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名将胡琏:晚年绝口不提粟裕,临终前拿笔颤抖地画下一张地图

美食   2024-11-08 12:24   广西  

在国民党将领中,有这样一位名将,他有张灵甫的“悍”,却没有他的“骄”;他的“忠”不比黄维少,但他的“谋”一定比黄维多。

这个人就是胡琏。

许世友将军曾给粟裕将军打电话骂道:“胡琏就是个老狐狸……”而杨勇也曾说:“我们宁愿俘虏一个胡琏,也不愿俘虏十个黄维。”

就连毛主席都称他“狡如狐,猛如虎”。可见这个胡琏不一般。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让人心生警惕的国军将领,心中却最害怕粟裕。在晚年时,胡琏著书立说,提到了很多将领,却始终不敢提及粟裕。

胡琏究竟有什么能力,能让这么多人耿耿于怀?他又为何只单单害怕粟裕呢?

胡琏出生在陕西化州的一个农村中,父母都在乡下务农,收入微薄。

胡琏虽然出身贫寒,但他从小就非常有野心,无论什么事都爱争第一,胜负欲极强。

由于他们的村子位于穷乡僻壤,能上得起学的人只有两三个家境稍微好的孩子。胡琏不服,他回家便要求父母送自己去上学。

因为拗不过他,父母只好到处借钱,欠了好多债,才将他送进学堂。

但胡琏上学并不完全是虚荣心,他非常珍惜读书的机会,因为他知道,对于他们这种贫苦出身的人来说,只有读书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他本就天资聪颖,再加上他勤奋好学,很快便在全校学生中脱颖而出。

毕业后,他的思想再一次发生了转变。母亲希望他去教书,有一份稳定的收入,但他却以“家有五斗粮,不做猴儿王”拒绝了。

父亲见他这么有主见,便让他去经商,但胡琏依旧不愿意,他称自己不是这块料。

父母让他去投奔有钱人做一个管家,胡琏更不愿了,他最不想的就是做一个曲意逢迎的奴仆。

他一再拒绝,其实只是因为心中有了目标。他要从军,做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

父母最溺爱这个小儿子,本不愿意让他做这么危险的事情。但他们也知道,只要是他决定的事情,他便一定会做到。

二老无奈,只能答应了,但他们只有一个条件,就是参军前必须成亲,留下后代。

就这样,他在料理好家中的一切后便出发了。

当时驻守河南的是冯玉祥的兵马,胡琏便毛遂自荐,成了国民二军冯子明的文书。

但他慧眼如炬,马上就察觉到,冯玉祥不是成大事的料,没干多久,他便离开了。

之后他辗转千里,来到广州,考入了黄埔军校。

当时与他一起参军的,有著名的国军将领张灵甫、关麟征,也有我国的革命英雄刘志丹。

虽然几人在初遇时都是心怀远大抱负的有志青年,但他们最终还是因为信仰的不同,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刘志丹后来在带领农民起义时牺牲了自己的生命,而胡琏等人则在国民党中成为了高官。

结业后,由于成绩优异,表现出色,胡琏被调到陈诚的十一师战斗,正式开启了他的军事生涯。

在北伐时期,他跟随部队与冯玉祥部队交火。但由于对方战斗力太猛,这些新兵们一个个被吓破了胆子,纷纷畏缩而逃了。

关键时刻,胡琏直接掏出手枪,命令手下的士兵:“谁敢不战而逃,立即处决!”

在他的威慑下,整个连队没有一个后退的。最后经过一番恶战后,他们竟然成了唯一一个守住阵地的连队。

陈诚对他的表现非常满意,直接提拔他当了营长,多次对他委以重任。

后来有其他长官看中他作战勇猛,想把他拉拢过来。但胡琏却以自己对十一师感情深厚拒绝了。

从此,陈诚对他更加信任。

但两人融洽的关系却并未长久,随着抗日战争爆发,胡琏开始在战场上崭露头角,他的风头也一度越过了陈诚,这让陈诚升起了深深地忌惮。

1943年,日军调集重兵进攻宜昌,他们一路攻城略地,不久后便到达了宜昌要塞石牌。

陈诚当即将胡琏调过去,让他驻守石牌核心阵地。

胡琏虽然喜欢名利,但不得不承认的是,他确实是个爱国人士。

面对日军的侵略,山河的破碎,他当即接下这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那时他已经心存死志,给家人寄去了五封诀别书以作告别。

陈诚问他,有没有成功的信心。胡琏回答:“成功虽然没有把握,但成仁是有把握的。”

