮地想知道答案。可能,所有人都无法对这种“明知道答案就在眼前,却怎么也问不出来”的情况免疫。
想想看,如果侦探没说出这句话,你会特别想知道答案吗?是,也会想,却没那么想。
那么,你知道如何制造悬念了吗?
就是“原来如此,我知道了,不过还有个小问题。”
“啊!明白了,那个人就是犯人,但现在还不能告诉你是谁。”
“我知道他的作案手法了,就是……啊,对了,现在还不能告诉你。”
就是——“就不告诉你,就不告诉你,就不~~告诉~~你~~”
悬念,就是让读者产生疑问和作者抛出解答之间产生出的那个压力时段。
一部引人入胜的小说,是通过不断交替地抛出疑问和答案,一路引导读者走到结尾的。(同理可以引申至剧本)
悬念有大有小,随着谜底揭露,悬念还会不断发生变化,消去旧的,诞生新的。但不论怎么变,记住这下面3条规则,都能让你的悬念更有效!都能让你的读者紧紧跟着你的故事,手不释卷一路读到最后!
悬念能让你的读者跟着你的故事走。但如果悬念太多太分散,却会让读者无所适从。
比如你写了一个故事,主要线索是:主人公通过姐姐的日记发现姐姐是为了一个男人自杀,但这个男人却没有名字,主人公想要找到这个罪魁祸首,转去姐姐的学校。那么,所有设置的悬念都要和这个最终愿望挂钩。看起来这似乎有点麻烦,其实只要掌握一个小技巧就行了。
这个技巧就是——什么都往上靠就行了!
假设你写着写着,悬念突然变成——谁杀了我最要好的朋友……这就会分散读者的注意力,让他不知道应该先关心那个害死姐姐的男人,还是这个杀死好朋友的凶手。
所以应该想办法让这个悬念和最终愿望挂钩——比如,一系列迹象显示,这个杀人犯就是那个男人;或者他掌握了好朋友手里的关键线索,而这个线索是指向那个害姐姐自杀的人……通过这些挂钩,读者的注意力就不会被分散,故事的凝炼性也就更强了。
在设置悬念的时候也可以应用这条规则反推:将一个大悬念拆成几步小悬念,每次都解答一个小悬念,
让读者得到小小的满足,比起单纯吊胃口,更容易吸引读者追文。
这点常常被刚开始写小说的作者忽略。对新手来说,好不容易制造出一个悬念,当然不舍得把它解开,只好让主角好不容易接近答案又强制性回到原点。但其实这种写法是很伤害读者的感情的,毕竟谁都不希望自己的努力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让人追了30页甚至50页,却被告知——你被耍了,一切回到原点。恐怕暴躁一点的读者就要摔书了^_^
那么,难道悬念的解决不能拖得太长吗?可有些书的悬念可以拖上好几本呢,却也不见读者厌烦(咦,我真的不是在说《盗墓XX》啊~),那到底是为什么呢?
答案就是——要学会对悬念变形。
还是用上面那个血腥的例子来说明。
主人公经过30页的查证和努力,终于发现是谁杀了好朋友,但之前的猜测错误,这个人和姐姐的自杀一点关系都没有,之前设下的悬念仍然完整——到底是谁造成姐姐的自杀?一切仿佛回到原点,读者的忍耐也到了顶点,这个时候,就要赶紧再从这个人身上生出新的线索,将原来的悬念嫁接到新的线索上——比如,这个人曾经见过某个人和姐姐走在一起,那个男生穿着另一所贵族学校的制服——很好,接下来主人公又有了新的目标,读者的兴趣也就被新线索、新悬念吊了起来。
千万别以为,悬念一设下就万事大吉了。读者看文其实像熊瞎子掰玉米一样,一路掰一路掉的。哪怕前面他对某个悬念燃起了兴趣,可别以为他就会甘愿时时惦记着这个悬念跟着你跋涉几千几万字,你得要不时地插入一些问句,把他脑海里挂着悬念的那根弦一直拧紧——
“他是谁?”
“他是不是那个人?”
适宜制造悬念的类型——悬疑小说、恐怖小说。
“他到底喜不喜欢我?”
“他为什么要这样对我?”
适宜制造悬念的类型——言情小说。
“这是什么东西?”
“这部功法哪里可以找到?”
适宜制造悬念的类型——升级小说、奇幻小说。
(备注:小说可替换为剧本,道理相通的)
还有一些能一下子营造出悬念的万能句——
我一下子想起了什么……难道是:
侦探说:“我已经全明白了,但还不能告诉你。到底是谁杀了人,到底是怎么杀的,我都有了一些想法。”
她不想提到那件事。(那件事并没有详细描述过)
还有一种“预先叙述”的方式——
他从没想到,后面发生的事情完全超出了他的预期,如果知道最后的结果,他一定不会这样做。
这一招是威力巨大的禁咒,用的好,可以在平凡中拗出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动荡气氛,但用不好,就完全变成低劣的玩弄读者感情了。所以,如果要用这样的技巧,必须要保证后面的情节发展,确实配得上这句话哦!
