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 加快塑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传播体系新格局

文摘   2025-01-20 17:34   重庆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202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强调,重庆、四川两地要紧密合作,不断提升发展能级,共同唱好新时代西部“双城记”。唱好新时代西部“双城记”,既要“经济出圈”,也要“文化出圈”。构建和创新传播体系,是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讲好成渝双城协奏故事、传播成渝双城发展好声音的重要抓手,对于打造文化强国西部战略高地、夯实中国式现代化底色具有重要意义。


加快推动宣传主体协调联动方式创新


高度媒介化的时代呈现出“共享”传播资源、“共创”传播文本、“共绘”传播图景的“共同主体”传播特征。将政府主导的政治传播、媒体主导的大众传播和学界主导的学术传播有效整合,有利于推动多元传播主体在“共述”中实现“共赢”。


  首先,在政府主导的政治传播中,要注重政治性与实践性的统一。政治性是指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宣传中要坚守党性原则,深刻领会其重要意义和战略价值,深刻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做到学之有悟、言之有物、行之有法、做之有效。


实践性是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既深深地植根于实践、服务于实践,又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在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政治传播中,要深度聚焦优势领域、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战略领域,围绕先进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信息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科技与产业创新融合等产业,着力宣传成渝地区的创新行动,彰显成渝地区在畅通大动脉、增强产业链、丰富生活圈等方面的实践举措。


  其次,在媒体主导的大众传播中,应依托媒体深度融合方式,不断创新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传播形式和手段,使其更加符合现代受众的接受方式。


例如,通过制作多语种的纪录片、特色短视频、数字展览等方式,以视觉化和情感化的内容展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时代意义;运用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虚拟VR等新技术,增加视频科技感,以震撼的视觉、听觉语言营造沉浸式视听体验,打造具有真实体验感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传播场景,满足受众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喜好。


  最后,在以学界为主导的学术传播中,要不断完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研究的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第一,提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相关研究的声量,形成传播势场。重庆市和四川省的有关部门要牵头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际高峰论坛,将学术传播的视野扩展至海外,形成高屋建瓴的文化研究气场和势态。第二,构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传播共同体,形成传播能量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不仅与西南周边省份紧密关联,同时辐射到西部大开发乃至全球经济区域,应构建并不断创新其传播能量场。第三,组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新闻传播研究院,形成传播智场。研究院是专业研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宣传工作的主阵地,是为政界和业界献计献策的“智囊团”。


加快推动宣传话语体系创新


以往的宣传报道中,宏观叙事占据了主导地位,说教色彩相对浓厚,难以与传播对象形成情感上的共鸣。在信息传播过程、传播效果高度“融合化”和“网络化”的当今时代,情感传递成为话语生产中的重要元素。


  首先,要在对话中聚情汇智。通过具有对话感的宣传话语,瞄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的基建、民生等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关联的领域,传递出具有感召性的情感能量,从而加深受众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情感认同。同时加强传播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双向互动,就人们关心的项目建设等热难点事宜给予积极回应,构建起媒介交往空间。


  其次,要在体验中蕴情明理。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和慢直播形式,打造具有沉浸感和体验感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传播场景,如对重大项目建设进行慢直播,以H5形式呈现标杆性建设成果,以VR新闻形式搭建起具有沉浸感的传播场景,同时穿插说理内容,强化价值体验,使得传播对象在切身感受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绩的同时,加强对国家战略的理解和认知。


  最后,在现实生活中融情于理。不断推进传播话语与受众媒介习惯相适配,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传播话语潜移默化地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例如,可以充分利用成渝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通过文旅、文创产业凸显其战略核心元素,同时也可通过制作相关的影视剧、设计周边产品等形式,让人们在旅游、休闲的同时,深刻体会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意义。


加快推动国际传播策略与路径创新


目前,成渝两地展现出开放、和平、包容、绿色、共享的国际化特征,这是展示新征程上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形象的生动篇章,是讲好中国故事的生动范例。


  首先,盘活成渝地区的历史文化故事。成渝地区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巴蜀文化。建议将巴蜀文化作为国际传播的亮点,在国际上推介成渝地区的代表性文化资源,彰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融合发展过程中的历史底蕴,充分释放其独特的人文魅力。


  其次,弘扬成渝地区的现代发展故事。近年来,成渝地区在共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做大做强装备制造产业、共享共建高品质“同城生活”、推进毗邻地区合作平台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重要成绩,如重庆科学城、渝昆高铁等一大批重大项目推进实施,不断助力成渝地区进一步畅通大动脉、增强产业链、丰富生活圈,这都是实现成渝地区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最后,拓展成渝地区的国际开放故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涉及诸多对外开放项目,比如交通物流、供应链管理、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科技和产业创新等,这正是成渝地区面对全球化潮流可以打造的代表性故事样本。


总之,在进行其国际传播时,要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故事置于国际交流的广阔背景之中,使之能够跨越国界,与世界各国人民产生共鸣。







作者:夏文汇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重庆理工大学二级教授;田森杰系重庆交通大学旅游与传媒学院博士、讲师。本文为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项目批准号:24SKJD101),重庆市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重点项目(项目批准号:CQGJ23028B)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编辑:王娅萍

审核:杨帆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往期精彩回顾 > > >


暖如早春!明起,重庆气温又开始升!升!升!




‍‍‍‍‍



共话知识产权国际保护,这场大会在重庆理工大学举行

‍‍

分享

点赞

在看

重庆科技发布
传播科技创新最强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