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医疗 | 医改备忘录(一):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的提出背景、目标、意义、监测指标和重点工作方向(附政策下载)

文摘   科技   2024-03-04 18:00   浙江  

关注并设为星标,
与我共同成长

“ hello,欢迎来到我的D-Life空间
这是我的第015篇原创 


——不懂行业的产品不是好产品——

2023年12月29日,国家卫健委、国家医保局等10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卫基层发〔2023〕41号),政策围绕5大方面提出20项指导意见,并明确下一步工作目标:
  • 1)2024年6月底前,以省为单位全面推开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
  • 2)2025年底,力争全国90%以上的县(县级市,有条件的市辖区可参照,下同)基本建成布局合理、人财物统一管理、权责清晰、运行高效、分工协作、服务连续、信息共享的县域医共体
  • 3)2027年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基本实现全覆盖,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进一步巩固,县域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明显提升,县乡村三级协同支持关系进一步夯实,乡村两级服务水平明显加强,医保基金县域使用效能不断提高,群众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从2017年概念提出,到2019年明确试点、2020年明确评判标准及监测指标,再到2024年的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作为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保障群众就近就医的公平性和连续性的重要举措,在国家深化医改优化分级诊疗体系、建设健康中国、推进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承担越来越重要的工作,也会迎来更高质量的发展要求。
小编将为您回顾医共体的政策发展历程,梳理其提出背景、目标、意义、监测指标和重点工作方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文末附政策大全下载链接,欢迎大家【点赞】【转发】【在看】。

一、政策回顾




从2015年国家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已近10年,县域医共体的建设也在经历【规划提出】→【试点运行】→【全面推进】的过程,小编对国家重点政策进行了梳理:




【规划提出阶段,17年政策提出】


2010年,全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会议提出,坚定信心,攻坚克难,突出工作重心,着力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强基层概念提出。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0号)——明确分级诊疗制度的重要意义和指导思想,以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为重点,以常见病、多发病、慢病并分级诊疗为突破口,引导优质资源下沉,开展分级诊疗试点。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医联体的4种形式,明确在县域主要组建医疗共同体,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和边远贫困地区流动。



【试点阶段:19年明确试点、20年试行规范评判标准和监测指标】


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印发了《关于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通知》(国卫基层函〔2019〕121号)和《关于开展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试点的指导方案》(以下简称《指导方案》)——先后确定了山西(19)、浙江(19)、新疆(21)三个省份以及其他省份828个县(市、区)开展试点。

2020年8月,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国家医保局和国家中医药局办公室印发了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评判标准和监测指标体系(试行)的通知(国卫办基层发〔2020〕12号)——提出县域医共体建设评判标准由责任共同体、管理共同体、服务共同体、利益共同体4个维度构成。并围绕四方面目标(有序就医格局基本形成、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医疗卫生资源有效利用、医保基金使用效能提升)提出26个监测指标。



【全面推进阶段,24年-27年】


2023年12月30日,国家卫健委、国家医保局等10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卫基层发〔2023〕41号),从5个方面提出20条重点任务和要求,对县域医共体的外部管理、内部运行、完善服务、支持政策等方面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到2024年6月底前,以省为单位全面推开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到2025年底,县域医共体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力争全国90%以上的县(市)基本建成布局合理、人财物统一管理、权责清晰、运行高效、分工协作、服务连续、信息共享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到2027年,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基本实现全覆盖。





