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马可·波罗笔下的“东方第一大港”。作为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泉州有22处具有鲜明海上贸易和文化交融特征的世遗点。世遗之城泉州的文化自信,也体现在拥有4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包括古遗址(5处)、古墓葬(3处)、古建筑(25处)、石窟寺及石刻(7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4处)。在千年岁月长河里,泉州留下了大量历史文化古迹,“国保”群星璀璨。快来看看,你去过哪些地方?
培元中学是由剑桥大学毕业生安礼逊于1904年来泉州创办的。1927年,为祝贺安礼逊50寿辰,由著名建筑大师傅维早操刀,“安礼逊图书楼”建成。
图书楼有着四根廊柱的西式风格,顶层则设计成了中式楼阁,虽然是中西合璧,但看起来浑然天成、造型优雅。
当时图书楼内藏有孙中山、书法家曾遒等人题写的匾额,外面的“大同门”三个字,由我国著名教育家、时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来泉州时题写。门前则为孙中山先生坐像。
如今,这栋有着90多年历史的建筑,成为培元中学的校史馆,同时也是泉州市第八批国保单位。泉州海洋贸易兴盛,因海而生、因海而兴。泉州港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现仍存有大量遗迹,其中真武庙、万寿塔、六胜塔、江口码头(文兴码头和美山码头)、石湖码头被列为泉州市第六批国保单位。真武庙依山而筑,“吞海”碑如立于台地之上,是“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祭海保航的重要遗迹,也是古代泉州人敢拼敢赢、征服大海的真实写照。万寿塔与六胜塔,见证了从刺桐港“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繁盛景象,伫立近千年,阅近沧桑变幻。江口码头与石湖码头,虽然没有了往日的繁忙,但却依然保留着原有的历史风貌,在海风中享受着古朴的宁静。作为“泉州三大丛林”之一的崇福寺,寺内有“三宝”之说,分别为:应庚塔、千人鼎、大洪钟。
应庚塔初建于北宋乾德初年,是泉州最古老的石塔,其建成日期比东西塔还要早。石塔有七层,为楼阁式,高十一米略有倾斜,但历久不坍 。
塔身原结构现在基本保持完整。塔座之上的海波纹、第一层结构的团窠纹、各层塔身上的两头卷杀的倚柱子,纹路依然清晰。
九日山以“山中无石不刻字”闻名四方。摩崖石刻分布于九日山东峰和西峰,以宋刻居多,内容有景迹题名、登临题诗、游览题名、修建记事、海交祈风等。有直接反映“祈风”典礼的摩崖石刻共计10方。最早的为南宋淳熙元年(1174年),最晚的为南宋咸淳二年(1266年)。其中记载冬季启航祈风的石刻有6方,记载夏季回航祈风的有3方,还有1方同时记载了一年两季的祈风。是研究宋代泉州港海外交通的珍贵史料。九日山祈风石刻群是我国现存最多的祈风石刻,堪称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丰碑,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草庵石刻,主要雕凿于元代,它是世界上现存较好的摩尼教遗址。1996年,草庵石刻被认定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庵内依崖石雕一尊摩尼光佛,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一尊摩尼教石雕佛像。最让人惊叹,是佛像面部呈淡青色,手显粉红色,服饰为灰白色,是利用岩石中不同的天然三色精巧构设。
草庵摩尼光佛造像作为世界仅存的摩尼教教主石刻造像,具有珍稀性,是摩尼教在宋元泉州传播与发展的珍贵物证,其与泉州本土文化的融合,显现出世界海洋贸易中心强大的文化包容。
除了以上,大泉州地区还有许多颇负盛名的国保单位,如清净寺、开元寺、天后宫、洛阳桥、府文庙、德济门遗址等,也有鲜少人知道的安溪文庙、魁星岩摩崖造像、南安林氏民居等。这些国保单位历经千年万年,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欢迎大家一起来“寻保”!
///
文末留言
“你知道大泉州地区还有哪些国保单位?”
欢迎留言分享~