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中国共产党六届六中全会及鲁迅艺术文学院旧址位于延安市宝塔区桥儿沟,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和培养革命文艺干部的摇篮。
旧址原为一座天主教堂,建于1930年至1934年,后成为中央党校礼堂和鲁迅艺术文学院的礼堂。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中国共产党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在此召开。
这次会议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为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会议基本上克服了王明右倾投降主义错误,进一步统一了全党的思想,加强了全党的团结。
鲁迅艺术文学院(简称“鲁艺”)成立于1938年,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培养抗战文艺干部和文艺工作者而创办的一所综合性文学艺术学校。鲁艺为延安的京剧工作作出了三大贡献,培养了大批文艺干部,对中国现代文化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延安艺术家的旧居位于鲁迅艺术学院(简称“鲁艺”)旧址及其周边地区。这些旧居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中国现代文艺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在鲁艺旧址的东山上,延安市建立了革命文艺家馆群,其中包括沙可夫、茅盾、丁玲、冼星海等20位革命文艺家的个体馆。
这些馆通过查找历史资料、征集文物资料等方式,全面展示了革命文艺家的生活和艺术成就。
胡蛮馆位于延安鲁艺文化园。鲁艺文化园是为了纪念和弘扬当年老一辈革命艺术家的精神,在鲁迅艺术文学院旧址附近扩建而成的。这里成为全国各地追寻鲁艺足迹的精神家园。
胡蛮(1904.6—1986.8),笔名祜曼,别名王均初,河南扶沟人,擅美术史研究、油画。1929年毕业于北京国立艺专,曾赴苏联列宁城艺术学院油画系学习。曾任莫斯科东方文化博物馆中国部顾问。
胡蛮在延安时期撰写了大量的指导创作实践的革命理论文章,并以不同于其他美术史学家的独特视角,撰写了《中国美术史》。他的著作对艺术的起源、美术发展的根本动力以及艺术的创作主体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探讨,是中国美术史研究的重要著作。
胡蛮馆不仅是对胡蛮个人艺术成就的纪念,也是对中国革命文艺事业的重要贡献。它展示了胡蛮在美术史研究、油画创作以及革命文艺理论方面的卓越成就,成为研究和传承延安精神的重要场所。
延安石鲁馆是为了纪念和展示石鲁(原名冯亚珩)的艺术成就而设立的。石鲁是新中国当代著名的国画艺术大师,也是长安画派的创始人。
延安石鲁馆位于延安桥儿沟革命旧址东山艺术家馆群之一,已于2016年10月正式对国内外游客开放。
石鲁在延安时期虽然没有直接在鲁艺学习和工作,但他常常去鲁艺美术系交流切磋,并在鲁艺的影响下创作了多幅木刻和雕塑作品。此外,他还创作了“新洋片”,这是一种结合抗战题材和民间娱乐方式的宣传形式,深受老百姓喜爱。石鲁的艺术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时代感,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延安石鲁馆展出了石鲁的许多代表作品,包括《转战陕北》、《东渡》等。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石鲁的艺术风格,还反映了他在延安时期的创作思想和主题。展览分为“革命史诗”、“时代礼赞”、“长安新画”、“风神兼彩”四个单元,全面展示了石鲁的艺术生涯和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