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电影概述
《大红灯笼高高挂》根据苏童小说《妻妾成群》改编而成 。影片围绕封建礼教展开话题,讲述了民国年间一个大户人家的几房姨太太争风吃醋,并引发一系列悲剧的故事 。批判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故事梗概:
民国年间,财主陈佐千已有太太毓如、二姨太卓云和三姨太梅珊。19岁的女大学生颂莲因家中变故被迫辍学嫁入陈府,成为陈老爷的四姨太。陈府的规矩,当陈老爷要到哪房姨太处过夜,该姨太房门前就会高高挂起大红灯笼,犯了错事得罪老爷,就会被“封灯”。
颂莲一入陈府便卷入几房太太的明争暗斗中,梦想成妾的丫鬟雁儿也对她充满敌意。逐渐失宠的颂莲假装怀孕,使自己门前挂起了“长明灯”。但雁儿为她洗衣服时发现了真相,并将此事告诉二姨太卓云,颂莲被“封灯”。随后颂莲揭发雁儿私藏旧灯笼。雁儿跪在雪地上却始终不肯认错,最终死去。雁儿的死令颂莲精神恍惚,借酒浇愁。一次酒醉后,她无意中说破了三姨太梅珊与高医生私通的秘密,梅珊被吊死在陈府角楼小屋中,颂莲精神崩溃,成了疯子。次年夏天,陈府又迎来了第五房姨太太,已经疯了的颂莲穿着女学生装在陈府游荡。
02
色彩与象征
主要色彩与象征
青灰色 天空与砖
影片主要色调为青灰色,象征着封建大环境的压抑与窒息。
橘红色 灯笼
灯笼象征着是压抑环境中唯一的希望。灯笼的橘红色在暗调环境中尤为突出。
红色 三太太梅珊
红色是梅珊努力摆脱束缚、大胆表现自我的象征。
黑色 封灯
黑色是封建压迫的代表,充满压抑 、绝望、 死亡的气氛。
白色 颂莲服装
白色象征着颂莲的纯洁 与孤寂。
白色 大雪
白色的大雪掩盖这罪恶的“黑”,充满着绝望的无奈。
色彩与人物
未入宅院 浅绿色
影片中极少出现绿色,最主要出现在影片开头处颂莲还未进宅院时,此时颂莲身着学生装。少有的绿色象征颂莲原本的善良积极。
初入宅院 白色
颂莲经常穿着白色衣服, 一开始的白色意味着清冷孤寂, 后来更多表达的是一种落寞,象征着颂莲保留着真诚与质朴,未被宅院同化。
参与斗争 红色
颂莲逐渐被同化,开始争夺点灯的机会,参与到太太间的斗争当中。灯笼的红象征着权力与欲望。
目睹梅珊被害 白色
在经历雁儿死去、梅珊被害后,颂莲彻底疯癫,她重新穿回白色的学生装。颂莲意识到陈府是一个杀人的囚笼,在深色调的宅院中无力抗争、无法逃脱,只剩绝望、悲哀与无力的控诉。
相同色彩的不同内涵
颂莲出入宅院时的服装为白色,象征着颂莲内心的真诚与清冷孤寂。
梅珊被害时身着白衣,象征着梅珊内心对封建压抑的反抗。大雪也是白色,看似掩盖住了黑,但却是暂时的,是无力的,充满了无奈。
影片结尾,颂莲在经过雁儿的死、目睹梅珊的死之后——疯了。她又重新穿回白色的学生装,此时的白色是颂莲内心的绝望、悲哀,是她对封建礼教的无力控诉。
03
影片构图
构图多采用轴对称,陈府的大院拍得方方正正,屋内屋外都整整齐齐,象征陈府中看不见的条规条例,森严不可触碰,权力都集中在统治者老爷手里,女人下人都给老爷服务,在这里,人活得没有尊严。
极强的纵深感
一层一层的房屋,也是一层一层的牢笼。人被压迫在逼仄的空间中,难以逃离。
人物与环境
环境主体
镜头塑造环境。剪影与夕阳,象征生命的凋落。
人物主体
透过火焰表现人物,表现雁儿宁死不屈的决心。
雁儿是陈府封建家族制的牺牲品,渴望做太太,敌视颂莲,最终却死于自己的执念。
远景与近景
远景
老爷发现颂莲假怀孕时、梅珊被害时以及婆子们谈论雁儿的死都运用远景,没有给当事人特写镜头,我们无法看到他们的反应,也无法获知细节。仿佛带有一种疏远,是一种审视,镜头更为无情,但是客观性也更强。它淡化了人物之间的情绪,表达的却是一个时代的悲剧。
梅珊被害
婆子们谈论雁儿的死
老爷发现颂莲假怀孕
近景
颂莲被迫嫁入陈府时、被封灯时以及目睹梅珊被害后,都使用近景镜头。镜头外有其他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但是镜头中只专注于颂莲的反应。这让观众更好的代入这个角色,理解她的种种心情,增加共情,增强故事的无奈与悲剧色彩。
颂莲被迫嫁入陈府
颂莲被封灯
目睹梅珊被害后
资料整理:
王湘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