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关于实施<国际海运固体散装货物规则>第07-23修正案的公告》(2024年第23号),2025 年1月1日起,该修正案已对我国正式生效。
第07-23修正案执行注意事项
划重点!
2025年1月1日起,固体散装货物托运人和承运人应当按照《船舶载运危险货物安全监督管理规定》《海运固体散装货物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和IMSBC规则第07-23修正案,办理固体散装货物安全适运报告,以及船舶载运固体散装货物进出港申报或报告手续,正确填写“散装货物运输名称”(BCSN)、“散货密度”等货物信息。
未在《国际海运固体散装货物规则》中列出的固体散装货物,其托运人应当提交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出具的鉴定材料,明确货物的分组、分类、危险性、污染危害性和船舶载运技术条件后,方可交付船舶运输。
强化直接还原铁(D)运输温度管控
散装固体货物分为abc类
A组:易流态货物,如铁精矿、铝土矿细颗粒;
B组:具有化学危险的货物,如煤、氧化钙;
C组:其他货物,如铁矿石、石灰石。
下面由吴家明船长解析船舶装运精矿粉易发生事故的原因:
船舶运输精矿粉有时可能会导致船舶发生倾斜,甚至有时还可能会导致船舶倾覆这种重大事故。通过事故调查和分析,发现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因素(但不限于):
1、人为因素(主要指船舶管理人员)
1)业务能力较差;
2)心理素质较低;
3)应变能力不足;
4)对货物的性质不熟悉(易流态化,FMP & TML,MC等);
5)压载水调整不合理;
6)没有随时关注船舶稳性;
7)船舶管理不到位,装货前未根据SMS的检查表来审查及风险评估;
8)没有制定好或根本就未制定应急预案;
9)船长受外部压力较大,有时不得不违心地听取船东或租家的指令;
10)未能获得有效的岸基支持;
2、气象海况因素
1)季节性天气变化;
2)区域性天气多变;
3)不可抗力影响;
4)未及时获得装港或航行区域的气象信息;
3、航行水域的环境因素
1)通航水域的地理环境,如在河道内航行大角度转向较多,施舵幅度较大,船舶易产生横摇;
2)通航密度,过往船只较多,船舶紧急避让比较频繁,同理,也会让船舶易产生横摇;
4、船舶因素
1)船龄较大,船况较差;
2)设备老化,性能较差;
3)舱盖水密性较差和/或关闭不灵便,较费时费力,阵雨来临可能导致货仓内货物淋雨;
4)舵速较慢;
5)货舱污水井排水困难;
5、货物自身因素
1)极易流态化;
2)货物含水量较高(超过8%,煤炭除外);
3)装货区域雨水较多,货物多次被雨水淋湿;
4)货物取样和检测方式方法不正确 (5份/10kg x 5; Can Test);
1、装货前
1)检查货物特性:精矿粉因产地、成分不同,特性有差异,要详细了解其粒度、湿度、密度、化学成分及是否含易氧化、自燃物质等,据此制定合适的装运方案;
2)检验船舶适装性:检查货舱的结构完整性,确保无破损、渗漏;保证舱内清洁干燥,无残留杂物、油污、积水等,必要时进行清扫和烘干;确认通风、排水、消防等系统正常工作;
3)准备防护用品和应急设备:配备足够的防护用具,如防护服、手套、口罩、护目镜等,供船员作业时使用。同时,确保船舶上的应急设备,如灭火器、洗眼器、急救箱等处于良好状态且数量充足。
2、装货中
1)控制装货速度和顺序:避免过快装货使精矿粉在舱内堆积不均匀或对舱底、舱壁产生过大冲击,损坏船舶结构。按配载计划确定装货顺序,保证船舶平衡;
2)防止货物散落和污染:装货过程中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如在舱口周围设置挡板,防止精矿粉散落至其他区域;若不同种类精矿粉混装,要做好隔离,避免相互污染影响品质。
3、航行中
1)加强通风管理:根据精矿粉特性和天气情况,合理控制通风。湿度大或易氧化的精矿粉,适当增加通风,降低舱内湿度和氧气含量,防止发热、自燃,但恶劣天气要防止雨水进入货舱;
2)定时检查货物状态:船员定时下舱检查,观察精矿粉有无结块、发热、冒烟等异常,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并记录;
3)关注船舶稳性:航行中密切关注船舶的横倾、纵倾情况,避免因风浪、转向等导致货物移位影响稳性,必要时调整航向、航速。
4、卸货后
1)及时清扫货舱:卸货完毕后尽快清扫货舱,清除残留精矿粉,防止其腐蚀舱壁和设备。
2)检查货舱设备:对货舱的通风设备、舱口盖密封装置等进行检查,发现损坏及时维修保养,为下次装货做好准备。
海事服务网综合整编自吴家明船长资料、中国海事
来源:海事服务网CN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