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寻音”团队
2024年10月11日至10月27日,南京大学新中国史研究院“雪域寻音”实践团队的成员再次前往四川成都,展开了对18位早期进藏援藏干部的口述历史采访。采访过程中,团队累计采集超128GB音视频材料,并积累了丰富的文字资料。受访者广泛分布于西藏建设的各个领域,包括交通运输领域的会计与医生、献身西藏教育事业的教师,以及戍守边疆的军人。他们的丰富经历不仅是研究西藏历史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更是激励后辈不断前行的强大精神财富。
(一) 献了青春献终身,
献了终身献子孙
“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这句话在进藏援藏的干部群体中广为传颂,它不仅是口号,更是无数人心声的写照。我们的采访对象中,不乏受到父辈建设西藏伟大事业感召的“第二代”继承者,他们怀揣着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厚谊,毅然踏上了祖辈未尽的征程。更有援藏工作者,不仅将自己的毕生心血倾注于西藏的建设与发展之中,还身体力行,激励着自己的孩子延续这份使命,让一代又一代人接力传递着参与西藏建设的满腔热忱,共同书写着高原上的不朽篇章。
10月12日,实践团队采访了原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党委书记徐萨宁。他的父母是十八军五十三师文工队的干部,因此他在幼年就被父母带进了西藏。跟随父母进藏的这段经历,深深植根于他的心中,赋予了他对西藏这片土地天然的亲近与热爱。正是这份深情厚谊,驱使着徐萨宁在日后的职业生涯中,始终不渝地将自己的智慧与汗水奉献给西藏的建设,以实际行动在雪域高原上添砖加瓦,续写着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图为徐萨宁老人接受采访
10月14日,实践团队采访了原西藏驻格尔木办事处小学副校长路新玲。自1972年起,路新玲便将她的青春与热情全然倾注于西格办小学的教育事业之中。几十年来,她始终坚守在她挚爱的教育一线,默默耕耘,无私奉献。路新玲的精神与榜样力量也深深地影响了她的子女,他们心怀对母亲事业的崇敬与向往,在大学毕业后毅然追随着母亲的步伐,选择了进入西藏工作,继续在这片土地上奉献自己的青春与才华。
图为路新玲老人接受采访
实践团队成员感悟 —— 周鼎:
“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不仅是对进藏援藏工作者的生动写照,更是对一种高尚情怀和坚定信念的深情颂扬。他们将自己最宝贵的青春年华献给了西藏,并将这份责任融入了自己的终身事业中。更令人动容的是,这种奉献精神还跨越了时间的界限,传递给了他们的子孙后代。这种家族式的传承,不仅仅是一种职业的选择,更是一种精神的延续。它让我们看到了,有一种力量可以跨越时空,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同一个目标而不懈奋斗。他们的事迹和精神,不仅是对我们年轻一代的鞭策和激励,更是我们人生道路上的一盏明灯,指引着我们前行的方向。
(二)不畏艰难困苦,
投身西藏建设
10月22日,实践团队采访了原西藏农科院处长申育群。申老1962年随父亲进藏并参加工作,1972年进入重庆大学学习机械工艺与设备。毕业后,他不忘初心,投身西藏的建设工作。他先后在西藏自治区交通厅、机关事务管理局、农科院任职,主持筹建了拉萨饭店、西藏自治区政府招待所等重要项目。回忆自己近40年的援藏生涯,申老认为其间大大小小的困难不断,但是,其中“最重要的是在心理上树立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要有这个血性。”
图为申育群老人接受采访
实践团队成员感悟 —— 朱家慧:
虽然吃的是粗茶淡饭,走的是冰路雪路,落下一身伤病,但是援藏老干部们从不叫苦喊累。回忆起那段时光,他们充满了向往和怀念。申育群老先生16岁就进入了西藏,制作曲轴、筹建饭店、下乡扶贫······他奔走在援藏的第一线。他告诉我们建设西藏需要决心,不能一遭受挫折就退缩,辜负国家和社会的期望。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更当传承老一辈们的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展现青年人的热血与担当。
(三) 见证雪域变迁,
展望美好明天
10月25日,实践团队采访了原西藏建设厅处长任显忠。在三十多年的在藏工作中,他作为技术骨干人员,参与了西藏许多重要建筑的施工工作,也见证了西藏各方面翻天覆地的变化。他谈到了自己对于西藏交通、能源、城市建设等各方面的发展体会,也向我们分享了他与西藏人民友好交往的故事。而谈及未来的援藏工作,他说:“希望西藏地区的各民族更加团结,大家齐心协力把西藏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希望西藏的明天更加美好。”
图为任显忠老人(右二)与团队成员合照
实践团队成员感悟 —— 胡芊珣:
采访时,每个人都说苦,但每个人都说不后悔。援藏的干部、工兵们坐着解放牌汽车进藏,一去就是三十年,他们日复一日坚守在西藏的岗位上,一砖一瓦进行建设。布达拉宫门前的土路变成宽阔的广场,逢大雨便会崩塌的盘山碎石道也成了坚实的柏油路,西藏飞跃式的变化背后凝聚了太多血汗。正是这些建设者们用行动培育和践行了“老西藏精神”,而新一代青年也应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不断传承发扬,继续脚踏实地地奋斗。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无数援藏干部走进西藏,以自己的青春谱写雪域高原“从无到有”的建设乐章,书写民族团结奋进的动人画卷。面对彼时西藏普遍落后的生产条件与恶劣的自然环境,他们的工作经历就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的具体体现,也必会继续激励一代又一代的援藏人,在历史的长河中得以传承、发扬。
之后,实践团队还将前往河南郑州、开封等地,继续开展1951年-1978年进藏援藏工作者口述史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再现那段光荣、伟大的的雪域岁月,书写援藏人的奋斗史诗,弘扬伟大的援藏精神。南大学子会争做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讲好广袤大地上的中国故事,为民族复兴的伟业而不断奋斗!
文案 | 周鼎 李睿怡 朱家慧 胡芊珣
图片 | 周鼎 朱家慧
美编 | 朱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