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的角度,中国人被称为“龙的传人”;从科学的角度,中国大地曾经是众多恐龙生存繁衍的地方。让我们与龙同行,龙飞凤舞,龙马精神!希望甲辰龙年给大家带来吉祥和幸福、快乐和健康!祝大家生活事业节节高!
龙年话龙·第二篇
中国龙·角似鹿
——“鹿角”的演化浅述
龙肇新元,甲辰迎祥。作为龙的传人,我们仰望的信仰图腾究竟是什么样子呢?古人是如何拼凑出来霸气威武的龙呢?接下来的几天我们将用科学的视角和大家聊一聊神一样的龙。
宋人罗源在《尔雅翼·释龙》中提出的“九似”说,即龙的“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
宋,云龙佩,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说到“角似鹿”,让我们来看看鹿角形态的分类以及演化。
鹿角是哺乳动物中唯一的大型可再生器官,具有脱换性,而且它的再生速度很快。在中国,人们长期以来饲养它们以割取价值昂贵的鹿茸。在《本草纲目》中,鹿茸被列为上品补药,它有补精髓、壮肾阳、健筋骨的功效。鹿的茸角除了有较大的药用价值外,新角再生机制的研究在医学上对残疾器官的再生治疗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因为鹿类与人类同属哺乳动物中的有胎盘类,在哺乳动物中的系统关系较近,遗传结构也应该有较大的相似性。因此鹿角的起源与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鹿科成员的个体大小变异很大,从如家兔大小的小麂到与犀牛大小相近的爱尔兰大角鹿。最显著的特征是除了最古老的种类外,所有雄性在额骨上都有大小和形状不同的角。这种“鹿角”或“犄角”和一般洞角类(牛、羊所有)的角不同,角外面没有角质套,而是由皮肤覆盖。
鹿角的解剖学术语
鹿角每年都要脱落更换一次,鹿角的复杂程度随着每次的脱换而增加,但进入老年后开始衰退。鹿角长足后,盖在它上面的皮肤逐渐干掉,鹿到这个时候把头上的角顶到树上或其他物体上去磨擦,把皮肤擦掉,然后这对角便硬化了。角对雄鹿可以作为防卫和争夺领地和配偶的武器,过了交配季节角就从角环处脱落。次年新角又开始从角环上萌生。但雌鹿(除驯鹿外)都无角。
鹿角的生长和脱落具有很明显的季节性。鹿角的脱换周期是和繁殖周期相联系的,而繁殖周期又和自然季节同步。鹿角在生长时,主枝最先发育,主要的分枝早在主枝发育阶段便开始萌发,分枝的发育要在鹿角发育的后期才完成。鹿角的生长十分迅速,新角在 3~4 个月内长成。
鹿角的脱换是一个不断演化的过程。以欧洲早中新世出现的原始鹿(Procervulus)为代表的一类最原始的鹿发育的是非脱换性的角,它们的角没有角环,在化石中也没有找到脱落的角疤痕,与额骨相连的完整角的 X 光透视也没有发现有脱落面的痕迹。现生的长颈鹿头上的角也是非脱换性的骨质角。因此在系统关系上,它和长颈鹿比较近。
以柄杯鹿 Lagomeryx 为代表的鹿角冠多分枝,与脱换性鹿角相似,但又没有角环的痕迹,所以是否具有脱换性存在很大争议,归于过渡类型的“半”脱换性角。
棘型角冠(左侧)和掌型角冠(右侧)
进步类型中的脱换性角主要分为掌型角和棘型角两大类。掌型角的角呈掌状,由中间宽的部分与角柄相连。掌型角发展到最大的代表是更新世的大角鹿。
肿骨大角鹿头骨带完整角
(来源于网络)
棘型角上的角环不明显,但在角柄和角冠之间的衔接部位很明显,角柄较细,角柄的表面光滑,而角冠较粗,表面粗糙,具有纵向的沟棱。棘型角在进化中向着形态复杂、体积增大的方向发展,因而衍生出的种类非常之多。
在鹿角的演化过程中,除了如麂类这样保守的类型外,主干鹿类的鹿角在演化中沿着角的尺寸不断增加、形态不断复杂的方向发展。这一演化趋向通常用性选择来解释。因为现生鹿类除驯鹿外只有雄性有角,其主要功能是在每年进入繁殖期时作为圈地的武器。在这一时期雄鹿之间都要经过一番搏斗,胜者为王,在自己的领地内拥有一批雌鹿,繁殖后代。所以个体和角冠都大的雄鹿在圈地搏斗中更可能取得生育机会,把角冠大的基因遗传下去,使得鹿角的演化朝向角冠增大、形态复杂的方向发展。
本文内容摘选自:
第十一届中国古脊椎动物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董为主编. 北京:海洋出版社, 2008. 127~144 Proceedings of the Eleven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DONG Wei (ed). Beijing: China Ocean Press, 2008. 127~144
原文地址:
http://ivpp.cas.cn/jgsz/gkxh/gjzdwxh/nhlwj/201811/P020120118398062600106.pdf
END
文字|董 为
排版|杨 濛
编辑|朱 敏
审核|葛 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