版权信息
作者:迷踪
来源:豆瓣
相关阅读:
从经典名著中看5种简单易行的剧本悬念设置方法
设置悬念方法多种多样,不一而足。写作中应该结合文章内容的需要,合理运用;必须符合生活的真实,绝不是闭门造“文”,瞎编乱诌。它应该既出人意料,又合情合理。
设置悬念,实际上就是平时所说的“故弄玄虚”,特指把故事的内容(人物的活动、事件的经过)写得曲折起伏,能引发读者的好奇和关注,满怀浓厚兴趣随着你的“笔踪”去寻“玄”探“虚”。设置悬念是使文章波澜起伏、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那么,怎样设置悬念呢?设置悬念的方法多种多样,这里只简单地介绍五种:倒叙法、疑问法、误会法、巧合法、省略法。
一、倒叙法
利用倒叙法设置悬念,就是把故事的结局先写出来,给读者以强烈鲜明的印象,让人们带着悬念去阅读下文。
例如鲁迅的小说《祝福》,先写故事的结局——祥林嫂在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无人关心,无人过问。这就造成了悬念:祥林嫂的命运为什么如此悲惨?她是怎样一个人?她是怎样被一步步逼上绝路的?这些悬念,吸引着读者迫不及待地去了解事情的原委。于是下文叙述了她大半生的生活片断,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罪恶本质。
二、疑问法
在叙述故事的过程中,故意地设置一些疑问,以引起读者的深思,是形成悬念的好方法。
例如《水浒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林冲听说仇人陆谦来到沧州,并与管营密谋,心知是要加害自己。但接着,管营却派他去看管大军草料场。于是林冲心想:“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使,正不知何意?”这一怀疑不无道理;这一疑问形成了悬念:敌人葫芦里到底装的是什么药?他们究竟设下了什么圈套要林冲钻?布下了什么陷阱让林冲跳?看罢后文,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敌人派林冲看管草料场,是想火烧草料场,烧死林冲;即使侥幸逃出,也难逃死罪。其用心之险恶、歹毒,令人发指!
这一悬念的设置,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深化了小说的主题,避免了行文的平淡。
三、误会法
就是利用作品人物之间的猜疑或误解来激化矛盾,掀起波澜,不断推动情节的发展变化,最终释疑解扣。
例如《驿路梨花》,就是反复运用误会法来构思行文:第一次“我们“认为”瑶族老人是小茅屋的“主人”,是误会;第二次“我们”和瑶族老人认为哈尼小姑娘是“主人”梨花,又是误会。梨花已嫁到山那边去了。由于巧置误会,悬念层叠,使文章回环曲折,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再如《三国演义》写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不厌其烦地运用了误会法。在没有见到孔明之前,却先后将孔明的朋友崔州平、孟光威、石广元以及弟弟诸葛均、岳父黄承彦等误当作诸葛亮。这一次次的误会便构成了一个个悬念:这诸葛亮究竟是个什么人?故事波澜起伏,曲折跌宕,读来趣味横生。
四、巧合法
俗话说“无巧不成书”。生活中有许多巧合,正是这些巧合的事情,使生活充满了情趣。写记叙性的文章,就是要利用生活中的这些巧合,去构思故事,兴起波澜,取得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前言中说:“偶然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家,要想文思不竭,只要研究偶然就行了。”的确,在编述故事的时候,巧合是一种黏合剂,它能把本来各不相关的人物联系起来,把互不相连的事件贯穿起来,从而使故事呈现为完整统一的艺术整体。巧合是一种过滤器,它能把时代生活中的杂质加以过滤,从而集中地反映生活中的矛盾冲突,快速地展开动人心弦的故事。巧合还是一种催化剂,它能在一连串的奇遇、误会等意外事件中,促使人物性格、情节产生突发性的转变,从而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深化作品的主题。
巧合的方式五花八门,而主要的有两种:不约而同的巧合与不期而遇的巧合。
例如欧•亨利的名作《麦琪的礼物》,写一对贫苦夫妻,丈夫有一只金表却没有相称的表链;妻子有一头美丽的长发,却没有相配的发梳来装饰。于是圣诞节之前,丈夫卖掉金表给妻子买了精美的发梳,而妻子卖掉长发给丈夫买了金表链。两人同时为对方考虑,各自干出了动人心魄的“壮举”,使得双方的愿望都落了空。作品以意料之外而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局收尾,凸显了夫妻之间感情的诚笃、深挚,读来催人泪下。像这种不同的人物,做出相同(或相似)的事情的巧合就属于“不约而同”的巧合。
