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性,49岁。
一年前,因下肢软组织感染伴深部脓肿来我院住院治疗,出院后一周超声检查:于胆囊腔内探及一强回声团伴声影,为典型胆囊结石声像图表现(左图)。
一年后,患者前来复查胆囊结石,超声检查:胆囊形态大小正常,壁薄光滑,腔内未见异常回声(右图)。
一年前的胆囊结石哪儿去了?误诊了吗?
我们都知道,胆囊结石形成后,基本不会自己消失,随着时间的累积,结石只会越来越大,那么上述病例中的胆结石为什么就消失了呢?
通过调阅病例我们得知,该患者在住院期间,由于患有急性盆腔炎,根据相关适应症使用头孢曲松钠进行注射治疗,“会消失”的胆囊结石就和这头孢曲松钠有关。
“会消失”的胆囊结石——我们应该称之为药物性胆囊结石。
这是因为它的形成与药物的使用有关,该药物主要是头孢曲松钠,俗名罗氏芬,是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主要用于敏感菌所致的下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盆腔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其在体内不能被分解代谢,60%经肾脏排出,剩下的40%以原型沉积于胆汁内,随胆汁一起排出。
正常情况下,在饮食前,胆汁大部分储存于胆囊内,进食后随着胆囊收缩胆汁逐渐排出,但由于患者在治疗期间,饮食量减少且以清淡为主,胆汁排出减少,导致胆囊内胆汁淤积,头孢曲松钠在胆汁中的浓度逐渐增高,超过饱和度后,头孢曲松钠与胆汁中的钙盐成分结合,从而形成短暂性的胆囊结石。
此时超声检查的话,即可探及胆囊腔内的强回声团,但随着药物的停用,胆汁内头孢曲松钠浓度的减低,与钙盐结合的头孢曲松钠又重新溶解于胆汁内并随胆汁排出,此时胆囊腔内的强回声亦随之消失,这就让我们见到了上图中“消失的”胆囊结石。
药物性胆囊结石特点:
皆有头孢类药物应用史,近期突发不伴有胆囊炎的胆结石,声像图显示结石状态、大小及数量变化较大,出现“三快”征象,即结石形成快、碎解快、消失快。
药物性胆囊结石出现时间:最快在用药后20小时出现。药物性胆囊结石消失时间:最早在停药后5天,最迟停药后6个月,大部分在停药后2周内消失。
声像图表现:
1、胆囊大小正常,胆汁透声欠佳。一般胆囊壁厚度正常。
2、囊腔内可见单个或数个大小不等强回声团。部分结石呈浓团状高回声。
3、形态多不规则,结石边缘欠清晰多有声影,声影较弱、松散。降低增益可见结石密度不均。有漂浮感,移动、沉降速度慢。
鉴别诊断:
1、传统意义上胆囊结石:近期没有使用易导致胆囊内钙盐沉积的相关药物,表面光滑,规则,后方声影强、锐利、均匀,移动相对较快,形成时间长,多长期存在。
2、胆囊炎性沉积物:一般回声较细弱,大部分无声影,常伴有腹痛、恶心等胆囊炎症状,近期没有使用易导致胆囊内钙盐沉积的相关药物。
3、胆囊泥沙样结石:无相关用药史,超声图像主要表现为囊内细小强回声,结构松散,超声随访观察不易消失。
超声医生在平时工作中,遇到胆囊结石时一定要多切面扫查,仔细观察强回声大小、形态、回声强弱、后方声影情况及改变体位时强回声变化情况等,短期复查是区别药物性结石还是传统意义上胆囊结石的关键。
一定要存图全面,并询问病史及近期用药史,对无胆囊结石病史且近期使用过类似药物的患者建议其进行超声随访,观察结石变化及消散情况,以减少不必要的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