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不释卷 | 第一期:张生老师荐书

教育   2024-10-16 15:50   江苏  

编者按

上(曹操)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每每定省从容,常言人少好学则思专,长则善忘。

——《典论·自叙》


历史学重视阅读,而读书之要在于“目录”。新一学年,南京大学历史学院研究生会推出了全新栏目“手不释卷”,以此邀请诸位老师为同学们推荐精选书目。学术部希望通过这一平台,打造一套富有南京大学历史学院特色的阅读目录,为学子们提供学海中阅读的“指南针”。

嘉宾介绍

张生,1969年6月生,安徽天长人。现为南京大学历史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南京大学新中国史研究院院长,中国历史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会长,《历史研究》编委,《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主编,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常务理事,江苏历史学会副会长,南京历史学会副会长,中国抗日战争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长期致力于中华民国史、抗日战争史研究。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专著30余部。



张生院长推荐的这五本书虽涉猎范围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有两个共同点:一是它们虽成书较早,但在当时都具有开创性的学术意义与极高的学术价值,即便时至今日,再读来,我们也能感受到老一辈学者的治学风骨,收获别样的阅读心得;二是五本书的作者均为南京大学著名的教授、学者, 因此,这几本书既体现了南大百年史学“中学与西学”“科学与人文”“激进与稳健”的学术传承,又能以史学先辈之真知灼见引导我等后辈。



1

王绳祖:《欧洲近代史》

(商务印书馆,1936年)

书目简介

王绳祖先生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为中国国际关系史学科的奠基、建设和发展以及学术人才的培养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于金陵大学完成了大学学业,在牛津大学取得硕士学位后又回到母校长期任教,在南京大学的教职上春风化雨三十余年。


王绳祖先生著述丰厚且多有开创性。《欧洲近代史》是他在金陵大学的讲义,洋洋50余万字,曾编入商务印书馆“大学丛书”,改变了中国高等学校世界史教学由外国课本垄断的情况。在历史学的认识上,他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对于历史研究的指导意义,认为其“影响及于社会科学者,不可磨灭”。同时他认为,史学是史观和史学方法的结合,史观决定了对历史事实的解释,而史学方法则关系到历史事实的挖掘和叙述,两者恰如世界观与方法论,须臾不可分离。


尽管这部书成书较早且在大陆未有再版,但仍然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王绳祖先生于自序中强调,此书虽为教科书,但仍以大量史料为基础,凡有关史料“不惜尽量搜罗,宁愿选择,或有遗漏,而不敢作事实之拼凑堆叠也。”书中内容最值得注意的,是论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和对它的批评,以及对德国纳粹主义产生的剖析。


藏书信息

历史学院院系分馆;仙林民国文献特藏库


索书号

D850.24/4

2

蒋孟引:《第二次鸦片战争》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

书目简介

蒋孟引先生是我国英国史研究巨擘,平生致力于世界史尤其是英国史研究。在南大任教三十余年笔耕不辍,培养了钱乘旦等一大批著名学者,可谓南京大学英国史研究传统的重要奠基人。他为人谦和,做学问“知之为之知,不知为不知”,据学生回忆,如果你问了一个问题他一时回答不上来,便会对你说“这个问题我也不懂,我回去帮你查查”。过了几天,他就会给你打电话说,“关于某某问题,有某某书你可以去看一下”。


蒋孟引先生1936年赴英,1939年完成博士论文。在此期间,他一边埋头于各大档案馆、图书馆,一边牵挂着东方的局势和祖国的安危,个中煎熬不难想象。他曾在博士论文的序言中表示:“我希望尽早回国,以拯救我的祖国于危急存亡之中。因此,我不得不加快我的写作速度。”获得博士学位后,他旋即回国任教。于1965年出版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一书,正系由其博士论文修改而成,长期以来备受学界推崇。蒋孟引先生在书中引用了大量英国政府的原始档案与彼时来华英国人的回忆录、书信集,其中大部分均为手稿,足证此书写作之困难与旁征博引之功力。这部作品基于丰富的史料和论证,论证了战争起因为中英利益冲突和东西文明差异。此著又充分体现了作者学贯中西的学术背景和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


