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运用期货工具 ,“卫星模式”助力稳健成长

文摘   2025-01-17 18:12   上海  

作者 崔蕾

近年来,国内外乙二醇、苯乙烯等化工产品价格波动频繁且剧烈,对化工产业链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较大影响。作为国内领先的轻烃产业链一体化生产企业,卫星化学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卫星化学)在行业下行周期中始终保持良好表现,整体业绩和资产规模持续稳步提升,成为国内化工类上市公司中的佼佼者。

日前,期货日报记者在卫星化学调研采访时了解到,卫星化学能够逆周期保持高速发展,得益于近年来在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以创新为主基调的“卫星模式”。对期货工具的高效运用,是卫星化学在风险管理领域围绕这一模式开展的实践之一。

“卫星模式”提供增长引擎

2024年11月13日,2024福布斯中国创新力企业50强榜单发布,卫星化学凭借在新材料领域的创新引领首次登榜。对此,卫星化学相关业务负责人马一鸣对记者表示,向新、求新、创新的前瞻性发展模式,引领着卫星化学发展历程的每一步。

卫星化学起家自丙烯酸及酯业务,早期专注于以轻烃为原料的化学品生产,2011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后,通过主动对上游轻烃原料与下游低碳化学品进行布局,目前已形成“C2+C3”完整产业链格局,丙烯酸、环氧乙烷、乙二醇等产能位居国内前列,同时拥有多项新工艺科技专利及研究成果。

“我们认为创新驱动是卫星化学的增长引擎和长期发展模式。”马一鸣表示。据了解,2023年,卫星化学全年研发投入超16.26亿元,同比增长31.05%,获授权专利97件。公司研发人员数量超过1200人,占比在25%左右。马一鸣还告诉记者,卫星化学计划在未来五年内实现研发投入100亿元,实施一批具有战略性、引领性的创新项目。

在技术、产品领域之外,创新理念在卫星化学的市场表现和商业模式等方面同样得以充分实践和阐释。作为一家生产型企业,卫星化学2021年首次进入期货市场,通过开展套期保值,探索运用仓单交易、厂库交割等,有效助力自身稳健发展。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卫星化学实现营业收入322.75亿元,归母净利润36.93亿元。

“充分、深度参与期货市场,改变了我们传统的销售和贸易模式,是卫星化学在经营方面的主动向新。”马一鸣说。

期货工具切实助力上市公司“卖得好”

卖掉是必需的,卖好才是真本事——这是卫星化学在面向市场时始终秉持的操作理念。卫星实业市场部负责人邢艺腾认为,在市场经济中,“销售为王”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任何产品和服务都要经由销售的实现和达成,企业才能赚取利润,实现其价值最大化。

“卫星化学的产品既有大宗商品,也有精细化工类,不同产品面临着不同的价格风险,要求我们差异化考虑和对待。”邢艺腾告诉记者,过去两年,大宗化工品价格波动较大,常出现价格与成本背离的情况,极端行情下甚至会击穿成本。传统销售模式下,往往面临签订合同就锁定了固定亏损的窘境。卫星化学逐步意识到需要用风险管理的思路对中长期产品进行利润锁定。

2021年,乙二醇经历了剧烈价格波动,从5000元迅速涨至7300元左右的历史高点。卫星化学发现,尽管价格飞涨,但由于市场各方存在观望和惜售等复杂情绪,乙二醇生产商的货物其实并不好卖。“当时我们了解到,交割厂库是比较好的工具,仓单直接对标盘面,还能带来较好的流动性,是销售工具的有效拓展。”邢艺腾表示。

于是,卫星化学在2021年年底申请了大商所的乙二醇交割厂库,迈出了参与期货市场的第一步,随后即开始小规模、试验性地试水仓单操作。经过一段时期谨慎的尝试和完善,自2024年起,卫星化学开始以积极姿态全面参与期货市场。

据了解,目前卫星化学主要在乙二醇和苯乙烯上开展期货操作。2024年乙二醇价格波动较去年明显放大,且绝对价格同比大幅抬升,卫星化学运用期货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功能,结合厂库仓单等工具,在乙二醇期货出现4800元价格高点时,及时对即期和远期乙二醇生产量进行价格锁定,较好地稳定了销售利润。

在乙二醇期货上积累了一定的操作经验之后,卫星化学发现,相较于期货,期权具有更低的起始金额、更高的灵活性和更好的风险限制,和期货能够形成很好的互补。后续,卫星化学也会考虑进一步开展期权策略的研究。

