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罗德琴科(Alexander Rodchenko)
亚历山大·罗德琴科(Alexander Rodchenko)(1891-1956)
亚历山大·罗德琴科出生于俄国彼得堡,之后,移居伏尔加河畔的喀山。在喀山,少年罗德琴科开始接触到摄影,他先在一家影室当小工,后来,有幸成为喀山艺术学校的一名旁听生。他是俄国革命后出现的最多才多艺的构成派艺术家之一。
1924年,罗德琴科开始了自己的摄影生涯。作为俄罗斯摄影结构主义的先锋人物,他总是力求“突破传统”,无论构图还是用光,都要表现得“跟人家不一样”。他的“分析-纪录性摄影系列”不仅影响了他的同时代人,也对俄罗斯先锋派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使用诸如从不寻常的角度拍摄(从上方或下方观察极端视角)之类的技术,这种技术立即被称为“罗德琴科夫斯基”;构图的对角线构造,定义了照片的动态和节奏;包括细节和特写镜头的独特风格等。正如诗人奥西普·布里克(Osip Brik)所写,罗申科使用双重曝光和精致的作品以及黑白对比,努力将熟悉的事物变成“似乎从未见过的构造”,以改变人们通常的世界观,并扩大“看到事物”的可能性。
罗德琴科的早期作品《母亲的肖像》(1924),拍的是自己的母亲。这张脸孔现在已成为苏俄母性的象征。
世代贫苦的沧桑历练,集中在扎着头巾的老妇脸上。她深皱的眉头,紧抿的嘴唇,好像把所有苦难都承受了下来。右手拿着老花眼镜,凑在眼前好像在审视着往常的岁月。
罗德琴科意识到了蒙太奇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的潜力,并在插图和宣传领域尝试这种技术。蒙太奇相比绘画和摄影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由于没有分散注意力的元素,简洁的拼贴成为非语言信息传递的最惊人、最准确的方式。
布里克诗人弗拉基米尔·玛雅科夫斯基,1924年
评论家奥西普·布里克(Osip Birk),1924年
电影制片人埃丝特·舒伯(Esther Shub),1924年
瓦尔瓦拉·斯蒂芬诺娃的双重肖像(Varvara Stepanova)1924年
救火梯,1925年
阳台,1925年
20年代末30年代初,他的实验大胆了许多,棱角镜头成为罗德琴科真正的“名片”——他从非一般的角度所拍摄的照片被载入了历史。他是一位热心的实验者,将相机视为一种高度灵活的绘图仪。他将“配景缩小法”和“对角线构图”作为摄影技术,建议摄影师“从不同角度为物体拍摄几张不同的照片,如同在用眼睛看一样”。”
集会游行,1928年
阶梯,1929年
《阶梯》将一个女人和一个孩子并置于人造环境的几何结构之中。摄像机的特殊角度和位置创造出创新但又不失平衡的构图。诸如此类的构图对1920年代和30年代风靡欧洲的现代主义摄影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采取这么不寻常的角度是有理由的:“为了指导人们以新的视点去看事物,必须先拍相当普遍的物体,以完全不期然的角度和位置去拍他们熟悉的东西;以一系列不同的观点去拍摄他们不熟悉的事件……而描述现代生活最具指导性的,是那些由上、由下和在对角线上所拍到的照片。”
带喇叭的先锋,1930年
1930年的《带喇叭的先锋》显示了一位年轻的先锋吹响他的喇叭。这张照片是1930年罗德琴科在莫斯科附近的一个先锋营拍摄的。它运用了极端的特写镜头,从非常低的角度拍摄。作品中的演奏者完全沉迷于演奏乐器。我们可以在照片中看到他头顶上方,似乎飘荡着苏联国旗。
拿着莱卡相机的女孩,1934年
罗德琴科在某种程度来说,是一个迫不及待的教育家,由于身任艺术导师的角色多年,他始终觉得自己应把人民的眼睛擦亮一点,然而一不小心就恼火了群众。那时的他,已经对视觉艺术有了深辟的心得,尤其是在摄影的本质上。他这么论及摄影的时间性:“如果我们在拍照时,只注意到刹那的掌握,那么我们抓到的影像,只是使照片充满纪录性而不是艺术性……我们必须找寻一种新的视觉表达手法,才能传达出现实社会的热情,和哀婉动人的特质。”
资料来源:
1.https://m.thepaper.cn/yidian_promDetail.jsp?contid=6806413&from=yidian
2.https://www.theartstory.org/artist/rodchenko-alexander/#pnt_7
3.https://arzamas.academy/mag/385-rodchenko
资料整理:王振宇
执行编辑:李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