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产业,是推动新一轮产业技术变革、加快生成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引擎。重庆作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集聚高地和战略枢纽,已形成集合智能终端、新型显示、集成电路、仪器仪表、智能家居、人工智能及机器人、光伏及储能等全产业链生态圈,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实、链条长、支持强、动力足。
《重庆市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7年)》明确提出,到2027年,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产值突破万亿元,进一步巩固提升3大核心优势产业,培育壮大5大高成长性产业,打造2个未来产业集群,为新时代新重庆建设赋能助力。
加快产业未来发展进程
目前市内电子信息产业存在新旧动能转换的纳“新”力度有限问题,主要表现为产业行业结构不协调,行业发展主要集中在智能终端、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仪器仪表等领域,而新能源、混合集成电路等领域发展深度有限,核心技术掌控力不足;产业数字化渗透水平不足,部分中小微电子信息企业囿于市场规模、产品特性、电商人才、数字化成本等多种原因,企业数字化转型难度较大;以互联网经济、电子商务、线上消费等为代表的数字产业与电子信息产业融合发展大多局限于部分生产环节和销售环节,产品和服务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欠缺,产业融合路径还需进一步明晰。
提升产业要素支撑力度
目前市内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存在产业载体资源利用率有限、技术投入收益比难保障等困难。重庆5G产业园、迎龙创新港、高新区产业园等产业载体建设稳步推进,但入驻企业有限,载体资源利用率不高。新一代信息技术研发投入前期额度高、收益慢,后期成果转化和应用收益难以预计,传统投融资方式融入难、风险高。
增强核心技术研发效能
由此建议,一是构建市域产教联合体,持续发挥产教融通融合效能。探索建立“产业—城市—教育—创新”统一框架,培育建设市域产教联合体,从共赢、共享、共育、共生角度深入推进产教模式创新。挖掘汽车电子、能源电子、信息技术服务、数字内容服务等新增长点,全力构建从创新到产业再到创新的良性循环生态。
文字:作者陈海燕为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副教授,重庆高技能人才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黄睿为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教授,重庆高技能人才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本文为重庆市教委“数字经济促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效应测度与实现路径研究”的研究成果。
编辑:王娅萍
审核:杨帆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往期精彩回顾 > > >
分享
点赞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