随后他便召开了全军大会,给士兵们提前做好了思想工作。

他告诫众人,无论如何都要战斗到最后一个,让敌人的尸骨埋在此地,不让他们前进一步,而他们的名字也将以鲜血的形式永远刻在石碑的岩石上。

众士兵也早已被他训练得英勇无畏。

战斗开始后,他们立即陷入了激烈的恶战中。一方拼命进攻,一方死死防守,两队人马一时之间打得不分你我。

到最后子弹都打完了,日军还是没有前进一步。在战斗的最后三个小时里,石牌阵地上突然没有了枪声。

这不是因为战斗停止了,而是胡琏带着人与日军进行了近身搏斗,断刃相接。

十一师伤亡惨重,却顽强坚守阵地。最后打得日军失去了斗志,纷纷溃散而逃。

战斗结束后,胡琏成功守住了石牌,老蒋大喜,电报全军对他进行表扬。

从此,胡琏便跻身国民党上层,深受老蒋重用。

不久后,他便接替陈诚做了十八军军长。

但他并没有就此骄横,而是更加谨慎起来。在解放战争开始后,他便成了我军的劲敌。

我军经常利用国军军官的轻敌心理,对他们使用“诱敌深入”的战术,但这一招唯独对胡琏不管用。

他总是能机警地观察到我军的目的。从而改变策略,这让我军十分头疼。

老蒋从此对他便更加重视了。

这让陈诚十分嫉妒,为了防止他越过自己,陈诚便一直在明里暗里打压他。

胡琏心有怨气,但他却无处发泄。为了稳定自己的地位,他决定把目标放在我军的“战神”粟裕身上。

粟裕在苏中打过“七战七捷”的好成绩,狠狠地挫了一把老蒋的锐气,后来更是歼灭了国军“王牌”七十四师,这让老蒋对他恨之入骨。

胡琏想,若是自己能战胜他,那么从此他的位置就再也没人能撼动。

随后,他每次一遇到粟裕便集中百分之百的精力应对。

有一次,老蒋调集三十万大军攻打鲁中地区,但在华野和中野的强势打击下,国军的部署被成功瓦解。

老蒋一看势头不对,急忙把兵力收了回来,只留下胡琏、黄维几个部队继续进攻。

胡琏马上敏锐地察觉到,我军的下一个目标一定是战斗力最强的他。

于是他立即命人停止前进,原地修整工事。

果不其然,蒋军大部队逃走后,粟裕立即调集重兵向着他而来。

由于胡琏早有准备,工事做得异常坚固,我军一开始的迅猛攻势竟然被生生挡了下来。

就在他沾沾自喜之际,粟裕改变战术,他以“迂回包抄”战术,成功将敌人的部队装进了“口袋”。

随着阵地一步步缩小,胡琏也终于发现大事不妙,他向其他人寻求援助。

但由于他风头太盛,早就引起了其他国军将领的嫉恨,关键时刻竟然没有一个人愿意来救他。

就在他绝望之际,好巧不巧的,突然天降大雨,我军的弹药受潮,不得不退出战斗。

胡琏松了一口气,老蒋见他竟顺利“击退”我军,再一次发来电报嘉奖他。

但只有他自己明白,若不是这场突如其来的雨,他恐怕难逃此劫。

此时他对粟裕的心理是矛盾的,他既想打败粟裕证明自己的实力,又怕他没那个实力,反倒被粟裕抓住。

在之后的战斗中,只要他遇上华野部队,首先会不管不顾地猛打一阵,待我军开始反攻后,他便又立即撤兵,丝毫不恋战。

就这样,他凭借着投机取巧,成功躲过了一次又一次的包围。

但一个人总不能永远靠着投机取巧获胜,他的实力究竟如何总要见真章的。

在最后的决战中,粟裕没有再放过他。

淮海战役开始后,粟裕通过佯攻徐州的方法,将黄百韬兵团调动出来,成功将他困在了碾庄。

老蒋急忙调动黄维去救,结果黄维被困在了双堆集。

眼看自己所剩无几的兵力就要被歼灭,老蒋又赶忙将胡琏找来,让他去解救黄维。

这正合了粟裕的心意,他正磨拳擦掌,准备“猎狐”,没想到老蒋竟然亲手将他送上门来。

胡琏加入战斗后,我军立即加强火力展开总攻。

胡琏见大势已去,又想要逃,可是这次没有“天助”,粟裕也早将他的退路堵得死死的,他已经无处可逃。

敌军被歼灭之际,他与黄维各坐上了一辆坦克逃亡。结果黄维被抓,而他大摇大摆地装作被缴获的坦克,逃过了我军的包围。

当时他也是顶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才没有露出马脚,要知道他那时已经身中数弹,呼吸微弱了。

他刚逃出生天就被人送进了抢救室中。经过了三个昼夜的抢救,他才慢慢转醒。

身体上的伤疤可以痊愈,但他内心深处的阴影却永远挥散不去了。

后来,只要有人提到粟裕这个名字,他就忍不住地颤抖。

他的儿子也说:“粟裕给我父亲的影响太大了,我父亲这一生著书立说,哪个将领都提及过,却唯独不敢提粟裕。”

胡琏在逝世前,强撑着画了一幅画。家人仔细看后才知道,这是他家乡的地图。

原来在来到台北后,他没有一刻不思念家乡。那片土地虽然有他不敢再回忆起的人和事,却承载着他的一生。

历史浩瀚长河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历史分享公众平台。为您献上古今中外历史、民间野史等。如诗: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