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徽州古城许国石坊

创业   2024-12-27 06:50   江西  

许国石坊,又名大学士坊,俗称“八脚牌楼”。位于黄山市歙县城内阳和门东侧,跨街而立。立于明万历十二年十月(公元1584年)。许国石坊是许氏衣锦还乡时在家乡歙县立此坊。

许国(1527-1596),明代官员,官至礼部尚书、少保兼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内阁次辅。许国因平乱有功,神宗赐建牌坊,以旌表功勋。

石坊上的雕刻图案如“鱼跃龙门”、“双豹喜鹊”等,记录了许国的科考历程和仕途经历,象征着他的功绩和尊贵身份。

许国石坊不仅是封建社会为旌表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也是最能诠释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载体之一,被誉为“东方的凯旋门”。许国石坊也是难得一见的双重古牌坊,它历经明清约500年的风风雨雨岿然屹立,是徽州石牌坊中最杰出的代表,综合体现了石坊建造技艺的最高水平。作为全国少见的明代大型石牌坊和中国现存在的唯一的一座八角牌楼,已成为徽州古城的象征之一。


徽州古城府衙,位于黄山市歙县,是古徽州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被誉为“徽州故宫”。

徽州府衙始建于公元888年,历经数次扩建,特别是到了明代中期,府衙达到了其格局最完整、规划最恢宏的历史时期。徽州古城府衙不仅是徽州文化的象征,也是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体现了徽州石雕艺术的精湛技艺。

曹氏二宅位于歙县徽城镇打箍井街20号。曹氏二宅是清末民初徽州民居的代表性建筑。建筑面积994平方米,工艺精湛,保存完好,砖、石、木雕精美。   曹氏二宅属古徽州府城内的建筑,真实地保存了徽州文化的历史信息,对地理、人文、建筑等,具有综合研究价值。

打箍井说的是一口古井,也是以井命名的古巷。打箍井,建于唐代,青石井圈中部雕有箍形,故名,实属罕见。

方士载宅,宅居名。位于歙县县城向阳路15号。建于明中叶,为许国府邪的部分遗构。

砖木结构三开间楼屋,面阔14米,进深8.65米。宅中为厅堂,两边为住房,前临小院,后背为马蹄形回廊,右侧为楼梯间,左侧为后门过道,中间为小天井。该宅具有明代建筑的典型特征。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建筑史陈列馆。

 大北街,因古时北端为府城北门,故名。今门洞犹存,上有“临溪门”额。

它不像斗山街那么幽深寂寥,也不似中山巷般岁月静好,它自有独特的风格。

大北街曾为府城商业区,店面琳琅,浓郁古风尚存,沿街随处可见遗留的老字号、长门板的老铺子,可以遥想曾经的街市繁华。

怀旧的杂货店,不经意间看见一个杂货店屋内逼仄的空间,简陋的家具,昏黄的光线,一瞬间就唤起儿时的记忆。

爱吃钢丝面的老刘
记录旅行中的点点滴滴,感悟人生心路历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