二、尝试回答几个问题

01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的提出背景


我国优质医疗资源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衡,这也导致患者的“看病难、看病贵”的现实问题,在人才、器械设备、药品、医疗技术、信息化等方面的匮乏,使得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足,无法给到群众专业服务和信心。越来越多的患者更倾向于去城市医院、去大三甲医院看病,患者耗费更长的时间、金钱去城市里看病使得看病成本骤增。同时大医院虹吸了大量常见病、慢性病患者,不仅使得门诊量暴增,也使得大医院无法发挥其在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的诊疗优势,优质医疗资源浪费,看病难的问题也很难解决。
因此,强基层成为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工作重点,只有基层的服务能力强了,更多地承担患者就近就医、常见病慢病诊治等工作内容,整体医疗服务体系的效能才能提高。
而且这个背景下,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的解决方案成为了一剂良方,医共体的组织模式要求县域内医疗卫生机构在责任、管理、服务、利益四个方面统一运营管理,从“帮扶协同”变成“一家人一盘棋一本账”,倒逼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共同服务好患者,也使得医疗资源下沉的同时,各方利益在一起,大家有效协同,患者服务也更具有连续性和可及性。

02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的目标

紧密型医共体建设的目标在于实现国家“县级强、村级稳、上下联、信息通”的基层就医格局,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让群众就近就能享有公平、可及、连续性的就医服务。


03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的意义


  • 对于医改工作:是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高县域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促进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推动构建分级诊疗秩序的重要举措

  • 对于人民群众是提升患者就医满意度和获得感,保障就医可及性、连续性、公平性的便民措施

  • 对于国家发展:是完善乡村医疗卫生体系,促进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形成,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有效抓手


04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的评判标准和监测指标


县域医共体既要做好【共】又要做好【医】,【共】是对其组织建设的评判标准,【医】是对其落地执行效果的监测方向。

2020年9月《关于印发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评判标准和监测指标体系(试行)的通知》明确了县域医共体的评判标准和监测指标。其中,评判标准取决于是否做到了政策指导要求的4个共同体(责任共同体、管理共同体、服务共同体、利益共同)。


(来源于国家公开政策)


监测指标,从有序就医格局基本形成、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医疗卫生资源有效利用、医保基金使用效能提升4个方面提出26条指标。

(来源于国家公开政策)

05 重点工作方向


1)医保基金打包支付

医保基金打包给医共体牵头医院,是推动利益共同体,让医共体可以用心经营的重要措施。通过“总额付费、结余留用、合理超值分担”的思路,医院协调会更紧密,也有助于实现医疗服务从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转变。


2)整合区域内医疗资源

可以把医共体当做一个能辐射全域、内部多级系统的超大型医疗服务机构,因此为了更好地服务患者,需要:

  • 统筹建立县域内的医学检验、影像、心电、病理等资源共享中心

  • 统筹建立县域肿瘤防治、慢病管理、重症监护等临床服务中心

  • 保障药品供应。建立县域中心药房,实现目录统一、处方自由流动

  • 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建立区域饮片中心、制剂中心、共享中药


3)在公共卫生、急救等方面的能力提升

在逐渐提升了医疗服务能力之后,医共体需要在“治病救人”之外在社会各系统协同中也发挥作用,因此健全传染病监测预警机制、加强县域医疗急救体系建设、开展疾病预防、筛查、诊治、护理、康复等一体化服务等等。


06 信息化方面可以有哪些系统应用


围绕医共体整体的建设背景、目标、监测指标、重点工作等方面,信息系统可以有以下几个方向的落地应用。


1、信息共享类。主要用于实现管理共同体,推进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实现区域内信息的互认互传。包括区域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区域影像/心电/病理、区域处方流转等。

2、医疗服务能力提升类。主要提升患者就医连续性和可及性,包括区域慢病管理、癌症筛查、远程会诊、预约转诊、人工智能辅助诊断、互联网复诊、家庭医生签约等。

3、管理经验类。人力资源、绩效考核、财务管理、预算管理、成本核算、后勤管理等。


资料参考:

公开宣传、政府公开文件等

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关注公众号回复“县域医共体”获取「医共体最新政策和监控指标」,密码为240303。




END




整理不易,期待大家点赞、在看

每天都要懂一点的董同学
欢迎与我一起,每天懂点医疗政策、行业动态、产品技能... 我是董同学,一名普通的医疗健康创新实践者、互联网医疗产品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