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宁开发区管委会主任王爱军:探索碳达峰试点园区发展之路

时事   2024-09-09 10:32   江苏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去年12月,国家发改委公布全国首批25个碳达峰试点城市和10个碳达峰试点园区名单,江宁开发区成功入选。作为综合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十强的国家级经开区,在构筑绿色经济发展体系上承担重要责任、具备良好基础,园区将自觉在碳达峰试点中走在前列、争当示范,开展绿色低碳转型实践,探索高质量碳达峰路径,实现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力争形成更多面向全球、国内领先的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江宁范式”。


从历史规划上看,具有一以贯之的绿色基因和理念。1992年江宁开发区在建区之初就坚定提出:“以工业为主,混合型产业结构,引进‘三高一无’新型加工业企业(高科技、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无污染)”,对有污染项目实行“一票否决”。经历多轮规划,园区始终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统筹山河湖林资源、经济社会发展和增进人民福祉,成就园区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厚积薄发。


从技术支撑上看,依托智能电网基础优势带动长三角区域能源革新。园区智能电网产业全国第一,拥有全国领先的企业集群、高校人才资源和科研实力,资本、技术、人才和理念兼备,近年来依托智能电网的技术优势和典型示范,在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微电网创新发展、降碳发展与措施推进上,突破了一系列“卡脖子”技术,在二次设备领域推出了一批重大产业化产品,对推动区域乃至长三角地区降碳发展具备更强的技术和产品辐射带动能力。


从区域贡献上看,是全市乃至全省实现低碳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江宁开发区以不到全市4%的工业能耗,创造了全市12.5%的地区生产总值、22.5%以上的工业经济和外资外贸,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领域相关重点指标占全市约三分之一。汽车、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和江浙沪产业高度关联、紧密融合,园区推动碳达峰试点建设将有利于带动全省乃至长三角区域经济结构绿色转型,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全力抓好试点方案落地落实,江宁开发区积极探索碳达峰有效做法、典型经验、政策机制,把“规划图”变成“施工图”,大力推进能源转型和产业转型,支持园区企业开辟低碳新赛道,推动产品创新,抓住“绿色时代”先机,加快引育一批绿色低碳类优势项目,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聚焦机制改革,“制度保障”助推试点。强化顶层设计,形成了领导小组、年度任务、实施方案、应用清单等一揽子制度文件,建立“一个领导小组+七个专项行动组+一个国际绿创中心”工作推进机制,统筹推动碳达峰试点落地落实。强化规划引领,印发《国家碳达峰试点(南京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实施方案》,提出7张清单共118项重点任务,明确碳达峰试点实施路径;开展园区光伏、储能等新型电力系统布局研究,推动新能源项目加快建设,促进园区全面绿色转型。强化政策赋能,围绕碳达峰试点任务,修订南京市首个绿色发展专项政策《江宁开发区促进绿色发展专项办法》,新增CCER方法学开发、企业低碳管理认证、绿电交易应用等政策条款20多条,为园区全面绿色低碳转型提供全方位支持。


聚焦示范建设,“标杆项目”引领转型。开展虚拟电厂建设,成立园区虚拟电厂建设工作专班,制定了专项工作方案,形成虚拟电厂建设框架协议,明确虚拟电厂建设时间表,预计10月底上线虚拟电厂云平台(一期)。推动新能源项目建设,深度挖掘100多处场景建设资源,为新能源建设提供载体保障,1—8月推动建设分布式光伏等新能源项目达30MW,累计超180MW,紫金山实验室光储一体化微电网项目建成运营,全市首个、园区管委会光储充停放V2G车网互动“互联网+充电基础设施”交能融合示范场景6月投用,形成了南瑞继保微电网、金智科技近零碳园区、国电南自智慧用能等多个典型示范案例。推动生产方式转型,促进企业不断完善绿色制造体系,加快绿色工厂、绿色技术、绿色产品等培育,累计创建省级绿色工厂13家。推动“智改数转网联”,将“智改数转”作为推动产业绿色转型的关键一招和破题之举,在全市率先出台“智改数转6条”“专精特新6条”等专项政策,加快企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推动企业节能增效,先后获得国家工业互联网推动数字化创新领先园区等荣誉,成功创建省级“智能车间”45家、省级“智能工厂”10家、省级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10家,数量位居南京市前列。


聚焦创新探索,“关键领域”率先突破。专注技术创新,发挥紫金山实验室、智能电网龙头企业等重大创新主体作用,实体化运营国际绿色低碳创新中心,下设联合工程技术中心,集聚园区绿色低碳创新资源,开展虚拟电厂、碳捕集等共性技术研发,打造低碳技术原始创新策源地。开展碳足迹探索,结合园区企业特点,完成开发区企业碳足迹平台开发设计,6月上线运行,服务企业节能减排,主动应对欧盟CBAM碳关税问题,探索形成具有园区特色的碳排放因子。启动园区级ESG白皮书编制,发放调研问卷,深度分析园区上市企业实际需求,制定ESG初步发展计划,鼓励推动园区重点企业发布ESG报告,力争形成若干ESG示范案例,为全市ESG工作先行探路。


聚焦绿色产业,“产业生态”初成规模。强化绿色产业培育,依托“3+3+1”低能耗、高产出的绿色产业基础,加快氢储能、低碳服务业培育,园区环保类专利授权突破1000件,集聚绿色高端人才200人以上,拥有8家绿色低碳领域国家级实验室等研发平台,推动智能电网、节能环保等产品技术在园区先示范再向全国输出推广。持续完善绿色产业政策体系,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绿色低碳产业科创载体建设,培育低碳类研发和公共服务平台近20个,为企业提供研发设计、检验检测、中试试验等专业化技术服务。组建行业联盟,打造储能产业联盟、智改数转联盟等,推动园区企业形成合力、协同创新,搭建行业交流平台,优化低碳产业发展生态,支撑绿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面向未来,江宁开发区将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依托自身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锚定“1223”总体目标:把碳达峰试点园区建设打造成为促进江宁开发区蝶变升级的发展平台,聚焦绿色能源和绿色产业“两个转型”,建设江苏省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园区、世界一流智能电网产业集聚区,全力打造“双碳”驱动的新质生产力发展高地、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应用高地、绿色技术与产业融合创新高地“三个高地”。内外兼修,确定“两手抓”行动路线图:一方面,向内抓提升。在园区内部,围绕提高绿电使用比例这一核心,开放应用场景,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推动既有企业节能降碳发展,在全国率先打造虚拟电厂,乘势抓住风口培育新赛道,打造好世界一流新型电力产业集群,以及世界新型电力系统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另一方面,向外抓辐射。发挥园区智能电网、绿色环保等优势,在试点园区先行示范再向全国输出推广,为国内同类型高产出、低能耗园区探索一条高质量碳达峰路径,打造面向全球、国内领先的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成果。



来源:《群众》杂志2024年第16期
作者:王爱军(作者系南京市江宁开发区管委会主任)
责任编辑:张宁

群众杂志
中共江苏省委机关刊《群众》杂志主办的理论宣传和决策服务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