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村书记眼中的“小田变大田”

时事   2024-09-08 21:00   江苏  
盐城市亭湖区盐东镇曙阳村,是生我养我的地方。作为村党总支书记,我深爱着这片土地,一直以来都在努力为村里发展贡献力量。我们村位于盐东镇西南,村域面积为6.48平方公里,共有7个村民小组、2708人。改革开放40多年来,农业生产完成了由依靠人力畜力向依靠机械动力的转变。与此同时,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能让细碎化的土地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问题。
解决土地细碎化问题迫在眉睫
曙阳村共有7800亩耕地,主要种植水稻和小麦,早在2016年就实现了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因为一户有多块田且东一块、西一块,到了农忙时节,农机把时间和汽油都浪费在来回的路上,成本比较高。我走访了很多农户,大家都认为种植分散的田块用农机作业基本不挣钱,如果能把“一户多块田”变为“一户一块田”就好了。
2017年,村里发展了家庭农场8家,平均每家种植经营500亩左右田地,连片的大田更适合农机作业,村民卢志同自己购买了收割机、插秧机、植保机,除了满足种植经营的需要,还可以帮助其他家庭农场主。在连片成整的田块里,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机械都能得到应用,真正做到了藏粮于技。
2019年,亭湖区入选江苏省第三轮农村改革试验区,开始试点“小田变大田”,首批试点没有选择我们曙阳村,我积极关注试点的村组,发现通过“小田变大田”,既能解决农民因老龄化想流转土地却流转不出去的困难,又能解决一户多块田的问题,还有效整合利用了多余的田埂、废旧沟塘,增加了粮食种植面积。在村两委的积极争取下,2021年,我们村被确定为首批整村试点村
打消顾虑才能提高改革积极性
在实施改革之初,我们按照统一部署要求,组织村组干部和老党员进行入户调查摸底,把承包地的面积以及在大田中的自留地等涉及土地的信息都一一和农户核对并请他们签字确认,虽然工作量大,但通过这次调查彻底厘清了农户的土地账,农户之间、农户与集体之间的权属关系非常明晰,打消了农户怕改革有损自身利益的顾虑,还化解了一批历史遗留矛盾,提高了大家参与改革的积极性。
我们依据村里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小田变大田”改革范围,农户宅周的田地继续由农户自由种植果蔬、油菜等庭院经济作物,农户宅周田块以外的大田作为改革的重点。为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我们召开党员、村民代表大会,讨论田块合并、沟渠平整、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村庄道路绿化等计划,表决通过实施方案。方案有了,资金又成为拦路虎。我们开动脑筋,主动对接土地整理、高标田建设项目,整合各方资源为改革试点服务,既减轻了村集体负担,又快速推动了土地整合,进一步完善沟渠、涵闸、道路、桥梁等配套设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解决了村民们过去“地不好犁、水不好浇、农机不愿来,耕种起来麻烦”等困扰。
农户是要自种还是要流转,流转多大面积、自种多大面积、在什么位置自种,这些问题都由农户自己说了算。三组的沈开仁家中共有5.59亩田地、分为4块,改革后整合成“靠家、靠路、靠河”的一块整田。村民梁书东自家有承包地12.9亩、分散为7块,老两口一直希望把偏远的田流转出去,这次改革,除了家门口3.54亩自种外,其余田块都顺利流转。对于像梁书东这样愿意流转的农户,由村集体帮助流转,统一在区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公开交易,由家庭农场规模经营。后来,返乡创业的“新农人”卢浩波将目光瞄向了家乡。他通过平台流转了860亩土地,种粮大户浦国富流转了784亩土地。据统计,全村地块由2467块小块田整合为115块,缩减地块2352块,其中94户选择自种,690户农户选择流转。
始终把尊重农民意愿作为前提
本村农民习惯把先人安葬在自家的承包地上,“田中坟”较多,如何处理是个难题。我们充分发挥村集体统筹服务功能,用“尊重、服务、引导”理念协调解决这类问题,经过调研、座谈、走访,充分征求农户意见。立足群众意愿,鼓励农户在大寒至清明期间迁坟,单人坟补偿2000元/座,集中在公益性公墓安置。经过3年多的努力,现在大田里坟茔几乎不见。
在推进改革过程中,也遇到了个别不支持的农户。村民陈正东原先是村里的小农机手,改革前田块分散,大型农机进不去的小田块都是陈正东负责去耕翻,这是他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在了解清楚陈正东不支持改革的真实原因后,我主动与村里的家庭农场联系,介绍陈正东到农场打工,负责农田管护与排灌工作,化解了这个矛盾。
我们深刻认识到,必须守住“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底线,要以农村社会稳定为前提,稳慎有序实施,千万不能搞强迫命令。二组村民严红建是个种菜能手,他家共有6.5亩承包地,分为三块土地且都在路边,自二轮承包以来一直自种蔬菜去市场销售,相比流转能有更多的收益。工作小组多次上门做工作,准备将他的三块地调到大田中靠路的地块方便连片种植,他依旧不愿参加改革。得知此情况,我们商量后一致认为,改革的原则是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不能为改革而改革,坚决不搞一刀切。通过集体商议后,我们确认此户可以不动,等他将来想调整时,我们再帮他调整。这一灵活做法,给有此心态与想法的村民吃下了定心丸,从而更加利于推进改革。
深化土地改革永远在路上
除“自种区”“流转区”外,村里还保留了大约300亩的预留田块,满足回乡人员自种需要。根据农户种植需求及时适当调整土地经营权是保证改革成果的关键。一方面,村里每年统计农户自种、流转的意愿,及时动态微调,确保农户满意;另一方面,村里和家庭农场合作新建区域性粮食生产综合服务中心,为家庭农场主提供烘干、仓库、农机停放等服务,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确保主体长期稳定经营。
近年来,土地流转需求旺盛,价格逐年上升。我们通盘考虑农民、规模经营主体、村集体三方利益,组织村民代表协商确定土地流转底价和限价。在协商的时候,考虑土地区位条件、土地禀赋、基础设施等客观条件,同时综合近几年土地流转价、种粮成本收益、经营主体接受度等因素,最终形成价格范围为每亩900元至1100元。在区平台交易时,达到最高价后,实行本村村民优先、无过错原承租方优先中标方式。相比以往正向竞价方式,目前的机制既照顾了群众的感受,又让价格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种植大户也能承受。
我和村两委不断探索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经营土地的新路径,结合“小田变大田”改革后的大块条田,部分由村集体经营,收益作为村集体发展的资金,以及分红给流转农户,使农户在土地上得到二次收益;利用好农户房前屋后空闲土地,引进社会力量,形成“村集体+公司+农户”模式,引导农户进行庭院生态果蔬种植,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努力打造盐城近郊乡村旅游区、粮果保供区。
改革后村集体增加了510亩溢出土地,单此一项集体每年增收51万元。为民办实事能力也得到加强。我们给70周岁以上老人发放生活补助,给困难大学生发放助学补助,为村民投保乡村振兴保、村民医疗互助福村宝,免除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费用。发动广大群众参与环境整治、乡村治理,获得“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江苏省宜业宜居和美乡村”等十余个省级荣誉奖牌。


来源:《群众》杂志2024年第16期

作者:蔡绍景(作者系盐城市亭湖区盐东镇曙阳村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张珊珊

群众杂志
中共江苏省委机关刊《群众》杂志主办的理论宣传和决策服务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