藏书信息

历史学院院系分馆;鼓楼综合借阅室


索书号

D850.24/4


3

茅家琦:《太平天国对外关系史》

(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

书目简介

茅家琦先生是国际知名历史学家,南京大学终生成就奖获得者,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荣誉资深教授。自上世纪50年代,茅家琦就师从罗尔纲、陈恭禄等前辈史家研究太平天国史,此后长期深耕于斯并取得了斐然成效。


茅家琦先生一贯重视史学理论建设。他主张攻读经典著作,掌握和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历史。他认为史学理论的最高层次就是实事求是的原则。历史文献学的实证方法和哲学的理性思辨的有机结合是实事求是原则在史学方法论上的集中体现。


《太平天国对外关系史》是茅家琦先生关于清末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时期对外关系研究的一部历史专著,主要阐述了外国侵略者从最初的“中立”到最后公开镇压太平天国起义这一过程的转变和其内在的本质和原因。虽书名为《太平天国对外关系史》,但所涵不止于是,也包括了晚清政府和西方列强的外交活动,甚至还涉及了西方列强内部之间的种种交际,例如沙俄与英法在近东对抗,展现了西方列强内部之间的多重矛盾。


藏书信息

历史学院院系分馆;鼓楼综合借阅室


索书号

D533.2/2

4

张宪文主编:《中华民国史纲》

(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


书目简介

张宪文先生是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主任,南京大屠杀史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现代史学会名誉会长,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名誉会长,南京历史学会会长等职。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华民国史与抗日战争史。


张宪文教授自1954年9月起,在南京大学任教60余年。对张宪文教授来说,历史学研究的作用有二,一是推动学科的发展,二是服务于国家与民族。特别是对于第二项的作用,张宪文教授感同身受。这也是他近年来将研究重心放在“南京大屠杀史”的原因。


这部《中华民国史纲》并未按照历史教科书式的范式来编写。正如张先生在导论中所言,“这个历史主线,就是中国近现代社会如何经过艰难曲折,逐步地、缓慢地向现代中国发展。抓住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内的奋斗历程,构建一个有紧密联系的、有丰富历史内涵的科学网络,形成一个科学的时空整体”。此书史料翔实,大量征用第二历史档案馆所藏原国民政府档案,线索清晰,简明扼要,同时脱出了阶级批判的时代特征,具有别样的历史与时代价值。


藏书信息

历史学院院系分馆;鼓楼综合借阅室


索书号

D35/146



5

蒋赞初:《南京史话》

(江苏人民出版社,1980年)

书目简介

蒋赞初先生生前是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著名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先生是南京大学考古学科的主要创始人,积极参与南京大学考古学科的建设、人才培养及考古文物保护事业。先生的研究奠定了南京大学考古学的学科特色,影响深远。先生一生执教杏坛,提携后进,使中国考古学学术薪火相传,弦歌不辍,备受海内外师生爱戴;先生为学严谨求实,“二重证据”贯穿历史与考古,广为学林敬仰;先生为人正道直行,温和谦谦,诚有宗师风范。


《南京史话》这本书以具体生动的史实为依据,融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炉。据1980年版的自述,此书年代范围从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开始,到1979年为止,分成18个专题来叙述。由于南京近现代史既充满了各类矛盾,又是一幅丰富多彩、五光十色的壮丽画卷,所以本书采取了综合性的写法,从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太平天国在南京、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五四运动在南京、中共代表团在南京、侵华日军在南京的大屠杀、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等重大历史事件,写到南京的近代工业和交通的起步,同时还论及近代南京教育、宗教、民俗和城市面貌,来展示解放以前南京的概貌。之后,又重点叙述解放以后的新南京,直到改革开放后的十五年历史和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广阔前景。此书虽篇幅不长,且并非严肃的考据史著作,但实属地方史研究编著领域的上乘之作。史学内外、南京土客均值得一阅。


藏书信息

鼓楼综合借阅室


索书号

D651.4/(5)30.

策划 | 历史学院研究生会学术部

联络人 | 韦富圆

文编 | 鲍志伟

美编 | 洪意恒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平台,掌握本院最新动态,关注学术前沿,请戳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