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之上是“学神”——说说古代3位“学神”级人物

文摘   2024-09-29 20:24   湖南  

这世界上总有那么一些人,属于神奇的存在。所谓凡人仰止是学霸,学霸之上有学神。学霸都有擅长的领域,学神擅长的领域却有一大堆。

在繁星璀璨的古代中国,全才型大师为数甚多,我们常常只读过他们的一两首诗,一两篇文,但他们的一生功业如同海面冰山,凡人只见尖峰夺目,却难睹潜流无声。

01
范仲淹的人生追求

1040年,宋廷急调远在越州(今绍兴)的范仲淹赶赴陕西,与名将韩琦共御西夏。当时他们面临的军事形势十分严峻,自澶渊之盟后30余年,“天下忘备,将不知兵,士不知战”。而在雄主元昊统领下的西夏,精骑突锐,屡屡犯边。第二年五月,宋仁宗调范仲淹任环庆经略安抚沿边招讨使。经过严谨的审时度势,范仲淹逐渐完善,并坚定实施了军中提出的“浅攻进筑”战术,即一方面应整顿军务,练兵备战,伺机蚕食、夺取若干两军交错地带的战略要地;另一方面,在既有的边防要塞大修堡寨,构筑起一道完整的抵抗西夏进攻的环形军事防御体系。其目的在于通过对要害地带的控制,挤压以机动灵活为最大优势的西夏骑兵的战略空间,分割其活动线路。

范仲淹在陕西前线待了四年,功勋卓著。实际上,范仲淹曾自言,其人生追求,在立德立功,文章本余事,远不在其人生规划的核心领域中。但这毫不影响他挥笔写就《岳阳楼记》这样的千古名篇,随便当上“南渡之前第一流人物”。

02
黄道周的境界

1646年的南京监狱中,一个身形瘦削,面目清隽的花甲老人挥洒着一手晋人韵致的书法。他叫黄道周,福建漳州人,少年时独卧铜山孤岛石室中博览群书,天才横溢;入仕后高风亮节,名满天下。清军入关,明廷南渡。他逆流而上,出任南明要职,力图北伐,以复大明,在江西婺源战败被俘。临刑前夕,他一一完成以前曾许诺过的书画酬应,然后破指血书“纲常万古,节义千秋,天地知我,家人无忧”十六个字,从容就义。  

黄道周学贯古今,通理学、天文、历数、易经,诗文精湛,著作四十多种,传世196卷,且讲学各地,桃李满天下。他是晚明书法变革大潮中第一流的实践者,是入古又能创新的艺术巨擘。但他一生以社稷为大业,视书法为“学问中第七八乘事”“切勿以此关心”。其境界之高,只能追想。

03
沈括的贡献

宋代有个读书人,名叫沈括。他出生在风景如画、气候温润的钱塘江畔一个仕宦家庭中。按照正常的人生设计,这种孩子,应该是八岁入小学,十五岁入大学,一路读上去,在仕途上行走一生。他的确这么做了,不过在这正常的人生轨迹之外,这个人的脑袋很不安分,不断想东想西。最后他把自己的各种想法编成一本书,就是《梦溪笔谈》。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中国古代的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奇书。

点开百度百科,“沈括”词条下的“贡献”一栏,列着“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水利、医药、经济、军事、艺术”这么一长串,这里面还没有涉及他在政坛的傲人履历。1070年他参加了王安石变法,并且是改革派的中坚人物;1075年出使辽国,驳斥辽国无理争地要求,维护了宋室主权;继而镇守延州(今陕西延安),加强武备,设防边陲,抵御西夏,他又是兴修水利、监制兵器、管理财政的好手。而他为人津津乐道的科研,堪称广博,诸如观测天象,绘制浑仪景表,补修《奉元历》(类似今天的阳历);在数学方面,创立“隙积术”和“会圆术”;在物理学方面,早于欧洲400多年发现地磁偏角的存在;在地质学方面,从岩石生物遗迹中推论出冲积平原的形成,还提出石油的命名;又钻研药用植物与医术。在多个领域,他都达到了当时科技水平的最前沿。

他和他的同道们,让中国古代的科技,在世界上保持了长久的领先。对付那些说中国古代不重视科技发展只偏重人文科学的说法,最常拿出来反驳的,就是沈老先生了。

◎本文原载于《广州日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大企若愚
点评企业(家)成败,维护企业(家)权益;把控企业(家)风水,力做企业(家)智库。 大智需若愚,责任大于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