有篇中学生习作《没想到竟是这样》写了这样的情节:内向、文静的女生梅子,以“木梅”为名,在网络聊天室里“结识”了一个叫“木瓜”的boy。由于上课时想着“木瓜”,梅子走神了,并被年轻的班主任狠狠批评了一通。当天放学后,梅子与“木瓜”相约各拿一张卡通画在公园见面。两人一相见,“木瓜”一脸窘相,而梅子“过了好一会儿”,“终于喊出一声:‘老师好!’”该文以巧合造成情节的戏剧性,增加了波折,读来饶有趣味。这种巧合就属于“不期而遇”的巧合。
五、省略法
叙述故事时,故意地省略一些内容,让读者一时难以琢磨,引起他们的种种猜疑和推想,也是设置悬念的方法之一。
例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小二夫妇见陆谦等人行为鬼祟,言谈诡秘,又提到“林冲”的名字,觉得事情蹊跷,顿起疑心;隔墙偷听却只听得只言片语和“高太尉”三字,其它都因听不清楚略而不写。这就形成悬念:他们是谁?要干什么?为什么言谈举止那样诡秘?是不是要加害林冲?读者读到这里也不免要为林冲的处境和命运担忧,从而产生了强烈的阅读欲望。
设置悬念方法多种多样,不一而足。写作中应该结合文章内容的需要,合理运用;必须符合生活的真实,绝不是闭门造“文”,瞎编乱诌。它应该既出人意料,又合情合理。
一套你闻所未闻的故事创作方法论
直指故事创作本质,直指故事创作根源
简洁,实效,颠覆,震撼
直接拨开一直困扰你的故事创作迷雾
颠覆你的故事认知,震撼你的创作三观
让你的故事创作系统立马升级
你听完就会发现:你以前所有的东西,都是白学了
一套让你相见恨晚的故事创作课程
扒桥段
故事的情节原型与千变情节
专为职业故事人量身打造的课程
主讲:半镜先生
目前国内最专业,最系统,最实用的“故事创作”课程
最新课程 干货密集
更简洁,更系统,更实用
美人在骨,不在皮。故事也是如此。
故事的骨相决定故事的皮相。
故事“骨相”是有桥段组成的。
每个真正的编故事高手,都是精通“桥段”的高手。
所有新故事,都不过是旧桥段的重新排列组合而已
桥段就是剧情的“基本粒子”
学会抽取,变换,重组桥段,你就能随心所欲设计故事情节了
主讲介绍
半镜先生,悬疑故事作者。写作”半镜奇谈“系列故事。前出版人,和图书作者。曾写作出版实体图书100多本。现居石家庄,专职从事故事创作和故事研究,业余举办故事创作培训。讲授有《拉故事1.0》《扒桥段》《故事原理》等故事创作课成。“半镜奇谈”系列院线电影已启动。
适用对象
1.想提高编故事能力的人
2.想提升故事鉴别力的人
适用范围
长篇小说,短篇小说,网络小说,通俗故事
电影剧本,电视剧本,动画剧本,漫画脚本
课程介绍
这个课程讲的是“换元法”在故事情节方面的具体运用。同时,这也是一套与众不同的故事原创认知论,会刷新你故事创作的视野和三观;这也是一套另辟蹊径的故事创作方法,让你在编故事和设计情节方面,实现简洁,实用,高效,发挥出非同寻常的威力。这堂课,也是带你进入故事殿堂的一条奇特门径,让你直接窥见故事创作的本质。从而转换你的思维模式和创作观念,帮你发现故事创作的崭新洞天。
本课程是半镜先生亲身故事创作实战经验和长期故事研究成果相结合而开发的一门实用型“故事创作”课程。该课程的重点讲解“故事情节”,给你详细解析故事/情节的“基本粒子”——桥段,教你正确认识桥段,学会抽取和变换桥段,学会重组桥段,以及建立属于你个人的“桥段库”,教会你高效的故事情节设计方法,从而令你的故事创作水平,直接跃迁到一个新境界。
本堂课成里,半镜先生会告诉你:所有新故事,都不过是旧桥段的重新排列组合而已——这不仅是创作的真相,更是一种接近本源的,高效的创作方法。不仅可以用来写短篇小说等小故事,用来写电视剧,长篇小说,网络小说等大故事,则会更加高效。
课程大纲
课程方式
在线课程(音频为主+ppt+图文视频资料)
+学员交流和老师指导微信群
+作业和练习
即刻买,即刻听
不用等待,不用安装APP
一次购买,长期复听
在线平台,简单方便
拿着手机,就能随时随地听
课程价格
原价698元
现在立马购买,享受折扣特惠
仅需398元
优惠随时会截止
请抓住最后机会
请长按下方二维码
马上抢占“扒桥段”名额
该课程已经上线
即刻买,即可听
来看看学过的人对课程的评价
点击下标题方即可阅读
↓↓↓↓↓↓
↑↑↑↑↑↑
点击上方标题即可阅读
来看看学过的人对课程的评价
下面是半镜先生写的故事
你点开看几个
就能判断他的故事创作实战水平
和这个课程值不值得听了
只有真正会编故事的人
才能真正教会你编故事
想看爆爽,超屌的奇闻怪谈吗
想要颠覆三观,炸裂脑洞的惊异体验吗
==半镜先生脑洞故事集==
惊奇 脑洞 悬疑 反转
让你一读上瘾,欲罢不能
听课方法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即可订购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