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动物馆是一家以化石为载体介绍古生物知识的专业博物馆,馆里讲述了脊椎动物从无到有的演化进程,在博物馆里的每件展品都有它独特故事。今天我们来继续讲讲博物馆里的故事。
阿喀琉斯之踵
(图片来源网络)
阿喀琉斯之踵(Achilles' Heel),原指阿喀琉斯的脚后跟,因是其身体唯一一处没有浸泡到冥河水的地方,成为他唯一的弱点。阿喀琉斯后来在特洛伊战争中被毒箭射中脚踝而丧命。现引申为致命的弱点、要害。
阿喀琉斯,是凡人英雄珀琉斯和海洋女神忒提斯的爱子。忒提斯为了让儿子炼成“金钟罩”,在他刚出生时就将其倒提着浸进冥河。遗憾的是,阿喀琉斯被母亲捏住的脚后跟却不慎露在水外,在全身留下了唯一一处“死穴”。后来,阿喀琉斯被帕里斯一箭射中脚踝而死去。后人常以“阿喀琉斯之踵”譬喻这样一个道理:即使是再强大的英雄,也有致命的死穴或软肋。
阿喀琉斯基猴
中国古动物馆三层灵长类展区
中国古动物馆的三层也有一件独特的展品,它就是阿喀琉斯基猴”(Archicebus achilles)的骨骼化石。这只生活在大约5600万年前不起眼的小猴子,是怎么和古希腊的战神扯上关系的?
阿喀琉斯基猴生活的时代是距今5600万年的始新世最早期。当时的地球处于古新世与始新世的交界,全球发生了一次短暂而显著的“极热事件”(学术界称之为“PETM事件”),地表平均温度增加了5~10℃。而炎热的气候对动物界的辐射演化具有推动作用,其中就包括灵长类的演化。当时的地球处于温室时期,气候湿润炎热。茂密的森林甚至覆盖了南北极,连阿拉斯加这样的地方都发现了常见于热带的棕桐树。在这样湿热的、不利于化石保存的情况下,阿喀琉斯基猴的完整骨架能被保存下来,堪称奇迹!
大量的统计学分析,研究者推测阿喀琉斯基猴成年体重仅有20~30克。它的大犬齿和尖的前臼齿显示这是一种主要食虫的灵长类,而且它的相对较小的眼眶揭示它具有白天活动的生活习性。
2013年《自然》杂志刊登了这个来自于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倪喜军研究员的成果,类人猿很可能起源于5500万年前。此前,科学界发现的最早的类人猿化石来自4500万年前,而这一成果将人类祖先的历史推前了1000万年,堪称灵长类与古人类研究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倪喜军将这一灵长类动物命名为“阿喀琉斯基猴”是因为它和阿喀琉斯一样,有着一个特别的“脚后跟”:又短又宽,具有明显的类人猿特征,与人类的脚后跟也有共同点。又短又宽的脚后跟骨头为人类直立行走奠定了生物学基础,因此,可以把阿喀琉斯基猴视作与人类远祖最为相近的灵长类动物。
阿喀琉斯基猴骨架比以前知道的发现于德国梅瑟尔的达尔文猴和美国怀俄明的假熊猴整整早了7百万年。而且,阿喀琉斯基猴在灵长类的系统演化树上与我们人类同属于一个大的支系,而达尔文猴和假熊猴则属于另外一个分支,是现生狐猴的远亲,与人类的亲缘关系更远。
通过研究阿喀琉斯基猴,古生物学家首次获得了一个相对完整的、非常接近于类人猿和其它灵长类开始分异时的图景,用倪喜军的话来说就是“在重建人类和灵长类的早期演化历程方面,向前跨进了一大步”。
新春佳节,中国古动物馆将继续为大家呈现更多的古生物化石相关的小故事,以及更多古生物小知识。
馆内每天10:00和14:00开展公益讲解,全天不定时开展志愿者讲解,更有3D电影、恐龙巡游等精彩活动等待着大家!
让我们在2024年的春节假期相约中国古动物馆,一起感受神秘的古生物世界!
-END-
文字丨林 迪
编辑丨杨 濛
审核丨葛 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