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电影学摄影 10 |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的视觉效果和构图

文摘   2024-08-04 08:05   天津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的视觉效果和构图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中国、美国英国、加拿大合拍,大卫·马戈担任编剧,由李安执导,苏拉·沙玛、拉菲·斯波、伊尔凡·可汗等主演的奇幻冒险电影。该片于2012年11月22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


影片根据扬·马特尔于2001年发表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来 ,故事开始于蒙特里尔,也结束于蒙特里尔。一名在找寻灵感的作家无意间得知派·帕帖尔的传奇故事。派的父亲开了一家动物园。因这样特殊的生活环境,少年派对信仰与人的本性自有一套看法。派17岁那一年,他的父母决定举家移民加拿大以追求更好的生活。当船只在大海上遇到足够将其吞噬的暴风雨时,派却奇迹般地活了下来,搭着救生船在太平洋上漂流,而且有一名最令人意想不到的同伴——理查德·帕克,一只孟加拉老虎。神奇的冒险旅程就这样开始



2013年,该片在第85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上获得了包括最佳导演、最佳摄影、最佳视觉效果、最佳配乐在内的四项奖项




画面构图是电影摄像技术中的基础部分,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影片的呈现效果,如何拍摄出精良的电影画面,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导演审美能力的考量。


就像这张照片,船从左下角引伸出去,人的视线同样从左到右,最后落到人物上面。老虎的“大”和人物的“小”形成了对比,画面更具张力。同时在视觉透视上,大小关系是相对应的。


虽然老虎所占画面面积很大,而且在画面的左边,但是整个画面视觉上并没有失衡,而且极具冲击力。试想人物如果和老虎靠在一起,画面就会失衡。


而且老虎虽然在左边,但是它的视线视线朝右边,和主角的视线是一个方向。左右呼应、对角线构图都让画面更耐看。


这张构图和上张有异曲同工之处:左右交错、前后平衡、视线交汇,人物和船只都居于经典的九宫格构图交汇处左右。


大面积留白、对称法和三分法的结合,画面中海天相接,氛围壮丽。同时留有着眼点——左下角的船只。



电影画面构图中的静态构图主要指电影构图中的各要素在画面构图中不发生变化的过程; 而动态构图主要指各种要素在电影构图中发生变化的过程。在动、静画面构图的交替出现中,电影镜头实现了两者的合二为一。少女们的跳舞为动,派和奶奶为静,动静相宜,电影画面构图拍摄出来的效果在整体性、运动性的基础上体现和谐的美。



派与女友的画面,左右交错,重点位于九宫格构图交汇处


这些镜头的构图都采用了,左右交错,前后平衡,且都运用了经典的九宫格构图。



而在海上漂流时,遇到的各种奇幻的事物,此时的镜头更多的是通过画面的构图艺术才将观众带到一个如梦如幻、亦假亦真的童话世界。


在这里的画面构图呈现出了虚实相生的特点,造成这种特点的原因一方面与故事本身的情节有关; 另一方面也与电影画面构成时所采用的技术有关。3D 技术的加入使得这部电影的呈现效果如童话般梦幻: 湛蓝色的大海、发光的生物……一切显得那么美轮美奂。


借助技术的力量,我们觉得似乎一切都是真的,但实际一切又都不是真的。



在船上与老虎对峙的过程,镜头多用对称构图,这种构图可以使人一眼就注意到镜头中的重点,并且能带给观众一种,人虎和谐的感觉。



电影中有部分直接拍摄面部的镜头,构图清晰,使主体直接出现在画面中央。



还有一些从场景内部的角度拍摄的镜头,构图多为三分构图,将派与老虎在船上的画面呈现出张力



这张照片采用对称构图,将船与木筏分布在画面两角,达到画面平衡的效果。



这些画面构图表现为在流动的画面构图中,通过缓缓的镜头切换,使画面呈现出诗意般的梦幻表达,使得观众获得美的体验和心灵的震撼。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在画面构图上力求尽善尽美,精益求精,这才是整部电影很好地将原著中的奇妙想象成功地搬上荧幕的重要原因。声称自己只是电影的奴隶而不是电影主人的李安,不遗余力地把自己的体验付诸实践,并让观众觉得就应该这样,这是李安对电影艺术执著追求的表现。



资料整理:

陈保洋






数字城市影像
天津市城市规划学会城市影像专业委员会。我们的宗旨是:分享城市影像,探索影像技术,影响城市共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