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上(曹操)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每每定省从容,常言人少好学则思专,长则善忘。
——《典论·自叙》
历史学重视阅读,而读书之要在于“目录”。新一学年,南京大学历史学院研究生会推出了新栏目“手不释卷”,邀请学院老师们为大家荐书。研会希望通过此栏目持续为同学们打造富有南京大学特色的阅读目录,为同学们提供学海中阅读的“指南针”。
嘉宾介绍
张学锋,男,1962年11月生,江苏苏州人。1988年6月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历史学硕士学位,留校任教。2001年3月获京都大学文学博士学位(东洋史学)。其间曾任姬路独协大学非常勤讲师、同志社大学嘱托讲师。2001年4月回校任教,现为南京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物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副会长、江苏省六朝史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唐史学会理事、三国—隋唐考古专业委员会委员,曾任京都大学客座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汉唐考古与历史研究、东亚古代文化交流史。主要成果有《东晋文化》《中国墓葬史》《汉唐考古与历史研究》,学术论文近百篇,译著30余种。
本次荐书名录得自此前南京大学图书馆主办“上书房行走“第八期所附推荐书目。张教授推荐的四本书均与其研究方向紧密相关,同时涉猎较广,有国内学术巨擘之作,亦有海外知名学者所著;有传统的史学理论与考证,亦有古代服饰研究作为侧写。几部著作的内容均极富创见性,同时张教授对每一部著作都给出了他的推荐理由,谆谆教诲值得诸位同学沉心一读。
1
马长寿:《碑铭所见前秦至隋初的关中部族》
(中华书局,1985年)
荐书理由
传统的历史学研究基本上是基于传世文献展开的,但随着考古学科的发展,地下出土文献越来越丰富,出土文献研究渐成显学,但要将出土文献从“文献”的概念中剥离,使之成为历史研究的“史料”,其间尚需付出更大的努力。马长寿该著虽然利用的是传世碑铭,但其在深厚的历史学背景下利用传世文献以外的实物史料的方法,非常值得出土文献的研究和利用者借鉴。类似的推荐书目还有鲁惟一《汉代行政记录》(于振波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永田英正《居延汉简研究》(张学锋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利用出土简牍对汉代的“文书行政”展开的研究,传统史学研究不曾关注亦难以解决的问题因此迎刃而解。
藏书信息
历史学院院系分馆;鼓楼综合借阅室
索书号
D51/49
2
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
(武汉大学出版社,2023年)
荐书理由
该书是唐长孺晚年口述由弟子精心整理的巨著,凝聚了作者平生对汉唐历史变迁的认识,是研读中古历史的高级入门书。正像著者创立的武汉大学三至九世纪研究所的所名那样,魏晋至隋唐的三至九世纪,是著者的历史研究中最重要的历史分期概念。在精读此书的基础上,可以继续研读其《魏晋南北朝史论丛》(含续编、拾遗)等专著,了解其对具体历史史实的精深研究。
藏书信息
鼓楼文科借阅室
索书号
K230.7/H13
3
宫崎市定:《亚洲史论考》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
荐书理由
宫崎市定是东洋史学者,主要成果虽然集中在中国史领域,但从其最重要的论文集《亚洲史论考》这个书名中就可以看出,他的史学视野至少是亚洲史的,推而广之,无疑又是世界史的。如何在亚洲史甚至世界史的框架内来认识并研究漫长的中国历史,阅读这部《亚洲史论考》应该是前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阅读其《九品官人法研究》(韩昇、刘建英译,中华书局,2008年)等学术专著,对专业水平的提升大有帮助。
藏书信息
历史学院院系分馆;仙林图书借阅区
索书号
K300.7/H9/V.3
4
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商务印书馆,1992年)
荐书理由
此书充分利用考古实物资料,结合历史文献,令人信服地将中国历代的服饰演变诠释得十分详尽周密,是一本成功利用考古资料为历史学尤其是古代社会生活史和民族文化史研究服务的最佳样书。
藏书信息
仙林图书借阅区;鼓楼理科借阅室;
索书号
TS941.742/H1(2)
往期回顾
手不释卷 | 第一期:张生老师荐书
联络人 | 洪意恒
文编 | 鲍志伟
美编 | 邱思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