苯乙烯方面,除下游聚苯乙烯自用外,卫星化学每月仍有万吨级苯乙烯现货销售敞口。为规避价格下跌风险,公司2024年数次通过期货仓单形式对苯乙烯进行加工利润或销售价格锁定,并在工厂厂库进行实物交割。据了解,以往苯乙烯的交割集散地大多分布在江苏南部的主港地区,卫星化学交割厂库的设置,使得越来越多的苯乙烯销售得以进行点对点配送,下游客户接到仓单直接就能从公司的连云港基地自提。卫星化学认为,与传统汽运销售方式相比,仓单销售大幅节省了双方的运费成本、提高了物流效率,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都有积极意义。

记者了解到,继乙二醇之后,卫星化学2024年5月申请成为大商所苯乙烯交割厂库。“苯乙烯期货每个月强制注销,充分考虑到实体企业的产销情况,对生产工厂来说是最符合生产和销售节奏的。因此,我们能匹配到合适的连续合约,更好按照生产实际开展套保操作。”邢艺腾告诉记者,申请成功当月,公司就注册了苯乙烯仓单,之后一直是苯乙烯期货比较活跃的参与者。

“弯道超车”背后的理念革新

采访期间,马一鸣向记者展示了一款笔记本。这款看似寻常的笔记本,却暗藏玄机:其内页由卫星化学生产的有机树脂原料制成,不但像普通纸张一样可供阅读书写,还具备防水、耐撕、可降解的特点,而且生产制造过程无需消耗纸浆,是名副其实的绿色低碳产品。“塑料纸目前尚未大规模投产,但在当前推进新型绿色工业化发展、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的背景下,我们相信这种创新最终会在未来落地转化为新产能。”马一鸣说道。

“理念革新是行动创新的前提。”她补充道,“我们参与期货市场的经历也印证了这一点。”

从期货市场“新兵”快速成长为“熟练手”和“优等生”、助力公司取得更好业绩表现、实现“弯道超车”——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卫星化学从上到下对风险管理理念的统一认识、对期货衍生品的深刻理解,以及深植于“卫星模式”中敢于创新、积极求新的气质。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2021年之前,卫星化学没有接触过任何期货衍生品。当年申请乙二醇交割库前,市场部门向经营管理层进行了专项汇报,很快便得到了认同和支持。

“卫星化学的管理层几乎都是从基层做起,对业务流程非常了解,对市场也保持着高度敏锐,因此理念层面的宣导几乎没有障碍,大家一致认为期货是个好工具,一定要尽快让它融入我们的生产经营,发挥作用。”邢艺腾表示。

在此基础上,卫星化学期货衍生品业务得以全面开展。2022年,卫星化学在乙二醇上首次开展了3000吨的仓单交易,以此为起点逐步打通从交易、交割、风险预警、敞口测算、系统注册、决策审批、财务处理等全部期货业务流程。另外,由于目前大宗商品和期货衍生品专业人才仍相对缺乏,为了强化内部期货人才建设、培养业务多面手,近年来卫星化学在期货业务条线上“干中学、传帮带”,从每一笔操作中总结提炼经验,将内部期现操作的做法、流程、部门协作及风控规定等梳理汇总成册。

卫星化学表示,未来公司将继续学习期货及衍生品领域的风险管理经验,健全公司专业化套保体系,优化商情信息分析机制,有效提升大宗品业务避险能力,践行实体企业与金融基础设施协同发展的理念。

专注于避险交易&避险资产配置

综合服务商


d-union.net


推荐阅读


企业套期保值盈利的秘密

原材料套期保值业务为华润材料年赚2亿
2024年上市公司套期保值都有哪些新变化?
新奥股份套期保值业务继续高歌猛进
套期保值业务前十名上市公司都有谁?
国有企业市值管理需要套期保值——中粮糖业为例
国有企业市值管理需要套期保值

业务咨询


yanlian@d-union.net

避险网是国内领先的避险交易领域综合服务商,为客户提供应对股票、汇率、商品、利率与信用这五大类风险的综合服务。




避险网
避险网是一家专注于避险交易及避险资产配置的综合服务商,为客户提供应对汇率、商品、股票、利率与信用这五大类风险的综合服务。
 推荐账号,扫码关注
推荐账号二维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