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厚积薄发
厚积:指大量地、充分地积蓄;薄发:指少量地、慢慢地放出。多多积蓄,慢慢放出。形容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办好事情。
苏轼在《稼说送张琥》中说:“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做学问、做事业都是极艰难的事情,需要长时间的准备、积累,去粗取精,弃伪存真,等待时机,还要经受失败、挫折的一次次的打击,所以没有充分的积累,贸然妄动,结果很可能是失败。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第一境界就是要遍览天下事物,所谓“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这就是“厚”;第二境界就是要深入钻研事物之理,所谓“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这就是要“积”;只有“厚积”了才会有第三境界的“蓦然回首”,即“薄发”。
02
君子慎独
此语见于儒家经典《中庸》《大学》之中,是儒家的道德观念和自我修养方法之一,而且是一种很高的境界。
《中庸》说:“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这里的“独”,指个人独处;“慎”指小心谨慎;“慎独”就是在独处中谨慎不苟。
大意:一个人独处,在无人看见的地方要警惕谨慎,在无人听到的时候要格外戒惧,因为不正当的情欲容易在隐晦之处表现出来,不好的意念在细微之时容易显露出来,所以君子更应严格要求自己,防微杜渐,把不正当的欲望、意念在萌芽状态克制住。其要求人戒慎自守,对不正当的情欲加以节制,自觉地遵从道德准则为人行事。
《大学》中又说:“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已,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大意:使意念真诚的意思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要像厌恶腐臭的气味一样,要像爱慕美丽的女子一样,一切都发自内心。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要谨慎。
03
终南捷径
此成语出自《新唐书·卢藏用传》。
唐朝时,书生卢藏用因为没有考取进士,便和哥哥卢征明隐居终南山。他们企图凭借隐居之举抬高自身声望、提升身价,以此来谋求官职。后来果然被唐中宗请入朝中做官,先后担任左拾遗、修文馆学士、工部侍郎等职。时人因为卢藏用曾隐居多年,将其称为“随驾隐士”。
当时,卢藏用和道士司马承祯交好多年,可是他们二人在兴趣志向上相差甚远。司马承祯想退隐天台山,卢藏用建议他隐居终南山,说道:“这座山里有很多好地方,你何必远走他乡呢?”司马承祯立刻就明白了卢藏用的意思,嘲讽道:“终南山的确是通向官场的便捷之道啊。”卢藏用闻言,面露愧色,感到很尴尬。
“终南捷径”这个成语便由此得来,指求取官职或名利的最近门路,也比喻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终南捷径”固然高效便捷,但不是完全之策,作事、作学问还需脚踏实地,方能厚积薄发。
04
大道至简
大道至简,是中国哲学的重要命题。道在中国哲学中,是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表示终极真理。
大道至简即指大道理(基本原理、方法和规律)是极其简单的,简单到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所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
《易》之“三义”包括:简易、不易、变易。这“三义”概括起来就是“大道至简”。
大道至简的反面是博大精深,博大精深是广博和高深,多用来指思想、学术理论、学识、作品等。博大精深有个明显的悖论,就是广博和高深是一对矛盾。精力、能力、智慧总归是有限的,不可能样样出色,方方面面都强。
大道至简意味着“少而精”,博大精深意味着“多而广”。
人往往追逐过多的外部欲望,忘却了自己其实不需要那么多东西,“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其实生活是简单的。
05
海纳百川
“海纳百川”出自晋袁宏的《三国名臣序赞》:“形器不存,方寸海纳。”没有物质形态的困扰,即使方寸之地也可容纳像大海一样辽阔的东西。意指要心胸宽广,不要拘泥于形式。
李周翰注释道:“方寸之心,如海之纳百川也,言其包含广也。”意指大海可以容得下成百上千条江河之水。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此联为清末政治家林则徐任两广总督时在总督府衙所题堂联。意为:大海因为有宽广的度量才容纳了成百上千的河流;高山因为没有勾心斗角的尘世杂欲才如此的挺拔。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告诉人们要豁达大度、胸怀宽阔,这也是一个人有修养的表现。人们都把那些具有像大海一样广阔胸怀的人看做是可敬的人。此外,海纳百川还有包罗万象的意思,常常用来形容事物壮阔雄奇。
