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江苏》,是册怎样的书?

时事   2024-09-06 15:17   江苏  
《这里是江苏》是册怎样的书?“是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汇集江苏省情研究成果打造的江苏省情教育通俗读本,旨在为机关干部认识江苏提供简明资料,为社会各界人士了解江苏提供基础信息,为宣传推广江苏提供基本素材,为爱国爱乡教育提供权威教材。”大哉,如此的立意!

《这里是江苏》包括哪些板块?物华天宝、峥嵘千年、财赋渊薮、科教昌盛、文化璀璨、名人荟萃、城市风采,这七章正文堪称江苏的“百科全书”,自然与人文彼此彰显,宏观与微观并重兼美;名山、名址、名关、名桥、名艺、名作、名镇,这七篇资料仿佛江苏的“北斗七星”,闪烁在文明的天空,照耀着多彩的大地。美哉,如此的内容!

《这里是江苏》之笔者的阅后感受,那是横排门类而又纵述史实,覆盖全面而又图文并茂,包罗万象而又收放自如,装帧精美而又形式典雅,颇有一册在手、开卷如芝麻开门般的欣喜,江苏既因之而入眼、入心、在路上、在悟中,《这里是江苏》也洵为可赏、可思、可游、可藏之书品。

以言“可赏”,试举一例。《这里是江苏》“前言”指出:“走读宁镇,那是龙蟠虎踞、南北贯通、洋溢着浓厚进取精神的金陵文化;走读苏锡常,那是聪颖灵慧、细腻柔和而又富于创新的吴文化;走读扬泰,那是清新优雅、视野开阔而又豪迈俊秀的维扬文化;走读徐淮宿,那是气势恢弘、尚武崇文、以英雄主义为主流的楚汉文化;走读通盐连,那是活力四射、充满开放意识的海洋文化”——这样的五大“感觉”文化,若再加上自然的“上善若水”、人文的“强富美高”,真可谓“七彩纷呈”的美好江苏。

那么如何吟诵这样的美好江苏呢?《这里是江苏》在“城市风采”章中,每市开篇所选的诗词,慧眼独具、匠心独运,而跟着这样的诗词吟诵江苏,就可真切把握各别城市所呈现的文学具象乃至所凝聚的文学意象——

南京,那是萧齐谢朓《入朝曲》的都市繁华:“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飞甍夹驰道,垂杨荫御沟。凝笳翼高盖,叠鼓送华辀。献纳云台表,功名良可收”;

苏州,那是晚唐杜荀鹤《送人游吴》的江南情结:“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

扬州,那是中晚唐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的清新优雅:“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徐州,那是大汉刘邦《大风歌》的帝王豪迈:“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连云港,那是明朝吴承恩《咏花果山水帘洞》的山海连云:“一派白虹起,千寻雪浪飞。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依。冷气分青嶂,余流润翠微。潺湲名瀑布,真似挂帘帷。”

以言“可思”,也举一例。《这里是江苏》“前言”中有这么一段:“水是江苏最鲜明的符号。作为全国唯一同时拥有大江大河大湖大海的省份,跨江滨海、河湖众多、水网密布。长江横穿东西433千米,构成壮丽横轴;大运河纵贯南北790千米,形成秀美纵轴;太湖、洪泽湖镶嵌大地之上,浩瀚黄海如同隽永留白。”由此,又引发我们诸多的“可思”——

这样的自然江苏,其实还有淮河东西串连,黄河曾经南下入淮七百年,换言之,中国古代与山之“五岳”齐名的水之“四渎”即“江(长江)河(黄河)淮(淮河)济(济水)”,除了济水,都与江苏有关,所以理解河流与文明的关系,江苏具有无可替代的典型意义;至于水域面积超过1.72万平方千米,占比近17%,也是无可争议的全国之最。

这样的人文江苏,可谓江苏之名依水而得,江苏之人依水而生,江苏之城依水而兴,江苏发展依水得势,江苏文化依水扬名。“水”既是江苏“形而下”的“器”,也是江苏“形而上”的“道”,于是文旅的江苏,又以“水韵江苏”最为写实、最为传神。

这样的水做的江苏,是吴歌、越秀、楚风、汉韵、北雄南秀的江苏;这样的水做的江苏人,是上善若水、善待万物、仁爱、坚韧、柔和、豁达、富有大局意识与奉献精神的江苏人。

进而思之,江苏如何富有大局意识与奉献精神?即以江苏的“秀美纵轴”京杭大运河为例,既是人力改造自然的杰作,也是传统帝制时代的象征。

京杭大运河为人力改造自然的杰作,容易理解,不必赘言。至于传统帝制时代的象征,其积极意义在于,京杭大运河沟通了江南经济重地与华北政治中心,弥补了自然河流多为东西流向的不足,密切了相关地区间的经济与文化交流,维系了明清朝廷的正常运转。而其消极影响也不少,如京杭大运河延缓了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恶化了淮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浪费了大量的社会财富,牺牲了广大民众的利益……

如此内涵非常丰富、功过难以评说的京杭大运河,江苏在其中占有极重的分量。时至今日,京杭大运河江苏段拥有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扬州)、中国漕运博物馆(淮安)两家“国字号”博物馆,相关的历史文化遗存也是类别最丰、数量最多、保存最好、利用率最高。这样的京杭大运河,不仅是江苏的“秀美纵轴”,也是深度理解中国传统帝制时代的鲜活样本。

以言“可游”,既“可赏”也“可思”的江苏,富集了徜徉不尽的“可游”的资源——

江苏历史文化资源丰厚,是“国字号”最多的省份:13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31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2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79个中国传统村落,5个中国历史文化街区,26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1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8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11项国家工业遗产,52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

江苏的名胜古迹,星罗棋布,类型丰富,如25家5A级景区;江苏的博物馆藏,传承古今,见证文明,如300多座备案博物馆。

江苏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授予称号者,有“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苏州,“文学之都”南京,“美食之都”扬州、淮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昆曲,古琴艺术,南京云锦织造技艺,中国雕版印刷技艺,中国剪纸,中国蚕桑丝织技艺;世界文化遗产,有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苏州古典园林”,象天法地、传承创新的“明孝陵”,人力改造自然的“中国大运河”;世界自然遗产,有“黄(渤)海候鸟栖息地”,这是候鸟迁徙途中的停歇地、换羽地、越冬地……

这样的江苏,可谓人文色彩浓重的自然、自然风韵独具的人文;既是全国地势最低平的省区,更是华夏文化最典型的高原乃至高峰!

这样的江苏,值得欣赏,值得思考,值得游走。欣赏江苏,那是流动的文化盛宴;思考江苏,那是深沉的心灵体验;游走江苏,那是奢侈的精神享受。这就是我们的江苏、我们的家,这就是冶自然与人文于一炉、融历史与现实为一体、期待您阅读、值得您收藏的《这里是江苏》……


来源:《群众·大众学堂》2024年第4期

作者:胡阿祥(作者系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六朝博物馆馆长、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责任编辑:贾潇潇

群众杂志
中共江苏省委机关刊《群众》杂志主办的理论宣传和决策服务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