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回眸中的色彩——基于质感和色彩对《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的分析
一名身穿棕色衣服,佩戴黄、蓝色头巾的不知名少女,气质超凡出众,宁静中淡恬从容、欲言又止的神态栩栩如生,在黑色的背景下回眸。这便是是17世纪荷兰画家约翰内斯·维米尔于1665年创作完成的《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画面的主要内容,这样一副内容简单的画却不断影响全世界,原因之一便是画家笔下刻画出的少女眼中一种既含蓄又惆怅的、似有似无的伤感表情,似乎即将转为泪眼的回眸使她犹如黑暗中的一盏明灯,光彩夺目。本次介绍的画作同名电影就呈现了画面背后的故事,少女为何忍住落泪……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是英国女作家特蕾西·雪佛兰创作的长篇小说,发表于1999年。作者虚构了荷兰画家约翰内斯·维米尔的传世名画《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的背景历史,讲述了一段17世纪的感人爱情故事。2003年被拍成同名电影,由斯嘉丽·约翰逊和科林·费斯主演。
少女葛利叶来到画家维梅尔家做女佣。维梅尔的妻子、岳母常常摆出颐指气使的神情,妻子对正当青春的葛利叶更是戒心重重。在这样苛刻和压抑的氛围下,葛利叶的生活过得卑躬屈膝。
但男主人的画作带给了她一点生活的乐趣。她流露出的对艺术的天分和她对画的独特理解,让画家的心向她靠近。
二人的交心让彼此的情意慢慢滋长。已有家世的画家知道不可能与维梅尔修得正果,还有什么能留下呢?她默默地,忍受着维梅尔给她的耳朵打上洞,戴上他妻子的珍珠耳环,将这一刻的属于二人窒息的美丽由画家之手定格。
与主题相吻合,电影的视觉语言也常常表现得克制隐忍,
在前期,少女女佣在家中卑躬屈膝的生活表现摄影师的镜头中总是身处几何图形构成的框中,似乎暗示她的枷锁。电影画面也趋向于清冷的蓝绿色低短调
而在她第一次踏入地下室看到画家的作品时,这时出现电影里第一个暖色的镜头,这种视觉语言的转变和她生活的变化相对应,
电影自此开始出现有明亮阳光的外景。
但家中女主人为代表的人的刁难常常束缚住她,如这一镜头里门框限制住的画面里,女主人面向左衣着鲜艳背靠明亮的光,女仆面向右,背后是昏暗的墙。
除此之外,作为以油画为背景的电影,电影中的许多镜头也有油画的神韵,在构图上,电影大部分采用固定机位拍摄静态稳固的几何构图,少量的镜头移动也沉稳克制:
画面的结构清晰,常出现对称、环坐、三角形/四边形站位的构图,让画面更增油画感。
画面的的色彩也是电影“油画感”的来源之一,与《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原画中黑色背景相对应,电影中几乎所有镜头背景都会有明度为0的黑色部分,
无论室内
室外
白天或夜晚
或晴或雨
在色彩上,全片都呈现低饱和度带来的微微灰色,似乎是油画经历时间而被风化,很难有一幕可以用鲜艳形容。
最后出现的画作和电影浑然一体。
将观众从电影中百年前轻柔的请回了此时此刻的现实。
资料整理:
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