06
淡泊明志
最早出自西汉初年刘安的《淮南子·主术训》,诸葛亮的《诫子书》也曾引用:“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淡泊”也是一种古老的道家思想,老子曾说“恬淡为上,胜而不美。”
淡泊,是一种人生的智慧。“看窗外花开花落,宠辱不惊;望天空云卷云舒,去留无意。”这一幅对联,是明朝陈继儒《小记幽窗》里所辑录的著名句子,意思说的是:为人做事能视宠辱如花开花落般平常,才能波澜不惊;视职位去留如云卷云舒般变幻,才能淡然处之。一幅对联,寥寥数语,却深刻道出了人生对事对物,对名对利的应有态度,“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寂寞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淡泊使人离成功更近,宁静使人超凡入圣。唯有以淡泊之心来对待生活诸事,以宁静之心自勉,我们才不会迷失其中,让人生虚度。
07
相敬如宾
“相敬如宾”,实为“如宾相敬”,是古汉语中“状语前置”句式。指的是像夫妻一样在地位平等基础上互相敬重、爱护和感恩,从而建立和谐的关系。
语出《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臼季使,过冀,见冀缺耨,其妻饁之,敬,相待如宾。”
春秋时期,晋国人冀缺,他的父亲犯下罪行被杀,他也因此被贬为平民。但冀缺并不怨天尤人,他不仅勤劳务农,还不忘读书修身。冀缺妻子非常贤惠,为了不耽误冀缺劳动,总是在家做好饭送到田里去。冀缺的妻子给丈夫送饭时,将饭碗高举过头顶,恭敬地递给丈夫,像对待一个尊贵的客人一样。冀缺也以同样的礼节回敬妻子,恭恭敬敬地接过饭碗。
晋国大夫臼季看到冀缺夫妇相敬如宾的这一幕,感动地赞叹道:“夫妻之间能够如此敬重恩爱,真是有德之人!假如有这样的人来辅佐治理晋国,国家肯定会兴旺不衰的。”后来,冀缺经过臼季的引荐而为官,为晋国立下赫赫功劳。
08
滴水穿石
滴水可把石头打穿。比喻虽然力量小,但只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一定能把艰难的事情办成。也作“水滴石穿”。
《汉书·枚乘传》中有“滴水穿石”的类似说法,“泰山之溜(liù,小水流)穿石,单极之绠(gěng,单股的细绳)断干(勒断树干)。水非石之钻,索非木之锯,渐靡使之然也。”
宋代罗大经编纂的《鹤林玉露·一钱斩吏》中有:“乖崖援笔判曰:‘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宋朝张乖崖在崇阳当县令。当时,崇阳县社会风气很差,盗窃成风,甚至连县衙的钱库也经常发生钱、物失窃的事件。张乖崖决心好好刹一刹这股歪风。一天,他看见小吏从府库慌张出来,头巾下藏着一文钱。下令拷打。小吏不服:“一文钱算什么!你只能打我,不能杀我!”张乖崖大怒:“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立刻把他斩首。从此以后,崇阳县的偷盗风被刹住,社会风气也大大地好转。
后来,“滴水穿石”这一成语用来比喻坚持不懈,集细微的力量,由量变到质变,最终产生天翻地覆的结果。
09
上善若水
出自于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处于众人所不注意的地方,所以是最接近道的。上善的人要像水那样安于卑下,存心要像水那样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样相亲,言语要像水那样真诚,为政要像水那样有条有理,办事要像水那样无所不能,行为要像水那样待机而动。正因为他像水那样与万物无争,所以才没有烦恼。
世界上最柔的东西莫过于水,然而它却能穿透最为坚硬的东西,没有什么能超过它,例如滴水穿石,这就是“柔德”所在。所以说弱能胜强,柔可克刚。
不见其形的东西,可以进入到没有缝隙的东西中去,由此我们知道了“不言”的教导,“无为”的好处。
在道家学说里,水为至善至柔;水性绵绵密密,微则无声,巨则汹涌;与人无争却又容纳万物。人生之道,莫过于此。
10
一诺千金
许下的一个诺言犹如千金般贵重。形容说话算数,非常讲信用,言而有信,言出必行,说到做到。一个人说话要算话,不能出尔反尔。在当今的社会,无论做人或做事,从事什么行业,“一诺千金”,显得尤为重要。
西汉·司马迁《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唐代李白《叙旧赠江阳宰陆调》诗:“一诺许他人,千金双错刀。”错刀:古钱名。
秦朝末年,在楚地有一个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为人侠义好助。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情,无论有多大困难,都设法办到,受到大家的赞扬。
有一个季布的同乡人曹邱生,专爱结交有权势的官员,借以炫耀和抬高自己,听说季布做了大官,他就马上去见季布。会面后吹捧道:“楚地到处流传着‘得黄金千两,不如得季布一诺’。”
◎本文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